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创造性学习之我见


  梁启超曾曰"少年强则国强",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肩上承担着"中国梦"的责任。创造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没有创造性的学习,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
  一、创造性学习的概念和特点
  何谓创造性学习?根据心理学学习理论,可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reception learning)和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不需要自己任何方式的独立发现。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教学法,学习者将传授者讲授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时给予再现和利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性学习,而是学习者理解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知识结构的改造和重组。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找,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它以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为目标,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使学习者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发现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发现学习在重视分析思维的同时,更强调直觉思维;发现学习强调内部动力,而非外部奖惩。
  二、创造性学习在大学中的开展现状
  传统教学活动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环节的衔接性,教学目标的完成性,教学内容也多是些不容置疑的"真理"。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法呈现出单向输出模式。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即使有部分的互动环节,也多为"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判别式。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极易成为知识的储存器,学生思维没有拓展,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培养出的学生依赖性强,创新能力弱,缺乏承担风险的意识,有悖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态度和期望。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都意识到了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性,努力进行教学法的探索。如任务驱动法,就是在讲述完基本知识点后,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该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创造性学习,但还是相对被动。
  三、如何更有效的开展创造性学习
  1. 坚持学生主体理念
  学生主体理念就是要承认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教育活动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主要目标。
  2. 营造宽松的教学秩序
  创造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模仿学习,属于一种批判性的学习。学生在理解现成科学结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的批判性的学习,建立自己创造型的知识结构。这种学习通常是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进行,其思考的范围与领域经常超出老师指导的范围。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愿意花大量时间去探究。根据上述特点,教师和学校方面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弹性的管理体制,最大程度搭建出与创造性学习相适应的教学秩序。
  3. 进行及时有序的引导
  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能否成功地组织学生生疑、析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及时有序的引导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精心设计"台阶", 把要传授的知识信息,组织在一个个引人兴奋的"疑团"之中,使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自己尝试拨开"疑团",获取知识信息。在创造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一个设计师,一个指路人,教师要从心理上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发学生的感知,做出创造性反应。
  4. 加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一名优秀的创新型老师首先应具备有伟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愿以宽容的态度进行教学,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判断进行学习,体验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效果。其次,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授课程全面完整和深厚扎实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大量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发展动态、前沿趋势和应用现状,并渗透到相关的章节中去。"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一个没有较多工程经历的教师,本身就是与实际脱节的,很难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培养出创造性学习的学生。授课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越教越精","两看相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通过传道、授业,最终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教师有效解决知识的困惑。在传道、授业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发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在解惑的同时留有空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56-63
  [2] 杨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J].公安教育,2004(5):49-53
  [3] 张雅妮.大众教育下的板书行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111-111
  [4] 刘卓雄.关于怎样实施创新教育的思索[J].宁德师专学报,2000(12):81-84
网站目录投稿: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