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面试了作业盒子的产品岗位,结束后结合面试时所了解到的信息,做的一份完整的产品分析报告。 从问题"如何面试一个产品经理?"出发 之前看过一些文章和问答,在面试产品经理时,面试官通常会让面试者来评价一款产品,通过这问题来评价面试者是否有足够的产品思维。产品经验不足的人可能会从用户视角出发,做出类似于:我喜欢什么什么样的功能,我平时是怎么用的,我需要什么什么的功能等这样的回复。 作为产品经理的面试,这样的回答显然是不会让面试官满意的。 那么产品经理应该是怎么去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呢? 其实这和我们平时做产品的流程是一样的。 需要从公司战略、市场定位、用户模型(画像)、需求挖掘、功能实现、页面交互、内容提供,甚至产品运营、产品推广、盈利模式等多个维度层层拨开,逐级分析;最后还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给出相应的见解。这样才能构成一次面试中有效沟通,体现出面试者的产品水平。 在复盘笔者之前的一些面试,还有部分回答会停留在用户思维,所以出于刻意练习的目的,通过写分析报告来强化自己的产品思维。文章结构也将基本按照前面说的评价思路来进行,所以篇幅偏长,读者们可以收藏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观看: 目录 一、产品概述 产品企业愿景 商业模式 二、市场分析——在线教育K12 K12发展阶段 K12市场规模 K12发展方向 小结 三、目标用户分析 目标人群 用户画像 用户需求 四、客户端分析 体验环境 版本迭代分析 产品结构 核心业务逻辑 五、核心功能分析 练习——作业布置 练习——做作业 闯关——同步练 拍照检查口算 六、分析总结 一、产品概述 作业盒子是北京知识印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APP,通过作业数字化、数据化切入日常教学场景,为师生提供的移动作业工具。作业盒子打通了K12全学段、全学科的作业场景,构建了从工具到内容再到大数据的智能教育生态。 用户端产品主要有:学生端、老师端和家长端。 学生端:作业盒子的方式是解决提交作业,客观题直接填答案,主观题则通过拍照上传,减轻书包负担又彻底杜绝 "忘带作业本" 现象。 老师端:作业盒子首先改善的是老师的作业体验:移动办公,把老师从办公室和办公时间中解放出来;减轻批改量,选择题自动批改;海量题库资源,降低挑选题目成本;师生通讯,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 家长端:家长盒子是"作业神器"作业盒子小学版的家长端应用;在这里家长可以及时接收老师的消息,查看老师对孩子在校期间表现的评价,和老师、家长关于班级新鲜事进行互动交流。同步提醒并分析孩子在作业盒子小学端的学习情况,有效的督促孩子的学习。 目前家长端在笔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只能算是学生端的一个子集,功能孱弱,部分功能还需要跳转回学生端实现,所以并不会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 1.1. 产品企业愿景 从《「作业盒子」完成1 亿美元 C 轮融资,要让所有公立校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采访中,CEO刘夜对于作业盒子的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对于服务公立校,作业盒子的希望是"让所有的公立校都变成 Altschool",相应这个是能够代表作业盒子公司的企业愿景的。 Altschool 是由 Google+ 前负责人 Max Ventilla 创立的一家提倡个性化教学的实验性学校,基于自有的软件管理系统,Altschool 并不按传统的年级分班,由于学生的所有学习记录以及知识获取程度都能够被记录,系统会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扎克伯格是该校的早期投资者。 虽然笔者没有直接的授课经历,但根据多年的学习经验,和这几年做在线教育产品的感悟,和学生们的直接交流,就个人而言,还是非常喜欢和认同这个愿景的——每个人都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 现阶段受限于客观教育资源的限制,笔者能够理解和认同目前流水线式的教育过程,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它是效率的标准化的,但对于我们每个人却又是痛苦又残酷的。 打一个不算恰当的比方:去年2017年48%的大学本科录取率,就意味着剩下打上不合格标签的学生时间上的巨大浪费,还有人力浪费。 就算目前所有的老师都是超级名师,也不可能照顾到自己授课班级上的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胀死,这两个是最常见的。 还有笔者自己在多年的自学经历中会遇到,学生只是会做题罢了,但他未必真的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因为每个学生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对新的知识点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良好的学习方法也不是每个学生所具备的,等等。 所以在接触到人工智能后,希望能够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工智能导师;当然并不是说学生时代的读书是唯一出路,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获得相应的教育。 1.2. 商业模式 工具型的产品的盈利一直都是互联网产品的一个难点,这类产品的商业模式普遍都是先寻找流量机会,再寻找变现机会。最典型的就是墨迹天气,坐拥亿万用户,千万日活,但长年无法实现盈利,据说直到今年才找到流量的变现之路。 那作业盒子的情况又如何呢? 梳理后的主要模型如下图所示: 相信通过上图和上表,读者能够非常清晰的了解到整个作业盒子的商业运作模式。据说从2016年年底,作业盒子开始尝试商业化变现,按照"基础作业功能免费,增值服务内容付费"的产品逻辑,作业盒子现阶段单月营收已经突破千万。 在面试之后,通过和面试官的交流需要补充的两点信息: 给老师们使用的教师端,既不能收费,也不能现金补贴,积分换取实物的奖励的成本是可行的; 四五年级以上小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相当高。 二、市场分析——在线教育K12 在线教育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和领域。 如果根据使用群体和解决的用户需求,主要有以下六个大的发展方向: 而本文中的作业盒子划分属于2 中小学在线教育,在国内又称之为K12。所以本章节将对K12这个细分市场做一些分析和介绍,对这个领域比较熟悉读者可以跳过。 "K12"又名"K-12",全称为"Kindergarten to 12",意指美国教育体系中的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在中国通常指小学到 高中学段。在中高考升学环境下,中国K12线下教育市场主要提供民办学校、课外辅导和托管服务,到了线上则供应品类和方式都有所丰富。 2.1. K12发展阶段 由上图的简略分析可知:在2012的之前,整个K12在线教育行业都是发展缓慢。因为早期的在线课程质量不高,教学的配套服务不完善,所以无法吸引到足够的付费群体,来生产更好的在线教育内容,如此长期陷入了一个僵局之中。 直到2013年之后,伴随着带宽扩容、 4G网络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大量的资本和巨头进入后,打破了上面所说的一个僵局。2016开始,越来越火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和在线教育高度相关的技术引入后,整体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据笔者分析,未来还有两个阶段可以预见: 当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成熟,使得在线教育的授课能力远大于线下教育时,会有一个增长指数远超过上图的爆发期; 就像很多技术普及后的情况一样,成熟期的在线教育自然是一种标准资源,就像现在水、电和网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想要学习的时候可以随时使用。 2.2. K12市场规模 了解了市场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则是它的具体表现。 自2012年之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K12在线教育市场也是每年都有30%以上的市场规模增长。而下图中的2017年50%的增长,笔者认为则是来自2016年以来,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观念发生了一些转变。 之前的公司和团队在发展初期会特别强调用户规模的增长,普遍认为有流量有用户就不愁赚钱。 但事实是:除了投资人的口袋收紧,尽早实现商业模式的验证,及时盈利也是行业内的共识。所以大约在2017年,在线教育行业对之前的几年探索做了一波验证,实现了收入的大量增长。 而对未来这种持续增长的乐观预测,可能来源于以下几点: 1.6亿在校生12年大额消费需求,市场总量巨大且持续; 2016年中国K12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不包括素质教育兴趣班,不包括在线教育产品)的比例已经过半。其中一线城市参培率为68.3%,二线城市为 62.8%,三四线城市较低,为49.7%;目前互联网产品逐步开放下放到三四线城市,在线教育产品也可能迎来新的增长点; 持续的升学压力,初升高毛录取率为56%,高升本毛录取率为49%,两轮的考试筛选将只有约25%的学生能够就读本科,对比发达国家还有巨大差距;如果排除重点教育发达地区和重点高中,及仅算进入到二本以上的本科学生比较则进一步降低,要完成"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这一教学路径永远是少数人的现实。 所以如何获得更好的教育,也是目前家长们所关注的点。 <h3″>2.3. K12发展方向</h3″> 即使是K12这样一个在线教育里的子分类,在它的行业内也会有着各种细分。如下图所示,各个公司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本文讨论的作业盒子,则是下图中先锋派——作业类工具的其中一款产品。 但就目前笔者所使用的各种产品体验中,早已经不是由单一业务所构成,而是互相探索,互相包含。比如作业盒子就做了英语绘本、英语阅读等一系列的英语培训内容,而作业的内容也早就覆盖了题库类工具。 如此众多的方向,未来要想超过线下教育,实现在线教育真正意义上的革新,主要需要在两个方面持续进行突破: 教学体验,构建比线下教育更好的学习场景; 学习效果,增加教育效果产生的可控性。 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两点,实际可能会走线上线下的结合道路,线上的教学资源是线下的授课标配。 2.4. 小结 K12在线教育市场自从2012年移动互联网普及后,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 未来的市场规模还会不断增长; 行业离标准化的产品推出还有很长的距离,虽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还是会长期进行探索; 线上教育最终将变成一种标准化的教学资源被所有人使用。 三、目标用户分析 3.1. 目标人群 这里笔者筛选了两组数据,一组是通过易观千帆获取的作业盒子用户指数,在下表中处于作业盒子列;一组是通过易观万像筛选出来的K12领域的成年家长用户(筛选条件:全国,年龄31~40岁,应用的偏好类型为:应试教育、儿童教育、中小学类教育等),在后表中K12平均水平列。 这里仅筛选城市分级和消费能力两组数据进行展示: 城市分级数据对比 消费能力 整体来看K12的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一级及超一线,用户比例高达59.6%,消费能力主要是中等消费人群,中低,中等,中高都有相当的比例,用户阶层分布很广泛。这也是为之前看到的不同发展发向的提供了可能性,需要填补不同层次和地域的需求。 对比于K12的其它产品,作业盒子的市场在向二三线这种教育资源稀缺的城市所倾斜,而且和目前主流K12在线教育产品之间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差异幅度在30~60%。 这种对于二三线城市的关注,并没有让用户的消费能力构成下降,反而中高消费人群的比例更多。可见在二三线城市以及非线城市中仍有许多的教育需求尚未被满足,存在很大的下沉市场,这也正是作业盒子的努力方向。 3.2. 用户画像 如果现在是为了研发新的产品,那么到这一步可能就需要根据前文的用户分布开,展示跟用户的接触,通过调查问卷、客户访谈了解用户的共性与差异,汇总成不同的虚拟用户。但本文则不可能再去做相应的调研,即使真的调研了,可能也未必得出相同的用户画像。 所以这里笔者会从应用市场中筛选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用户评论,他们会描述自己的职位,习惯,工作环境,以及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用户喜欢的功能点,如此来构建相应的用户画像。 下图会有一些评论的典型案例,估读者参考: 3.3. 用户需求 通过前面的用户评论,和对家长及老师用户的了解,大致勾勒出如下的用户需求: 四、客户端分析 4.1. 体验环境 设备:iPhone 6SP 系统:iOS 12.0 时间:2018-11-11 时长:3小时 APP版本:V4.0.06(学生端),V4.0.14(教师端) 4.2. 版本迭代分析 版本迭代的更新日志会对产品的发展与主要变化会进行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产品的发展史。根据日志记录的详细程度,通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一款产品的发展方向,发展阶段,产品布局和运营情况,甚至是公司运营情况,团队研发实力,未来的发展规划等等。 4.2.1. 学生端 年里的三次改名,也是作业盒子的三个阶段: 速算总动员 核心是速算,描述的是APP的主要功能,总动员体现的是用户之间在班级这个场景内的竞争感; 总动员的另一层作用,则是在2015年APP上架应用商店比较讨巧的名称,可能会在应用商店里获得比较靠前的(ASO)搜索排名; 此阶段主要的优化点在速算和做作业的核心业务,及在班级这个场景内的用户体验; 开启了对增值业务的探索 速算盒子 盒子对比之前的总动员,没有那么激烈竞争的感觉,而且显得更包容,可以容纳更多的功能; 新增加的,奥数培优,知识图谱,脑力达人,小象布克英雄卡,成语故事等功能则是对改名盒子的印证; 另一个主要的优化点则是增加用户粘性,比如:勋章,等级和周榜等, 作业盒子 增加了语文和英语的科目后,速算这个词已经包不住了,所以换了作业; 持续的丰富用户学习场景,寻找用户愿意付费的增值服务功能; 所以到此回想当初面试的时候,仅从用户体验和APP的架构的角度,提出应该把这些增值服务剥离做成一个独立APP,可见看待问题还是不够全面。想必作业盒子这样一步步迭代出来自然是有它的道理。 4.2.2. 教师端 下表则是教师端的更新日志,迭代方向是: 丰富作业资源 优化作业的布置体验 班级管理 主要还是配合学生版的更新,就不再赘述。 4.3. 产品结构 按照两个客户端的页面层级结构,绘制了现在最新版本的产品结构图。 学生端APP的构成,主要分为两大类: 左侧的闯关为增值体验服务,红色部分都是需要付费后的解锁功能;都是由作业盒子自己生产的内容,以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为主; 右侧上边的练习、班群、拍照检查则是作业盒子的核心业务,都是免费功能。 教师端的主要功能也分为两块: 左侧为教辅功能,即与学生端配套的练习发布与班级管理,是客户端的核心功能区; 右侧为教学资源,用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授课水平。 除此之外,整个教师端的另一个功能则是分享扩散(紫色部分),用微信平台的话说在各种合适的场景下都进行了诱导分享。 4.4. 核心业务逻辑 一款产品要成功,要解决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用户从哪里来; 核心功能解决了用户的哪些需求; 怎么从用户那里赚到钱。 4.4.1. 用户增长逻辑 这一点其实已经在前文的商业模式一小节已经详细描述,这里只是将其流程化,具体如下图所示: 至于这个积分能换到多少东西,这里给一个大致的估算: 邀请成功两名老师注册或布置20名同学作业两次,可以换一个季度的视频网站会员。相信对于二线及以下的老师们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的。 4.4.2. 作业布置逻辑 以下逻辑则是整个作业盒子的产品核心功能,所有的客户端都围绕着这个功能点来打造。 后文的产品核心功能讨论也是由此而展开。 4.4.3. 用户付费逻辑 在每天完成作业的刚需驱使下,学生和家长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有动力打开并使用作业盒子。所以作业盒子将会有时间来提升用户对于品牌的信任与好感度,以此来推销自己的增值服务。 目前还在APP首页上出现的付费服务有: VIP身份。签到升级加速,会员项目,专属装扮等等; 同步练习数学、语文、英语。三个科目,这些是同步教材的额外练习; 听故事。适合小学生听的睡前故事,培养孩子健康的世界观; 梦想读书会。中文彩色语音绘本,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这些服务大量采用卡通形象和游戏化的交互来渲染一幅幅童心未泯的场景,相信还是深受小学生们的喜欢。 五、核心功能分析 接下来,我们看看作业盒子通过哪些功能实现前文所描述的核心业务。 打开作业盒子学生端,底部的Tabbar如下图所示。前三个一般是APP的主要功能: 练习,整个作业盒子产品核心功能,但其实是由两个客户端的两个部分构成: 作业布置,老师端,吸引用户赚取积分,学生完成练习的前置功能; 作业完成,学生端,即当前显示的练习功能; 闯关,增值服务,虽然不是每个服务都需要付费,但本文将会体验其中的一项付费功能; 拍照检查,这个功能能够放在Tabbar的正中间,可见对其重视程度,所以本文也会单独讨论。 5.1. 练习——作业布置 5.1.1. 定义 老师在教师端APP上布置电子版的家庭作业给学生。 5.1.2. 频率 小学期间,数学和语文基本上是每天都有课,对于老师每天都有布置作业的需求。英语则根据年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会有所不同,但现在全国各地的小学也都会有英语课程展开。 所以作业布置对于老师们来说是每天的刚需。 5.1.3. 用户需求 能够选择与当前教学进度所匹配的题目,构成课后练习发送给学生; 学生做完后自动完成相应的批改,系统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统计生成情况汇总; 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知识点掌握程度等。 实现老师们的作业批改工作,优化上课的内容。 5.1.4. 页面可用性简析 从上图不难看出,完成作业布置的页面很多,但整体的作业布置逻还是很清晰的,主要是由: 作业科目(作业类型) 练习章节(年级) 题目数量 练习目的 适用班级 发布时间 这六个步骤所构成。 笔者在面试之前和写文章期间也曾多次思考是否可以缩减这个流程,但经过反复的推敲之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流程可能不是最优的,但可能是目前最实在的。 因为,作业盒子当前并不是教辅的必备工具,即它不是老师们每天都会使用的产品,所以无论是练习的类型,数量和难度选择,班级都得由老师自己来把握。 但如果有一天类似的教辅工具已经成了教学工具的必备品时,老师们每天可以直接预览布置的作业,然后选择是否发布就可以。 5.2. 练习——做作业 5.2.1. 定义 学生在作业盒子学生端上完成由老师端布置的课后练习。 5.2.2. 频率 每天上完课都会有课后练习。 5.2.3. 用户需求 虽然是学生端,但实际的使用者是由家长用户和学生用户构成。 从笔者自身当年学习的经历出发,作为学生,可以避免我不写作业(作业布置后会通知家长),避免做错或者做漏题目,最重要的是不会忘记带作业。作业盒子还能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及时反馈,做得不好可以立即开始补充学习,做得好也可以当场得到家长的表扬,这些都不用等到第二天。 作为家长,现在有一些地方的小学,老师已经不批改作业了,因为做不做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且需要家长来进行监督,所以改作业的担子落在了家长头上。 那么如果是家长在使用这个功能,需要有: 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了解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导。 5.2.4. 页面可用性简析 在加入班级后,就能看在练习按钮下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了。已经完成的可以看到作业的正确率,未完成的点击后进入到练习页面。 不难想象,练习的题目将会只会有客观题目,主观题目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无法实现。 首先是交互设计上的局限,主观题目一般会有大量的内容录入,即使是平板上也无法很轻松的完成大量内容的录入。其次则是上传后的答案评判,可能将是短时间内相当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因为这需要机器真正的能够理解人的思维。 每道题目完成后都能看到是否完成正确,但笔者对于此页面的设计有些存疑是,如果学生都能够正确回答当然是鼓励,假如错的比较多,是否会干扰学生的继续答题呢? 最后在所有的题目完成后,会出现相应的奖励,其实凭空出现这些莫名其妙的奖励让笔者是有些反感的。至少笔者作为"好学生"在测试中完成五次作业的时候,每次都要点一下这个跟完成作业没有关系的提醒。 5.2.5. 优化建议 关于前面所说到的积分页面,其实就像在一般的游戏里的升级打怪,玩家在获得经验时会明确知道离下一个等级还差多少,赚取金币是知道下一件装备还差多少,没有玩家会在游戏中漫无目的的刷怪。 在这里如果一定要出现积分的话,至少要给出一个用户够得着的奖励目标,"顺便"可以给一个积分商城的入口,让用户寻找或设置一个感兴趣的目标,如此积分才会有意义。 最后的查看答案,使用场景一般会是学生在做完作业、家长在检查完后,出错的题目家长能够辅导一下自己的孩子。 但就目前网上经常出现的考倒大学生的小学练习,又或者有些问题家长只会使用超纲方法来解决,在不考虑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情况下,可能除了提供答案,还是需要有解题思路和对应的知识点会比较好。这个在题目录入的时候就准备好。 5.3. 闯关——同步练 5.3.1. 定义 学生端,用户付费解锁后,可以每天练习三组由作业盒子教研团队制作,与课程配套的练习题。 5.3.2. 频率 因为它的付费机制,和作为学校家庭作业的补充,会促使用户会一天使用一次。 5.3.3. 用户需求 首先这是一个付费产品,而K12教育的所有产品要让用户付费实际上首先是要让家长满意,而不是学生。所以解决家长用户的哪些问题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一款产品值得花钱呢?这里补充一点以K12家长群体为研究对象的数据。 对学习类APP需求,排名前五的诉求是: 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55.73%) 增加学习趣味性,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兴趣(48.57%) 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42.95%) 帮助孩子更好完成作业(25.77%) 获取大量学习资料(22.69%)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诉求并没有讨论这些app是否付费,如果相应的功能需要付费,相信用户对这项服务将会有更高的期待。所以可以将这里前三项作为用户对于付费功能的一种期望。 5.3.4. 页面可用性简析 使用前,先给读者们一个付费的参考。30块钱30天使用权,1块钱1天,每天最多练习三组未做过的题目,每组有6道选择题目,换算下来差不多1块钱18道题目。并且,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是分别付费的。 在付费后才能够进入到做题的界面: 从作业盒子首页进入后,会明显感觉到同步练里面的界面仿佛是另一个APP,或者像是微信中打开了一款小程序。卡通的风格,微微的动效,加上温馨的BGM应该还是比较吸引学生用户的。 点击开始学习进入到选择练习界面。目前可以做的练习只有基础练习,错题金矿场则是之前的错题集,后续列表已经为未来的内容做了预留的规划。固定在底部则是一套学习的天梯排名系统,会根据当前用户练习过的内容和别的小朋友进行答题速度和正确率上的PK。 具体赢一次能够排到多少名和有多少学生,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大家有时间可以自己体验。 进入基础练习,是教材选择,单元选择和练习题目选择,每组练习题目会有6个小题,三个星星。练习题目依旧以选择题目为主,题型的限制这一点我在前文已经讨论过了,目前即使是英语和语文,也只能以客观选择题目为主。每次过关后会得到相应的奖励。 5.3.5. 优化建议 这一块的问题其实还是比较明显的,最主要是很难说用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更不用说物有所值、物超所值。 首先,学习成绩的提升是一个比较滞后的反馈,7天付费体验之后很难续费; 游戏化的设计不够彻底,甚至可以说只是表面的游戏化,仅仅是进入练习前的引导流程有这个意图。关键的练习的环节和普通的作业差不多,也都是仅仅做做选择题目; 对比30块钱买30天的服务,可能家长更愿意30块钱买一本同步练习册,性价比可能更高; 所以这里提一些个人的思考方案,从效率、兴趣方面出发。 补充课本上不足:比如通过剪辑一段相关的影视资料来呈现画面感,通过与课程相关的小游戏来满足学生的动手需求。提供知识的使用场景。这一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学有一天和父亲出去爬山,看见一间茅草屋,当即背了一段《陋室铭》,虽然磕磕巴巴不是很完整,但那一天他心情都特别好。 优先拓宽知识面的广度而不是深度:知识的深度应该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在K12这个阶段,优先建立孩子在一些领域知识点上的广度,通过广度带来优越感,再培养出兴趣,再反过来促进他继续学习。 如果说深度是了解玫瑰花的生长周期,特点,科目等等,广度则了解100种花的名称、外貌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区别,那么无论是使用的频率还是培养实现的难度都是后者来得更实在一些。 5.4. 拍照检查口算 5.4.1. 定义 学生用户在纸制训练册上完成口算题目后,通过学生端或家长端APP拍照练习题目,检查每道练习是否正确。 5.4.2. 频率 根据笔者对部分朋友和亲戚的调研,小学阶段一年级到三年级,大约每天一次,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从10~100题不等。 5.4.3. 用户需求 主要是家长用户使用,能够快速的判断出口算题目结果是否正确。题目数量较少的时候这个需求还不够强烈,但如果每天要检查50道四则运算,或者小学奥数,则会让不少家长抓狂。 5.4.4. 页面可用性简析 页面逻辑是很清晰的,从学生端APP底部的TAB栏中间,选择拍照检查后进入到此功能的流程中。照片的录入、上传、返回结果,主要的批改逻辑都由远端服务器完成,所以没有网络的时候无法完成此功能。 服务器会将上传的照片进行区域划分,字符识别,算式构成,结果判断,结果标记结果图片合成,这几个步骤来批改题目。返回结果后,在前端APP进行展示,最后对返回的结果进行分享引导。 5.4.5. 优化建议 练习结果反馈后,虽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用户分享,但下一步的指引缺失,可能会让用户在这个页面不知所措。笔者第一次使用时都看了半天才发现在左上角有个回退的按钮。 可以添加以下按钮: 检查下一页:题量较大时可能会有两页甚至是三页,可以点击让用户进入下一页的检查; 完成练习:口算在小学阶段是个每天都需要练习的一个频率,可以推荐用户成每天练习打卡的一个活动,增加用户的金币,来达到增加用户活跃的目的; 显示答案:这个按钮可能会有些争议,毕竟大家想的是小学口算题会有多难呢?但要考虑到使用人群的教育水平未必比读者们高,其次有些题目的结果也不是那么直观,还要考虑老人带孩子的情况。当然,如果全正确则可以不出现。 笔者不知道用户的实际分享意愿有多大,但只看由机器批改出来的这个样式是多少有些出戏的。哪个老师批改作业用的绿笔?即使十几年过去了,但回想自己学生时候,还不是希望自己的作业本上每道题目有一个大大的红钩? 可能更深入一点,笔者作为一个成年人,及看到本文的广大读者,相信在看到这个功能时,会比较下意识的觉得这个功能很鸡肋。 但在查阅相关新闻后了解到,口算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数感,对数字形成一种直觉,而计算也是数学的基础,如果早期不练习好,之后的作业和计算能力会有所欠缺,影响到未来数学能力的培养。 再回想到笔者自己,长期缺乏使用场景,现在连计算两位数以上的加减法都可能要借助笔纸。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出发,可能从产品角度还需要告诉用户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练? 怎么练得更好? 练到什么程度。 六、分析总结 根据上述的产品分析,基于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Threat,威胁)的SWOT框架,对产品做一个总结性分析: S优势:由老师带领学生和家长使用,稳定住老师,则可以有一个稳定的产品结构。其次是产品的布置作业的核心业务实现实现良好,通过用户评论来看也是最满意的一点。 W劣势:付费内容多,从初步检验来看也没有让人特别满意的地方。免费内容转付费的理由不够充分。 O机会:目前整体的在线教育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杀手级产品,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垄断级公司和产品,人人都有机会;目前大部分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VR)都只是最初级的实现和应用,还没有特别合适的场景,谁能够真正挖掘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谁就可能解决相应的对手。 T威胁:本文虽然没有做竞品分析,但作业盒子作为作业工具的第二名,与排名第一的一起作业有数倍的用户差距,而且在整个在线K12领域也不算强势品牌。另一方面则是市场上,其它领域的公司在越来越互相渗透,技术壁垒不是很明显。 按原计划本来还应该会有运营分析和竞品分析,因为对这两块还不算特别了解,等以后有时间再更新吧。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