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年的概念,是指四季为一岁的交替,不同时代年的交替在时间上是不同的。上古时曾以冬至为年。汉代曾以腊为年。而现代意义上的年则始于魏晋时期。在我国不同的少数民族中,由于使用历法。的不同,过年的时间也不相同。苗族、瑶族都以农历十月为岁首。侗族以农历十月底至十二月初为岁首。因所处的地域不同,过年的时间亦有差异。黎平部分地区的侗年是农历十一月初三过;榕江部分地区的侗年是农历十月底至十一月初过;锦屏、剑河部分地区的侗年则在农历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过。 过侗年,要祭祖、祭神、喜庆丰年,族人共乐。其间的主要活动是打扫卫生、杀猪宰鸡鸭、酿酒、打把把、煮油茶、做冻鱼、祭敬祖宗、祭祀诸神、吃团圆饭等,祭神则要分祭桥、祭水井、祭土地庙、祭古树或寨旁巨石等,希望诸神保佑人畜平安。过侗年前,外出的人们纷纷赶回家,嫁出的女儿也要返回娘家团聚…不少地方还举办踩歌堂、对歌、赶花园、斗牛等集会活动。榕江一带的侗族于农历十一月初一到初五,要举行踩堂跳芦笙、斗牛活动,亦有青年人择此时为婚嫁佳期。锦屏彦洞、瑶白与剑河小广一带的侗族则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七过侗年,各家各户这一天杀猪宰羊吃团圆饭,相传是为纪念侗族迁徙。而黎平佳所、顺化、堂华、九层、高更一带的杨姓侗族农历十一月初三至初五过侗年,则是为纪念杨姓先祖报效国家、为奔赴疆场而提前过侗年而确定的过年日。侗年是侗族同胞重要的传统节日,其间大量民俗活动对研究侗族人民的生活历程具有宝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