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商帮年变迁


  王群是杭州其顺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至今已经做了16年箱包外贸生意,以前虽说很辛苦不得不时常倒时差,但业绩还不错。不过在2003年的广交会上,参展商与客户数锐减,王群只拿回了一、两张订单,此时已经暗中观察阿里巴巴几年的她,终于决定购买其"中国高级供应商"服务。
  她从2003年4月开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生涯,尽管到这年年底依然是零收入,但次年就出现了转机,德国铁路公司和德国移动公司委托的采购公司通过阿里巴巴找到了她。在几次邮件询价后,双方进入正式会面谈判,30分钟后确定了她第一张小额的试订单,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10年"新商帮"
  王群的网上生意初见成效的这一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正式提出了"网商"的概念。这个词从此被记入电子商务的历史。
  10年前,虽然阿里巴巴的成立促使了许多传统企业开始从事网上贸易,成为第一批网商,但那时候他们还不被重视,引起外界更多注意力的是当当网、卓越网等B2C网站。惟一不同的是,后者不必借助阿里巴巴、易趣等平台,而是通过自己建立的网站作为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产品销售,今天他们也被归类为网商。这算是网商的源起一代。
  如果说2004年之前的网商还首先是"商"的话,而此后开始的淘宝创业现象则更多了"民"的群体。草根化的平民开始更多参与到了B2C的电子商务平台上。2005年,大二女生陈洁莹在淘宝上独自开了个女包小店,3年后的网络销售收入达到了1,000万元,还建立了服装工厂。从创业到现在,她所有的资金都依靠业务的滚动发展而来。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电子商务有着平民化的肥沃土壤,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成功的网商。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催生了更多的个体网商,2005年~2006年也被称为网商生存与立足的两年。
  接来下的故事,是品牌厂商大举进驻B2C网站,像淘宝商城就引进了惠普、联想、李宁、宝洁、乐扣乐扣等知名品牌。作为国外品牌厂商的代表,优衣库2008年介入电子商务领域。很难想象,其维护淘宝旗舰店的工作人员只有三位,而像呼叫中心、客服、网站制作等工作都外包出去,"我们自身基本上就是做决策,执行层面的都外包。"优衣库淘宝商城市场人员韩冰对《创业邦》说,他的同事还包括一个网站维护人员和一个客服人员。为其服务的各种外包企业和"优衣库"们构成了网商的生态化体系。
  而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借助电子商务这一"过冬棉衣",中国网商们仍然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截止2009年上半年,网商数量已扩大至6,300万,电子商务的触角已经扩展到偏远的农村。湖北应城刘垸村的粉笔走进了沃尔玛超市,也带动当地粉笔产业升级,将产品扩充到工艺粉笔、医药粉笔、环保粉笔、DIY粉笔等产品系列。加之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使得网商群体得到了更大程度的社会认可,网商群体的社会化得到了显著体现。
  网商10年,经历了1999年开始的自建网站销售,到2004年开始浮现的"阿里网商",并通过2005~2006年的B2C热潮加速了网商群体的生存和立足,2007年这个群体逐渐崛起。随着网商群体的壮大,围绕着网商从2008年开始形成日益完善的生态圈,更促进了这个价值链的成熟。2009年,在就业的压力下,网络创业群体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同和鼓励。人们称之为中国日益成长的"新商帮"。
  网商价值链
  网商司景国是一名转业军人,最高军衔是海军上校,转业后他创立的公司主打产品是军舰模型,人们大多从网名"上校舰长"开始认识他。自从成为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后,"上校舰长"陆续接到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级的订单。为此,司景国组建了一个"手工船模联盟",吸引了上海、河北、山东、海南等地的船模企业加入,他的想法是把自己做不了的订单交给联盟其他成员完成。在这种思路下,他最终关闭了自己的工厂,集中精力拓展订单,然后分发给联盟成员,形成了"集中接单、分头生产"的发展模式。现在司景国已"网络"了全国16家加工厂。
  这样的故事在网商群体中屡见不鲜,互联网为分散在各地区、各行业的网商提供了低成本、便捷的平台,孕产了无数的机会和资源,分享精神带来更多资源整合的机会,包括信息资源、客户资源、商品资源等。分享成为网商这个新商帮区别于其他商帮的主要特征。
  "你有没有听说广交会有分享呢?今天,整个中国都在铺天盖地地分享电子商务的技巧。"王群对《创业邦》说。2004年她自费成立了杭州网商俱乐部(这种俱乐部成为网商之间分享的主要形式),作为先行者向其他网商传授电子商务的技巧。她从事外贸16年,之前传统贸易时期一直在广交会上目睹中国供应商之间的互相残杀。
  除了知识的分享、商业合作,网商们在资本层面也产生了深度合作。其中最典型的是网商通过网络联保获得贷款。这种网络联保贷款是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联合开发的融资产品,由三家或以上的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截至2009年7月中,在这种联保的机制下获贷企业共1,477家,金额达27.5亿元。
  10年来,网商之间的分工不断细化,专业化程度也不断提升,不同网商在设计、生产、销售、营销等不同环节上具有各自优势,而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网商之间较容易找到合作的基础。有的网商拥有丰富的货源但缺乏销售渠道,而另外的网商长于销售却没有稳定的货源,双方合作就可以实现双赢。网商们通过多样的合作方式把握住了新的商业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部获得了价值。
  网商们在价值链不同环节之间的协作不断深化,逐步演变为一种价值网的形态:基于电子商务信息流、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实现了一个可以快速反应的、相互协作的、虚拟的价值网络。
  网商生态圈
  网商群体的扩张催生了各种服务需求,网店装修服务、网店营销推广服务、客服外包服务以及软件服务(物流公司就不用提了),形成了大量服务于网商的网商。这种外包公司正做得风生水起,成为最新鲜的创业形式。比如新行当"网络经纪人",主要是协助商家完成各种营销行为,譬如开设网店、发布经营信息等。
  其实,网商发展到这一阶段,阿里巴巴等服务平台提供商已逐渐从台前退居幕后,开始变成了一个负责基础设施的角色,更多新兴需求和应用开始由网商自发地进行创造。
  淘宝十大网商之一袁月明,2008年创办了6,000多平米的珠海网商创业园,主要为电子商务商家、中小企业商务部、网络创业的应届毕业生和网商创业者提供办公、仓储、打包、发货、融资贷款一条龙服务。可以说,为网商服
  务的产业已经兴起,比较典型的包括物流业、服务业、教育业等,"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徐大地2009年创办了上海网策管理咨询公司,为网商提供策略咨询和培训服务。随着"大淘宝"战略的推出,淘宝网用更开放的姿态支持很多网购产业生态链的企业。而咨询培训业是这个生态链中欠缺的一环。徐桂平表示,现在公司的发展速度超过他的想象,市场需求非常强烈。短短几个月里。已有十几家传统企业和几十家淘宝超级大卖家与他达成合作。"网商比较倾向于实用主义,如果感觉有效果,可能会一掷千金不眨眼;如果感觉没把握,一分钱都不会投入。网商的这种个性,让很多传统咨询培训公司无法为他们服务。"
  与此类似的还有银行系统、软件行业,甚至是PC制造业,据说已有厂商推出了专用的PC产品为网商提供服务。这是围绕网商建立的独特生态系统,与其他行业互为所用,相互依存,相互带动,共同发育,逐步建立越来越庞大的系统,未来将有更多的、现在可能还想象不到的行业融入到电子商务的生态圈中来。毕竟,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选择电子商务作为创业、创新的方向。10年发展,是网商群体逐步生态化、社会化的过程,下一个10年。网商将实现与主流社会经济系统更大的融合。
  卫哲:为中小企业而生
  何宝荣
  从阿里巴巴到淘宝,10年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和他的同事们只做了一件事:证明互联网与电子商务能有所为,证明中国能够诞生一个新群体——网商。10年间,阿里巴巴努力实现了一家公司和一个商帮的崛起。10年后,阿里巴巴退居幕后,成为服务于网商的公司,成为网商生态群中的一份子。《创业邦》杂志近日专访了阿里巴巴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卫哲。
  《创业邦》:阿里巴巴服务的主要是中小客户(很多是外向型的),它们在这次经济危机中的生存状况如何?
  卫哲:我们坚信危机的到来恰恰可以使电子商务获得更多人的接受,我们相信在经济危机情况下买家将更需要高效率的采购方法,将使电子商务原来作为采购的补充逐渐成为主流的采购行为。
  我们的国际会员到现在一共是950万。其中近400万居然是从金融危机开始的去年三季度一次性爆增起来,这里面有从去年三季度启动的3,000万美元海外推广计划带来的效果,但更本质是在危机中更多中小企业意识到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他们度过冬天。
  我们的乐观来自于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采取行动就需要勇气,就是在危机到来之前采取更多行动做准备。
  《创业邦》:阿里巴巴具体做了哪些准备?
  卫哲:去年7月,马云写出关于冬天一文的同时,我们做的第一个准备就是面对中国的出口企业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为了让更多企业用得起电子商务,大幅度降低了会员费入门的门槛,下降了50%。我们用了6个月时间,把出口通产品重新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产品体系,在最困难的时候用最合理、最有竞争性的价格提供给客户。
  出口通产品在去年11月推出以后,第四季度净增加的出口会员超过12,000名,恰恰11月是中国近7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外贸负增长,到去年年底内地的出口付费会员在43万家左右,达到第一个1万家花了三年半时间,第二个1万家用了两年半,第三个1万家只需一年半,第四个1万家只有1个月,而这个趋势还在继续保持。
  我们的"援冬计划"是组合拳。当我们预料到第一轮外贸冲击的时候推出了出口通产品,同时意识到中国经济会更多依赖于内需拉动,所以从今年2月我们又对诚信通产品进行升级,准备工作则从去年11月就开始了。这些升级功能又使一季度内贸客户获得了强力支持。今年一季度同比我们多花了6%的营业收入用于市场营销和推广,多花了2%的产品研发费用用于开发出口通、移动版诚信通、中日通,以及将国际诚信通升级为全球国际版的供应商。
  《创业邦》:这一调整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卫哲: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负增长20%,恰恰在这个季度阿里巴巴迎来了第五个1万个出口会员,并且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季度客户增长,从调研来看,采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相比于不用电子商务的,存活率会高出整整2倍,这5万家企业更高出s倍以上。
  我们的回报将通过三个阶段逐步实现:第一阶段就是客户数的上升,已经有两个季度连续上升,给了我们初步的信心和曙光;第二阶段由于我们的模式是递延收入模式,先收会员费然后在未来12个月内逐步记入会计收入,所以第二阶段客户数的增长必然会带来会计收入在未来12个月的上升;第三阶段随着客户数上升、会计收入上升,利润率的回报是毋庸置疑的。
  《创业邦》:最近,阿里巴巴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具体有哪些模式?
  卫哲:我们在过去近两年时间已经做出了全球瞩目的创新,网络联保联贷已经超过数十亿元的规模,数千家中小企业受益,而这种模式带来的坏账率远远低于银行的平均水平,已经证明了阿里巴巴的诚信记录和联保联贷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
  我们和政府、银行共同搭建帮助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池",已在浙江杭州、上海等地开始摸索。阿里巴巴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并不是为了获得"可见的"利益。我们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最终是为了实现"生意不难做",实现"客户第一"的目标。
  《创业邦》:怎样理解阿里巴巴新的组织架构调整?
  卫哲:大阿里巴巴战略可以理解为"看商机做订单",解决中小企业生存难的同题。未来10年大阿里巴巴也好,新商业文明也好,具体的工作体现在两部分,在贸易信息交换之后我们能不能在线完成B2B,然后就是超越贸易,不再围绕贸易本身来工作。我们说中小企业第一个难是订单,第二个是人才问题,第三个是融资问题,我们新的组织架构就是为此进行的调整,我们新成立了阿里学院事业部,正在筹备阿里金融合作事业部,这些就是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人才问题和IT问题来组建的。
  《创业邦》:我们注意到网里巴巴成立了"阿里云"与其他业务怎么关联?
  卫哲:阿里巴巴从来不是一个追星族,云计算的商业应用全世界很多公司都没有想清楚,阿里巴巴想清楚了。云计算有两大核心,一个是海量的存储
  技术,第二个是云的海量计算功能,所以阿里巴巴将会同时用它来做存储和计算,以此为中小企业IT化服务。可
  以这么理解,B2B的IT事业部是"云"的前台,"云"的后台就是刚挂牌成立的阿里云公司。
  创新中国2009完美落幕"创新之星""成长之星"大奖诞生
  任健
  陕西凯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凯星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总经理赵新正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
  把产品推广出去,把投资人引进来。2009年,他第一次在家门口接触到了"创新中国DEMO CHINA"活动,"这个比赛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们不但赢得了荣誉,还得到投资人的认可,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在最后于武汉举行的决赛中,凯星电子获得"创新中国DEM0CHINA 2009"创新之星大奖第一名,赵新正也成为整个会场的热门人物,很多人都找他洽谈投融资或业务合作。
  和赵新正一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和他一样"走运"的并不多。
  由《创业邦》杂志主办,湖北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湖北省创业投资同业公会联合主办的"创新中国DEMO CHINA 2009"决赛于9月17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完美谢幕,经过两天的精彩角逐,在参赛的40家公司中。共有10家最终胜出,分获"创新之星"和"成长之星"的称号。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亲自为获奖企业颁奖,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国雄、湖北省科技厅厅长王延觉也前来现场祝贺。
  除了凯星电子,创新之星还有苏州纳通生物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闻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雅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锐尔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而北京三代动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德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WOWO超市连锁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普法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立德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评为成长之星。
  在同期进行的"创新中国DEMOCHINA 2009"无线专场——高通"QPrize创业计划大赛"半决赛中,上海汉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举夺魁,获得10万美元大奖,并将参加高通"QPrize创业计划比赛"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全球总决赛,有机会再次获取15万美元的全球大奖。高通风险投资部高级总监沈劲先生以及湖北省科技厅厅长王延觉先生为汉翔公可代表颁发了奖杯和支票。
  今年的"创新中国DEMO CHINA"活动,在经过半年时间的糟心策划后,历时4个月,先后走过了北京、上海、苏州、成都、西安、深圳、广州、南昌、武汉等9个城市,每经过一地,都受到当地政府、开发区以及合作方的大力配合。走上这个舞台的企业,已经从单纯的互联网应用等几个热点行业逐渐展开到健康、医疗、医药、新媒体、能源、商业、物流等数十个模式和细分市场,从他们的快速发展中,我们看到中国已经开始在"从制造转变到创造、创新"的道路上加快了脚步。
  从5月份活动正式启动后,《创业邦》杂志共收到1000多家企业报名信息。最后挑选出近200家来自无线、互联网、现代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优秀企业,参加了在8个城市举行的分赛。经过近百位名专业评委的评选,各地的优胜者进入了武汉总决赛。
  在今年的整个活动过程中,记者明显感到,中小企业不仅拥有一往无前的创业精神,他们对商业模式、技术以及资本的理解,与2006年第一次将DEMO活动引入中国时已不可同日而语。参加今年比赛年纪最大的创业者75岁,最小的不过23岁,但他们都具有同样的创业激情,他们在追逐着自己的理想,也在为中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家企业在舞台上一展风采,近100位投资人作为现场点评嘉宾,上千位创业者到现场观摩。走过三年后,创新中国DEMO CHINA已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城市最广的创业大赛。根据主办方的最新统计,今年参赛的项目中,已有近10家企业受到相关投资机构或企业的重点关注,其中不但有细分市场的领先者,更有新兴市场的领导者。
  今年创新中国庞大的专业评委阵容堪称是迄今为止国内同类活动之最,每个分赛区都有十几位评委与我们一同遴选企业,决赛中则有近30位资深投资家现场点评。他们专业的提问和指点,让参赛项目和现场观摩的创业者真正了解到投资机构如何考察企业。以及自身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市场、产品与商业模式。
  1990年起源于美国的DEMO活动。至今连续举办19年。已成为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发源地和展示平台,诞生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技术和产品。几年前。《创业邦》杂志决定将DEMO活动引入中国时,就抱有鼓励本土企业创新的目标,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绵薄之力,推动自主创新意识,真正实现更有机的增长。很多人质疑,在中国能否找到具有创新基因的企业。但《创业邦》杂志经过几年的挖掘,在这片土地上已找到更多创新之星。
网站目录投稿:绮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