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台海使槎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台海使槎录》是我国第1部全面记述台湾地理情况和风土人情的著作。清代黄叔璥撰,8卷,成于乾隆元年 (1736) 以前。现有乾隆元年仲秋本、《四库全书》本、《舟车所至》本、《畿辅丛书》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台湾文献史料丛刊》本 (1984)。
  黄叔璥(1666—1742),字玉圃,自号笃斋,清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康熙进士,官至御史。康熙六十年(1721)奉使巡察台湾,后将巡台期间的所见所闻撰成本书。晚年致仕居家。还著有《南台旧闻》、《中州金石考》、《南征纪程》等。
  本书较真切翔实地记载了作者巡台期间的见闻,故名"使槎"。内容丰富,文字生动,《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于山水风土,民俗物产,言之颇详。而于攻守险隘,控制机宜,及海道风信,亦皆一一究悉,于诸番形势尤为赅备。"全书8卷。第1至第4卷为 "赤嵌笔谈",记述台湾的地理形势、山川气候。卷1分原始、星野、形势、洋、潮、风俗、气候、水程、海船、城堡、赋饷11目; 卷2分武备、习俗、祠庙、商贩、进贡5目;卷3分泉井围石、物产两目,物产中又分百谷、花果、竹木、鸟兽、虫鱼、盐、硫璜7个子目;卷4分杂著、纪异、伪郑附略、朱道附略4目。第5至第7卷为"番俗六考",六考是指居处、饮食、衣饰、婚嫁、丧葬、器用。卷5是从6个方面考证北路诸罗番一、二、三、四、五、六的民俗,6目中每个罗番都附有番歌,有的还有附载;卷6是从6个方面考证北路诸罗番七、八、九、十的民俗,4目中每个罗番都附有番歌,有的还有附载;卷7是从6个方面考证南路凤山番一、南路凤山傀儡番二和南路凤山琅峤十八社三,3目中每个番都附有番歌,有的还有附载。卷5至7共载13目,13个罗番 (或番)。第8卷 "番俗杂记",包括生番、熟番、社商、礼饷、捕鹿、番役、土官馈献、番界、吞霄澹水之乱、驭番10目,并附题咏69首。其中,前几卷的地理价值较大,后几卷则是民俗学研究的历史资料。
  书中指出台湾的由来,"明万历间,颜思齐踞有其地,始称台湾"。对当地气候、土壤、农作物种植、动物种类及习性,扼要、具体、生动,使人如临其境。还有深入的分析,如"澎湖为台湾之门户,鹿耳为台湾之咽喉,大鸡笼(基隆)为北路之险隘,沙马矶为南路之砥柱。""澎湖虽称三十六岛,居于台、厦之中,究皆一抔之土,错落弹丸"。"台湾实澎湖之腹心,形势重于澎湖,关系沿海各省要害。清将总兵仍设台湾,庶得居重驭轻之道,以造海宇文疆之道。"对台湾、澎湖等地战略地位的分析是较贴切、深刻的,很有军事眼光。
  此书的缺点是站在清朝的正统立场,对明末郑成功有一些不实之言,还诬称为 "伪郑"。
网站目录投稿: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