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


  摘要:本文从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德育功能发挥的缺憾入手,对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进行分析,指明了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本文意在唤起全社会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挖掘的意识,提高全社会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视,对充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 大学生 德育 价值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如何利用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充分挖掘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可以用于德育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海瑞故居,海瑞一生刚直无私,洁身爱民,砥节砺行,去世之后身无分文,连为其办理丧事的钱也是大家捐集而成。发丧时,农辍耕,商罢市,号哭相送数百里不绝。后来赐谥"忠介",百姓称他为"海青天"。其志节始终为后人景仰。用此历史文化遗产和海瑞的事迹来教育大学生为人要刚直不阿,要热爱工作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因此,对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的德育功能和价值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
  一、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德育功能发挥的缺憾
  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就是对人类自身文明发展规律的研究。各国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从未间断,并且形成了一个跨多学科的研究体系。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分别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成果不多,成效不大,针对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德育功能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的还远远不够。
  当今世界各国对大学生德育的研究偏重于教育内容、课堂教学、大学生心理学等研究,对于社会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德育功能的开发还不够,对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德育功能的研究就更需要加强。大学生具有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对课堂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不易理解和接受,但对于一个鲜活的具体形象或场景就很容易地参与其中并转化为自身的主动行为。海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在运用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上还存在着缺憾。
  二、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的特殊性和优越性
  1.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分布比较广泛,保存相对完整。包括:24个革命烈士场馆,2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摩崖题记、碑刻,10个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22个著名人物等。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机构可以就近就便地进行学习和参加。运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热爱家乡、理想信念、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2.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鲜明的地方性
  海南历史文化资源底蕴厚重,从旧石器时代到当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从抵御外强到民族解放,无不彰显着海南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1)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抗日战争是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保存的历史遗迹和出现的历史人物详见表1。
  (2)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其中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详见表1。
  (3)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国民革命,也称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国民革命在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步伐,着手对国民党进行改组,并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详见表1。
  (4)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土地革命,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详见表1。
  (5)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资源。海南省是多民族的边境省份,有32个少数民族,2006年户籍人口数字统计,海南省总人口833.44万人,汉族人口为68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2.6%;少数民族人口为144.89万人,占总人口的17.4%,其中黎族人口131.91万人,苗族6.84万人,回族1.07万人。海南省的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五指山市。汉族人口主要聚集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海南省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开拓了海南省的疆土、创造了海南省的历史与文化。海南省少数民族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详见表1。
  (6)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海南省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从40万年前巨猿活动遗迹——昌江信冲洞遗址,到祖国最南端的孔庙——三亚崖州学宫;从中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洋浦盐田,到因建筑造型而被选入世界100大灯塔之一的临高角灯塔;从海南省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落笔洞三亚古人类遗址,到中、西方文化在建筑形式上的代表作韩家宅;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唐代北礁沉船遗址,到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谪臣苏东坡而兴建的东坡书院;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冼夫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无不显示着海南省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详见表1。
  三、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德育价值
  1.理论价值
  历史文化资源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留给我们诸多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理念,是我们实施德育的有力思想依据。如:老子提倡"见素抱朴",词语本身中"素"是没有染色的丝布,"朴"是没有雕琢的木材,意思是人应该保持纯洁朴实的自然本性,要遵循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和规定性。就道德而言,素为自然之道,朴是顺应自然之德,明道守德,修养如婴儿般的道德即"见素抱朴"。它是以人的本性为根本出发点,注重独立人格的培养,使人的自由个性得以高扬,尊重人的各种本性需要,使人的独立意识得以确立的一种德育理念。我们党十七大提出的"以人为本"就是源于这种理念。海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2.实践价值
  历史文化资源是实施德育的实体依托。"不言之教"的教育方法并非指不说话来教,而是指教学生于不知不觉之中,同时要使"不言之教"透出一种难以抵抗的威力,就要用实事来让人信服。而历史文化资源恰恰有这样的特征。
  实践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样写到:"思想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想、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中拥有丰富的民族习俗、传统文化、人物精神等具有鲜明形象的德育载体,可以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参与"。同时,历史文化资源还提供了德育的情境,使大学生借助具体而形象的事物将感性认识提升至理性认识,从而外化为相似情境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使德育在大学生身上完成由理论意识到实践行为的升华。
  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丰富历史文化的滋养,需要人文底蕴的支撑,需要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准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路径。挖掘、树立、宣传海南省历史文化资源及其品牌,建立自身独特的"文化名片",能激励更多的大学生爱国爱乡,使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并投身海南省的建设,并继续创造和丰富其文化内涵,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又好又快地协调发展。所以,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德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海南省历史底蕴厚重,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根据考古工作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200处遗址和历史文献来推断,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岛,自汉初在琼崖置郡县到1988年建省,历时2098年,2000多年来人们在这片黑土地上留下了许多鲜明的印记,海南人民在民主革命的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威震一方的英雄豪杰,其中所蕴涵的德育功能是取之不尽的教育宝藏。历史文化资源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大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一旦大学生接受了这种感染就会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这也使历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德育方面起到独一无二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向志学,向东.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3)
  [2] 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6)
  [3] 赵东.资源内涵的新拓展:历史文化资源[J].人文杂志,2014(4)
  [4] 朱晓彧. 历史文化资源的当代意义——重读钱穆先生《国史新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6)
  作者简介:赵佳钰,1983—,女,汉族,吉林市人,马克思主义法学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海口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网站目录投稿:凌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