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茶馆[Large tea house in beijing] 北京茶馆中的一类。以地方大、房子多为其主要特点。能同时容纳数百人,甚或能赶大车入内。门口均树立两根柱,柱间的横搭上写着字号。前堂卖吃食,后堂卖茶水。店内设施为清一色八仙桌、大条凳。茶具为青花瓷提梁壶、青花瓷盖碗,货架上为青花瓷茶叶罐。茶资低廉,且引用方便。若喝茶间遇事外出,可将茶碗扣于桌上,吩咐堂馆侍回来续用。账目管理分"头柜"、"二柜"、"后柜",各有地界分工。顾客有各界人士,为官的、经商的、唱戏的、算卦的、做小生意的、江湖卖艺的。大茶馆又分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二荤铺四种,均以经营佐茶食品的不同而相区别。 "红炉馆"专做满汉饽饽,以硬面"杠子饽饽"最有名。"窝窝馆"专做小吃点心,如艾窝窝、盆糕、蜜麻花等,店名由"艾窝窝"得名。"搬壶馆"介于红炉馆、窝窝馆之间,既做炸排叉等小吃,也做焖炉烧饼,或做肉丁馒头。"二荤馆"为顾客来料加工。名为"炒来菜儿",谓之"一荤",将店铺自备的原料亦谓之"一荤",故名"二荤铺"。清代是北京大茶馆的鼎盛时期,最大的茶馆为"天汇轩",次之为"汇丰轩"。 吃讲茶 [Tea talking] 民间习俗。为解决民间纠纷的一种饮茶方式。流行于浙江、四川一带。凡乡间街坊发生房屋、土地、婚姻等一般民事纠纷,不值得上衙门打官司,于是便约定时间一起去茶馆评议解决。吃讲茶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入茶馆后,纠纷双方先给全部茶客逐一奉茶。接着双方陈述纠纷的前因后果,表明各自态度,请茶客评议。最后由坐着靠近门口两张桌子(称马头桌)的"公道人"裁定,公道人一般是辈分较大,办事公道,向有声望者。一经裁定,大家赞同,就算了事,由败诉方付清全部茶客的茶费,故川东地区又将吃讲茶交"付茶钱"。一般吃讲茶后不会再生异议,但也有些特殊强横之辈再生事端。清末民初许多茶楼特在醒目之处悬以木牌,上书"奉谕禁止讲茶"。 "一字至七字诗·茶 宝塔体。唐代元稹作。诗为: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层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此诗概括地叙述了茶叶品质,人们对茶叶的喜爱、饮茶习惯以及茶叶的功用。用"宝塔体"咏诗很少见。此诗按字句分层排列像一座宝塔。" 茶馆画旧 漫画。丁聪(1916-)绘。此系以《茶馆画旧》为总题的组画,共四幅:《沏开水》、《一盅两件》、《"吃讲茶"的"英雄"》和《"知音"》画的是四川茶馆的堂倌娴熟高超的冲水技艺,《一盅两件》是昔日广东早茶的真实写照,《"吃讲茶"的"英雄"》重现旧时上海滩茶楼的一幕,《"知音"》绘的是北京茶客加鸟迷们的身影。原载1993年《茶博览》杂志,作者自藏。 茶(押) 篆刻。清代吴昌硕(1844-1927)作。今楷朱文印。此系以最大众化的楷书字形入印,通俗而不失典雅。左下方符押图案,像一把茶壶,但又不逼真于现实,仁智互见,印外有音。"茶"字用笔,纵为上粗下细,横为右肥左瘦,经线上实下虚,纬线右重左轻,交错复替,又让四周不粘边栏,赐静"茶"予勃勃生气,丰满耐看。再将符押图记妥帖地安置在印面的下方,犹若秤砣,趋势翘首右上方的"茶"字,两者俯仰默契,相谐天然。刊于《吴昌硕印谱》。 陆羽 [LuYu](733-约804)唐代茶学家。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自号桑苎翁,又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原为遗弃孤儿,开元二十三年(735),为竟陵龙盖寺智积禅师收养。以《易》自筮,占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遂定姓"陆",取名"羽",以"鸿渐"为字。年幼好学,离寺学戏作优伶,编写笑话集《谑谈》。天宝五载(746),为竟陵太守李齐物赏识,推荐到火门山邹夫子门下学习。天宝十一载,与竟陵司马崔国辅相识,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三载,出游巴山峡川,考察茶事。乾元元年(758)到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专研茶事。次年,居丹阳。 上元元年(760)到苕溪(今浙江湖州),深入茶户,采茶觅泉,评茶品水,隐居山间,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系统总结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实践经验,对中国和世界茶叶发展做出贡献,被后人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多才多艺,著述颇丰。《全唐诗》有陆羽一首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表明了陆羽的人品。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