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龙川略志》及其续志《龙川别志》。宋史料笔记。《略志》十卷,《别志》二卷。北宋苏辙撰。书成于宋元符二年(1099年)。 苏辙,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生于宋宝元二年(1039年),卒于崇宁元年(1112年)。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号称"三苏",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由进士及制举出身进入仕途,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为北宋中期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人物。《龙川略志》和《别志》是他晚年隐居循州龙川时所著的笔记。据《龙川略志·自序》:苏辙自雷州徙循州,居龙川,时暇无事,乃杜门闭目,追忆其平生参与的各项政治活动,由他口授,由他的儿子苏远在旁笔录,于元符二年孟夏成书,名为《龙川略志》。又据《龙川别志·序》介绍说:其年孟秋,苏辙又感慨于刘贡父之言,为了不使前言往行堙灭不载,因又记录所闻见前贤及当代轶事,名之为《龙川别志》。 《龙川略志》与《龙川别志》虽为笔记体裁,但二书记事多为亲见历闻的朝廷政事,与一般的杂载漫录式的笔记不同。而且,书中记载内容的体例,更似于记事本末。《龙川略志》分为十卷,共记有四十事,今存三十九事;每事都有标题立目。《龙川别志》分为四卷,共记有四十七事。今本《龙川别志》分作二卷,记事共有五十则,且无标题名目,但记述体例与《龙川略志》大致相同。 《龙川略志》中所记内容都是苏辙平生政治生涯中所亲见历闻之事,史料价值较高。《龙川略志》中所载内容,除第一卷与第二卷和第十卷记有杂事十一条外,其余二十八条,都是记载当时朝政之事。这部分内容相当重要,涉及到北宋朝政、官制、刑事、外交,而尤重于财政和变法等事。从其标题名目上可见其大致内容。如卷三中记有《与王介甫论青苗盐法铸钱利害》、《论榷河朔盐利害》、《议遣八使搜访遗利》三事;卷四记有《许遵议法虽妄而能活人以得福》、《张次山因一婢知周高而刺配海岛》、《契丹来议和亲》、《议卖官曲与榷酒事》、《江东诸县括民马》五事;卷五中记有《议定吏额》、《放买扑场务欠户者》、《不听秘法能以铁为铜者》、《王子渊为转运使以贱价收私贩乳香》、《辨人告户绝事》、《言水陆米难易》六事;卷六记有《享祀明堂礼毕更不受贺》、《戚里仆隶不得改官》、《皇后外家皆当推恩》、《李湜后议罢蒔竹》、《西夏和议定地界》五事;卷七中记《议修河决事》,卷八记有《陕西粮草般运告竭可拨内藏继之》、《议罢陕西铸钱欲以内藏丝紬等折充漕司》、《两浙米贵欲以密院出军阙额米先借》、《天子亲祀天地当用合祭之礼》四事;卷九记有《董敦逸黄废基言事不实并出知军州》、《议除张茂则换内侍旧人》、《议奏荐门客》、《议赈济相滑等州流民》四事。苏辙记事详实,不象王安石等人居家著述昔日时政,多以罪归他人。此书记述方法是集合众议,详其异同,述其事理。所以此书所载,足可以称为信史。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颇有赞誉。另外,书中其余杂事各条,所涉及的内容为医学、养生和炼丹异闻,不像其它书记载荒诞无稽,只是叙述异闻而已。 《龙川别志》无标题立目,各条内容也或多或少,虽不如《龙川略志》体例整齐规范,但就其内容来说,对于了解宋代朝野轶闻,也提供了可观的材料。其中对于宋与契丹、与西夏的关系等事迹记载尤为珍贵。这部分内容历来少见,所以此书对于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些保贵的原始材料。 苏辙这两部书,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有著录,题《略志》六卷、《别志》四卷;称《略志》载有四十事、《别志》载有四十七事。《宋史·艺文志》仅题《龙川志》六卷。今北京图书馆存有傅增湘校影宋抄本。此本是据吴门顾逸鹤所藏宋本影抄,有《略志》六卷、《别志》四卷,且各有一《序》,同于以上二家著录。此外,还有浙江巡抚呈进范氏天一阁抄本,仅有《别志》八卷;以及清吴锡琪抄本,仅有《略志》十卷。通行版本有《百川学海》本和《四库全书》本的《龙川略志》十卷;《稗海》本和《四库全书》本的《龙川别志》二卷。后又有涵芬楼本,是由夏敬观依据《丛书堂》抄本《略志》十卷和《四库全书》中的《别志》二卷校勘而成。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龙川略志》及《龙川别志》的校点本。此本是以涵芬楼本为工作底本,参校其它各本及各种选本校点而成,是现今通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