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产品经理越来越不好当了呢?一提起产品经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产品经理在其职位上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一年伊始,某公司的产品经理心情沮丧。上周老板跟他说今年业务变动,公司主打to b产品,现在需要他引领团队把重心投入到企业服务上。习惯了快节奏的C端产品规划,他眼瞅着一单客户都没有,于是大刀阔斧搞地推,然而成效平平,仅有的几家客户吐槽不断,团队成员疲于应付,而他不知所措。 怎么办? 产品经理,怎么就越来越不好当了呢? 一提起产品经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2014年我刚到百度实习时,初次接触到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说来好笑,面试前我一直以为产品经理是去仓库搬货品的。打包货品,贴上标签,做好标记,放到传送带,然后运输给用户,等待用户的使用反馈,再增补货品,循环往复。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特地加强了身体锻炼,补充体力,确保货在人在,绝不给组织扯后腿。 天知道一个学数学的理科生咋就这么愣? 可想而知,闹笑话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二愣子开始去了解,产品经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一、产品经理=产品思维? 回溯这个名词的起源,并不是互联网行业专用术语。从1927年起,宝洁公司出现了第一位产品经理,自此产品经理一职逐渐流行于越来越多的行业。尤其到2009年移动互联网的水花开始激荡,网上开始有各式各样关于产品经理的科普文、面经和培训课,2014年知乎上"互联网"、"产品经理"的热搜高居不下。 我认真记笔记:产品经理要写PRD,会用Axure画原型图,会用Xmind画流程图,沟通能力、逻辑思考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我还一度买了门课——"教你如何从0到1上手Axure",怎么拖拽组件,巧用动态面板,绘制中继器表格,用好Axure函数做数据控制……似乎手握这些工具,我就有了盔甲,去哪都能畅通无阻。 的确,初级产品经理最愿意去掌握工具,试图通过工具来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 也是在那些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风靡全国,数学专业的?考古专业的?金融专业的?医学专业的?没关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每年求职产品经理的年轻人踏破门槛,走在路上随便撞个人,都是产品经理。句句离不开"需求"二字,一提起开发同学就启动防御模式,一说到"产品思维"就义正严辞。 图片源自于百度指数 那么,究竟什么是产品思维? 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里提过,产品思维就是训练一个人以下三方面的能力: 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获得回报; 一个人学习建立认知框架的过程。先建立信息的秩序,再建立自己内心的秩序; 只认一条"用户驱动"。 而腾讯也一直在提倡"产品思维",翻开公司对to c产品经理的JD,惯用的要求是这样的—— 坚持对核心用户群体的需求和场景分析,创造有用户价值及商业价值的功能; 不断打磨产品功能,追求极致体验,注重打动用户的细节设计; 与开发与测试同事协作,能准确完整地实现功能,与设计及运营同事协作,能实现顺畅的交互体验; 有美感的视觉和文案。 看完上述四条要求,我一度感到茫然。我对比了下公司内其他从事内容生产、社交媒体的产品同学,发现他们的确在产品设计和产品运营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然后我就明白了,大概是因为我一直在从事to b 产品,我们的目光聚焦点不同。 于是我去翻市面上一些公司对于to b产品经理的要求,能力模型总结如下: 可以看到,除了通用素质如学习力、执行力和沟通能力之外,To B产品经理更重视培养自己的解决方案能力、行业洞察力、项目管理能力等,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平台知识和行业知识。 二、To B产品经理 VS To C产品经理 2009年到2018年,是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产生了大量产品岗位的诉求,连一个误认为产品经理=在仓库搬货的在校生都可以从事这个职业……而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势头逐渐回落,资本开始寻找新的猎场,企业服务市场被推向聚光灯下,产业互联网开启了下半场的角逐。产品经理的路越来越不好走了。 消费互联网下,我们谈用户体验、创意思维、产品思维,到了产业互联网,产品经理们该何去何从? 首先是工作目标不同。to C产品经理面向的是确定的消费者群体,更重视用户体验,通过增强用户粘性实现流量变现。而to b产品经理面对的是企业市场,目标是寻求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做服务才是商业产品赚钱的根本。 其次是工作方式不同。做TO C产品,就像是堆乐高。你可以花80%的时间聚焦于20%的具备平衡和承重能力的积木,即便抽掉一些边角积木,大楼也不会崩塌。而做TO B产品,更像是串九连环。任何一个环折了断了,整个链条就运转不起来了。 这就决定了,To C产品经理更需要培养产品规划、用户洞察、交互设计的能力,要深挖需求、做到最强闭环、极致交互,创新又有趣;To B产品经理要洞悉企业价值,强调对客户业务的理解,对行业、市场的深入研究,对商业标准化、销售支持、服务管理、项目交付与支持的系统化运用。 最后是产品业态不同。前两天我去参加公司在云南昆明举办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这个大会将一年一度的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腾讯云+未来峰会、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三场大会合并在一起,本身的影响力和意义不言而喻。但据我观察,不论是现场来往的嘉宾,还是媒体的曝光度,大多数人对于峰会上宣导的方案、展区上呈现的产品都是一种茫然的态度:我不懂这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懂? 其实也能理解,这和To B的业态有关。它以ABC(AI、Bigdata、Cloudcomputing)为基础,这些业务本身的理解门槛高,对有一定IT信息化基础的政企而言近一点,但离传统企业和普通用户就远了。 三、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产品经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经理研究个人消费市场,洞察人性,通过给用户吃瓜子让他们逐渐上瘾,继而完成流量变现。可到了互联网下半场,产品经理遇到瓶颈了,想打造一个爆款产品并不简单。而做to b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平心而论,苦。 但毫无疑问,to b已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国际态势和国家环境下,to b产品经理要做好什么准备呢? 1. 行业洞察力 to b产品经理要深入了解行业知识,学会洞察行业和客户价值,在了解行业客户的价值主张的基础上,促进客户的购买决策。 贝恩公司根据过去30年的数十项定量和定性的研究,分析企业客户最看重的40种价值要素,并将此分为五类,由下至上分别是:基本价值、功能价值、便利价值、个性价值、理想价值。这些价值正在B2B购买决策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图片源自贝恩公司,侵删 客户价值要素有很多,你了解多少呢?To B产品经理需要运用价值要素分析,检验并改进自身的产品价值主张。 对标。深入调研客户及客户所处的行业,比较本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在各项价值要素上的表现,从而对标各方的价值主张。 重视客户反馈。根据每次项目交付的内容,持续向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除了客户决策链条上的人员之外,倾听客户的终端用户也非常有必要,这有助于弥补产品短板并在市场中获得差异化优势。 修正、测试、检验。根据客户反馈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评估和讨论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他们在客户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在价值理念接受市场测试乃至大规模应用之前,持续修正和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技术理解力 to b产品主要以ABC为基础,它是抽象的、不确定的。用户界面、交互体验也许并不像从前那么重要了,对于客户需求背后的业务逻辑的洞悉,并将业务逻辑与产品、服务关联起来,这需要你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解力。 了解前台、中台和后台的技术逻辑,对于你从具象的客户场景中提炼出通用的业务能力、整合公司内其他产品和合作伙伴的方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一颗敬畏之心 尽管企业服务市场在欧美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在国内依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一路学习和耕耘,逐步锁定决胜的关键变量。 卸下产品经理的光环,承认自己就是苦逼的乙方也没什么不好。看准商业服务链条上每个必要的环,做好环与环之间的平滑连接,转型为"服务产品经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浸入式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携手合作伙伴共建开放、共赢的生态,在销售漏斗之余创造更多的价值。 数字纪元已经开启,我们当然不能置身局外。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