前几天,豆瓣公布了2019年度图书的榜单,在一众颜色清冷的封面中,有一本"圣诞气息"颇为浓厚的书引起了书单君的注意。 这就是今天书单君跟大家分享的《女生呵护指南》。 作者六层楼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也是活跃在微博、知乎上的科普大V,被称为万千女性的"贴心老棉裤"。 这本书基本是他过去五年的科普总结,大部分女性可能遇到的,与妇科相关的问题,都能从这里找到答案。 虽说这本书是女生必读,但书单君还是建议男生也了解一下,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当然,如果你觉得2020年了,还是不能公开严肃地讨论身体健康问题,建议你现在关闭文章,我怕吓到你。 月经那点事 谈到女性健康,有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月经。 从12岁左右第一次来月经,到50岁左右绝经,女人一生有10%左右的时间都被经期占据。 为了含蓄地称呼它,女生通常叫它的外号:"亲戚"、"大姨妈"、"倒霉"、"每月那几天"……总之就是不能直呼其名。 小时候,很多女孩去买卫生巾时,都会特意避开男性,店家还会特别"贴心"地赠送一个黑色塑料袋,尽量不让别人看见。整个过程十分神秘隐蔽,像极了地下党接头。 那这个让大家都讳莫如深的"月经",究竟是"何方妖孽"? 六层楼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月经的产生过程,一句话概括,月经就是子宫为了营造适合受孕的环境,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 子宫是孕育生命的地方,除了这个"房子",它还提供了"土壤"——子宫内膜。每个月,子宫内膜都会变厚,等待胚胎着床——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等不到的。 之后,变厚的子宫内膜组织和血管就会脱落,伴随着3到7天的失血,这就是月经。 所以说,月经其实是生育能力的一种体现,放在生殖崇拜的古代,这应该是一件可喜可贺,举家欢庆的事情,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就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而已,你见过哪个男生买刮胡刀还要藏着掖着吗?没有吧。 给月经"去污名化"后,我们来聊聊大部分女生都非常关心的痛经问题。 痛经是女性的噩梦,这恐怕是全世界女性最容易达成共识的事情了。光是看到这两个字,有些女生就已经隐隐作痛了。 从最轻度的心情烦躁、腰酸背痛,到比较严重的浑身冒汗,遍地打滚,痛经折磨人的花样简直不要太多。 为了制服这个"小妖精",市面上流传了很多方法:敷热水袋、喝红糖水、吃止痛药…… 但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因为痛经的原因很复杂,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简单来说,大部分痛经都是原发性痛经。我们把子宫想像成一个气球,脱落的子宫内膜是气球内的"异物",为了把异物排出去,气球就会收缩,而促进收缩的东西,叫做前列腺素。 这种收缩本来是出于好意,但如果一不小心收缩过度,就会压迫子宫内的血管,导致严重缺血,加上前列腺素本身有放大疼痛的作用,疼痛感就会呈几何倍数增长。 这还没完,有时前列腺素在全身都会起作用。当它"骚扰"脑部血管的时候,我们会头疼;当它去扰乱胃肠道神经和血管的时候,我们会恶心、呕吐或者腹泻。 这些疼痛让女性辗转反侧,痛不欲生,浑身都散发着难以抑制的负能量。 了解了整个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原发性痛经的主要敌人就是前列腺素,只要搞定它,痛经就解决了一大半。目前,能够影响前列腺素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解热镇痛类药物。比如常见的布洛芬、萘普生等止痛药,他们会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在月经前一两天开始服用最有效,而且最好在饭中或饭后吃,因为会刺激消化道。 第二种,短效避孕药。因为跟"紧急避孕药"听起来很像,所以争议很大。但短效避孕药的副作用(短期改变体重、不规则出血等)远远小于紧急避孕药,它是通过抑制排卵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分泌。这种药物购买时需要咨询医生,千万不要买错。 第三种,热敷。喝热水或者敷热水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前列腺素尽快代谢,会有一些缓解的作用。 总的来说,原发性痛经首选止痛药(提前吃),次选短效避孕药(遵医嘱),热敷随时都能用,但效果有限。 如果上面这些方式都不管用,那建议还是去正规医院检查,因为很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痛经。 莫须有的"疾病" 如果说痛经因为太普遍,经常被忽略的话,那么书单君接下来要讲事情,就是另一个极端——有些身体现象明明很正常,却因为各方面的误导,让女性陷入了过度治疗,焦虑自卑的怪圈。 而且这个怪圈中的各种论调自成一体,是一个完美的骗局闭环,甚至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仅仅用一个"莫须有"的项目,就能养活整个无良医院。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宫颈糜烂"。 怎么样,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吓人?感觉如果不赶紧治疗,自己身体就要出大问题了? 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个现象的本质,其实是"柱状上皮细胞外移",学名是"宫颈糜烂样改变"。 宫颈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一种是比较光滑的鳞状上皮细胞,另一种是坑坑洼洼,看起来有些红肿的柱状上皮细胞。这两种细胞的交界处是动态变化的,可以移动。 如果我们把宫颈想象成一片沙滩,细胞交界处就是随潮水变化的海岸线,"宫颈糜烂样改变"就是退潮后露出的沙滩(柱状上皮细胞)。 它跟月经一样,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绝经后自然会消失,不需要治疗。 而且"宫颈糜烂"这个词早在2008年就已经在《妇产科学》教材中取消了,所有打着"宫颈糜烂"的旗号要求患者治疗的医生,都是不折不扣的骗子。 跟这个现象类似的,还有宫颈炎和各种妇科洗液。 宫颈炎只是身体为了保护子宫,部署在宫颈上的"部队",这些部队本身就是炎症细胞,如果没有额外特殊症状(疼痛、灼热等),是不需要治疗的。 而提到妇科洗液,很多人都会想到那句传播甚广的广告语——"洗洗更健康"。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事实是很多洗液"没病也能洗出病来"。 因为人体是有自我调节功能的,而市面上常见的妆字号洗液(沐浴露、护理液等)和消字号洗液(妇炎洁等)会打破身体的菌群平衡,所以都不建议使用。 而治疗阴道炎的药准字号洗液,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擅自使用,也不能每天都用。如果破坏了原有菌群,反而会加重炎症。 既然洗液不能用,那到底要如何保持清洁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用清水洗,并且保持干燥就可以了。广告说得再天花乱醉,也别听它的。 恐惧源于无知 其实书单君很早就想写一篇科普女性健康的文章,因为我们这代人普遍缺乏相关的生理卫生教育。父母大都比较含蓄,不知道怎么教,学校的生理课,很多都是自学。 正规军不管,反而是一堆唯利是图的小诊所、小广告、小视频占领了我们生理卫生教育的高地。为了挣钱,什么名目都能编出来。 从生理结构上来说,女性的生殖系统更复杂,也更容易生病。可现实是,女性往往更害怕去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妇产科疾病,被蒙上了一层莫名的羞耻感。 六层楼举过一个例子,泌尿外科和妇产科,两个科室病房的氛围都不太一样。 泌尿外科的男病人会比较理直气壮,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和医生说:"赶快把这结石给我打了,过两天我还得出差。" 但是妇产科里的病人,往往愧疚感比较重,她们会觉得自己得病是不应该的:我怎么能得上这种病,我怎么能给家里添麻烦? 有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女性,一生病住院,首先考虑的是怕给家里花钱,然后是孩子没人照顾。 她会不停地问医生:我的情况复杂吗?怎么还得做手术?不是说来查一查就完了吗?带着这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最好少花钱、别做手术,尽快让我回去。 因为我还有其他身份,我是个母亲、妻子,同时可能还是某个店的摊主,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至于自己,是排在很后面的。 还有一些年轻女性意外怀孕,去了无良小诊所,人流没做成,先把宫颈搞一通,然后背上了"宫颈糜烂"、盆腔积液、支原体感染这些"疾病"的名称。 而这些名称又是被污名化的,一旦被贴上这个病的标签,她自己先觉得矮人一头,对自己的认同也发生了变化:总认为自己很弱,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担心将来怀不了孕……整个人变得非常焦虑和自卑。 但当我们了解之后就会发现,有些所谓的"疾病",只不过是无良诊所挣钱的幌子,是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与压抑。 "三人成虎",流言说了一百遍就会成为默认的"真相",一旦女性自己接受了这种偏见,那才是最可怕的。 在电影《印度合伙人》(原名《护垫侠》)中,男主因为心疼妻子用破布当护垫,产生了自制卫生巾的念头,可妻子不但不领情,还哭着求他不要再管这些事,因为这让她丢脸。 在印度,女性的经期话题一直是个禁忌,经血被视为"不洁"、"羞耻"。女性月经期间,通常会被关在屋外隔离,像个囚犯一样。 但妻子显然已经将这些不公平待遇,视为理所当然的本分。面对伤害自己的传统,女性反而成为了最坚定的捍卫者。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因为卫生巾关税高昂,在2012年,印度仍有80%以上的女性在生理期无法使用卫生用品。 每个月,在世界各地,都有女孩被迫穿着带血的裤子上学,上百万人因此错过了上学甚至工作的机会。价格低廉的"月经杯"因为塞入式的使用方式被污名化,难以推广…… 而这些,仅仅是对女性身体污名化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 很多的恐惧与偏见都来源于无知,而了解是打破恐惧与偏见的第一步。 当一个女孩出生的时候,有人祝愿她美丽,有人祝愿她健康。 亲爱的女孩儿,我祝愿你长大后,拥有知识组成的铠甲, 世事本不顺遂,只有自身强大,才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作者 | 燕妮 编辑 | 黑羊 图源 | 《月事革命》、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