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变留守为随行才是情感饥饿的消除之道


  "一些学者把留守儿童称为‘情感饥饿’的孩子,这些孩子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或人际交往中会产生种种心理苦恼,当他们焦虑、抑郁时,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帮助,易产生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以及敏感、情绪不稳定等问题。"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与11位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建议》。(3月21日中国教育报)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而是"情感饥饿"问题。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容易解决,而"情感饥饿"却一时难以消除。
  教育家蒙特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孩子与父母长期天各一方,由于亲情的缺失,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在人格发展上出现扭曲和变形,轻则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重则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如果留守儿童长期处在"情感饥饿"状态,既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各地都认识到了"情感饥饿"对留守儿童危害的严重性,纷纷把消除"情感饥饿"作为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重点,并建立了长效的改善机制。
  设立"悄悄话信箱",老师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的家长定期与子女通过电话传递亲情的温暖;推行"代理家长制度",建立老师与学生、居民与学生、村民与学生之间"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等等。这些"亡羊"后的补救措施,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收到了一些效果,也确实使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状况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事实上,这些措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为没有从源头上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
  那么,要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情感饥饿"问题,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让他们成为随行儿童,父母在哪个地方,孩子就在哪个地方,才是首善之道。
  不可否认,孩子跟父母随行有许多现实困难,最突出的是城市学位紧张,不能满足随行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更难以满足随行儿童上好学的愿望。这是留守儿童不能成为随行儿童的最大障碍。
  扫清孩子与外出务工父母随行的障碍虽然有难度,但不是不可能,关键取决于地方政府是否具备担当精神和执政智慧。许多地方把随行儿童称为"流动花朵",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生长的土壤,而且为他们播撒了阳光雨露。因而,在不少城市,"流动花朵"不仅能够生根发芽,而且能够绚丽绽放。
  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让每一座城市成为"流动花朵"盛开的地方,应成为地方政府的民生工程和重点工程。当前,为"流动花朵"提供生长的土壤,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解决好有学上的问题。要加大教育投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学位,保证"流动花朵"有学上。第二步,解决好上好学的问题。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逐步让"流动花朵"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网站目录投稿: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