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国际知名的百年名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在基础教育及国际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编辑_李丹 设计_李阳 周培源与朱自清曾在这所学校授课教书,刘延东和杨振宁从这里毕业,2015年,这所学校迎来了建校一百周年的庆典,这所学校就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一以贯之的传统,如今也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今天,作为这样一所有深厚历史积淀、为国家基础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学校的校长,王殿军的影响力已经远不止于这一所学校。 1997年,王殿军以博士后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在2007年出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之前,他在清华大學数学系工作了7年,培育过众多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王殿军本人,便是清华教育的一部分。 工作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深入影响着王殿军,同时他也坚持将这一精神传承给全校师生,鼓励老师在自由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支持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求同存异 培养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领航人 在全球知识交流共享日益加深的今天,如何面向未来培养国际化人才一直是王殿军思考的议题。"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各国基本的核心素养是非常一致的。在不同国家与文化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具体排序可能会存在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共通点。"讲到差异,王殿军以美国为例进行了阐述。 "在美国,老师在课堂上抛出问题,这种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给出答案,这时老师要的就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回答,而更加期待来自不同方法与角度的观点。"在王殿军看来,这也正体现了美国教育体系更加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实现辩证思 考。" 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并且给出相应的合理解释,是美国学校和社会想要培养的能力。但在中国,情况则有所不同。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承袭者,在中国,多数人仍崇尚统一与一致。 "相比美国教育中对于个性化培养的追求,中国更加注重与环境的融入,与周围保持一致,而且这种想法在教育中也是一直在被强化的。树大招风、标新立异等词在传统文化中鲜有积极的含义。这样的文化差异下,中美对于核心素养的定义有很多相同点,比如鼓励创新与发展,只是在具体排名,如优先创新还是优先一致时会产生不同。"王殿军如是说。 无论在哪个国家,全球视野都是一个人才所必须拥有的素养,想要拥有这样的素养,思考问题的高度自然就不会局限于一个国家或者一种文化。王殿军解释道:"今天我们国家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说我们思考问题的高度。国际化的人才必须站在全球范围的高度,甚至更大的范围思考世界、思考人生、思考人。"而想培养出这样的视野,特别是在初高中基础教育阶段,是不容易的。 "想要学会更好地用国际视野看问题,学生还需要大气而有品位。我不希望培养一个行内常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尽管这个年纪的孩子多少都带有理想化色彩。如果这个时候,学生过早陷入功利的循环圈,之后就很难有更大的志向了。"相比之下,王殿军希望他所培养的学生,有着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审美,自己对人对事的标准,能够胸怀天下,而不只是安逸于一套房子或一辆车 子。 "有了全球视野,接下来就谈得上跨文化的理解力,实现全世界范围内互相理解和交流沟通,特别是在未来,我们需要处理好不同国家、文化,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机器间的关系,比如处理人工智能在未来发展的问题。"全球视野就如百丈高楼的基石,代表的是一个人对于不同价值观及文化传统的接受与思考能力,看似大而无形,实则十分重要。 在王殿军的规划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所要培养的,不仅是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及学业能力,更是面向世界、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领航人。这一点,是王殿军校长作为一名出色的当代教育家,在贯彻执行的理 念。 国际生教育 需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并重 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殿军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与发展。作为一所知名示范高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力求对学生最大程度的培养,其学生无论是专业成绩,还是个人素质修养都表现出色,为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优秀范例。 除了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之外,王殿军也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校长。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组建于2009年,旨在为在华外籍人员子女及海外归国人员子女提供中西合璧的教育。 关于国际生,王殿军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养成。为了实现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及语言的充分理解,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将中文作为必修的核心课程,开设中国历史、东方艺术课程,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中国语言文化体系课程,为学生打下深厚的中国根基,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喜爱上中国文化。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提供了中英双母语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全球信息的敏感度,在深入了解中国的同时不丢掉学生原本的文化特色。"所以我们培养的是懂中国、爱中国,同时拥有全球视野的学生。"王殿军说。 作为一名当代教育家,王殿军的工作成果不仅体现在一批批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毕业的优秀学子身上,受益的还有全北京甚至全国的初高中生。在王殿军的带领下,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自创了一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这套通过数据全方位评估学生表现,如今已被运用到北京所有高中,并且正在被推广到全国范围。在教育改革中,这套系统会影响学校对学生的评估,甚至影响学生的升学结果,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 色。 除了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外,王殿军还提到了清华对于一个人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的注重,而这一点,他也带到了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日常的工作中。王殿军对《留学》记者说:"身体健康是一个人拥有坚毅性格和远大志向的基础,一个病怏怏的人是无法登上珠峰的。人身心的强大,对于自己、对于未来长远的追求和人生的目标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果说学校是教育的第二站,那么第一站就是每个孩子的家庭,父母便是第一任老师。在王殿军看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想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也需要接受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主场,正确认识自己的影响力。 "孩子最初的状态就像一张白纸,我们不断写东西上去,这个动作有时是不可逆的。一般规律下,早期的记号更加明显,也就意味着早期教育更加重要,所以无论是个人素养还是价值观,早期的形成都应得到重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文化理念、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且直接的。这也就解释了一个现象,学校都是以整个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教育的,而最后每个孩子的秉性与品格却千差万别。造成这种情况有遗传的因素,但生物遗传的影响远小于家长在思维与精神上的影响。"王殿军告诉《留学》记者。 为了实现对孩子较好的教育,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对于这一点,王殿军强调了家庭成员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教授知识与技术,但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养成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家长的每一个举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下意识模仿,因此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同时王殿军指出,学校与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分工不同,角色不同,家长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过分干预未必有效,因为从专业角度出发,学校和课堂更适合知识的传授工作。家长需要认识到的是,家庭要做的是学校教育做不到的,"比如让孩子了解到一个幸福家庭的重要性,学会通过家庭生活缓解在学校的竞争与压力。这样的合作可以帮助孩子更加顺利地完成社会化过程,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王殿军解释说。 电影《无问西东》最后有一句台词:"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种经历了深厚历史才能沉淀出的从容气质,带着时间的厚度,在一代代清华人身上传递,在王殿军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现在,王殿军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将他传递给更多的学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培养还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王殿军始终沉稳大气,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他总能给出清华人的理解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