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崇祯勤政但改变不了亡国的命运崇祯皇帝只恨生不逢时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可能他自己也非常不甘心明朝竟然亡在他的手上。朱由检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上台后不仅大力整治阉党,还多次检讨自己的错误,但最终还是没能把处在悬崖的明朝政权重新拉回正轨。百姓已经没有耐心等朱由检重整大明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使得明朝根基岌岌可危。只能说崇祯皇帝如果能早个几十年上位,说不定还能改变朝廷现状。不过抛开这些外界因素,崇祯皇帝的能力究竟如何呢?
  不是历史学家,并未专门研究过明朝历史。只完整读过明朝那些事儿和万历十五年2本书。说说个人的一些小观点。首先皇帝这个职业真的不是一个很好干的职业。试想一下,如果你被突然空降到一个超大型的企业。在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情况下,有几人能掌控的了这个大企业的运转?相信大多数人能做的也只能是依靠原本所在职位的大臣,和自己的耳目太监。
  其次再说说朝代的运转,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有些时候,有些大事你是可以预见它发展的方向。比如发现他不行了,但他却并不会马上死掉,这就是势。对于当时的明朝北方,百姓看不到希望,大臣漠不关心(绝大多数人),皇帝有心无力。简单来说一句话就是谁都知道北方已经是个烂摊子了,但却并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说完北方自然要说说南方了。明朝中后期的经济发展极度不均衡,不单单是地主和农民的贫富差距在拉大,还有南北方的贫富差距问题。南富北穷。饿的饿死,富的富死。加上当时的南方当时的大多富商地主背后都有着各个大臣做靠山。税收不上来,指挥也指挥不动。结果就是想要指望南方去接济北方可以说基本不可能。并不是说其他时候就没机会了,而是皆不如反贪这种时机更好,只不过能够做到政权稳固的同时给官场大换血的帝王也是凤毛麟角。
  现在我们再总结一下崇祯所面对的局面。一家空降大公司的CEO刚刚上任,就做了一次重大的人事调整(魏忠贤),然后开始着手解决公司事务。这时发现北方公司有着巨大亏损,想要南方公司去救济。但自己提拔的这些南方公司的各位高管却并不听自己的调遣,死活不同意救济。结果就是北方的烂账只能指望北方高管自己解决,CEO也是干着急,给不了更多资源。加上这时又有另外2家新起的公司同时染指北方业务。这时你能怎么办?
  可以说结果早已注定,北方必定是要丢了,只是大明朝要不要和它一起完结的问题。而崇祯的选择是拉着大明朝和北方一起覆灭罢了。不过我们开一个脑洞,如果大明朝像宋一样南渡。收复失地估计是没戏了,但坚守个一两百年可能问题也不大。再考虑当时的世界格局。搞不好中国就会变成了另外一个低配版的欧洲了,那么或许现在我们就是中盟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感谢崇祯同志为我国做出来不可磨灭的贡献。
  讲实话说,崇祯皇帝的能力其实不咋样,性格暴躁,急于求成,又没有大局观,对部下几乎没有实际掌控力,千里之外的大臣管不住就算了,自己身边的人也管不住,他自己艰苦朴素,以身作则,整天日子过的苦哈哈的,但是身边的近侍一个个贪污成性,生活奢靡,说到底,他的才能干个科长都嫌不够,干皇帝实在是难为他了。但是在网络上崇祯的人气其实很高,这主要是同行衬托的好,先不谈南明小朝廷那几个坑货,就看我大清1840年以后的表现,那真的是一个比一个混蛋,比如大名鼎鼎的慈禧,论权谋之术,崇祯拍马也比不上她。
  所以说,行不行是能力问题,干不干是态度问题,崇祯能力不咋地,但是态度很好,称得上兢兢业业,死而后已,虽然说一个愚蠢的老实人往往比聪明的坏蛋造成更大的危害,但是和其它亡国之君比起来,崇祯在同行里态度最好。
  这个世界并不是《渴望》,并不是你努力勤奋就可以改变一切的。崇祯登基的时候,中央王朝的威望还没丧失,武将跋扈不听朝廷命令的情况几乎没有,辽东以及内地还算平稳。但这一切由于天灾人祸以及崇祯个人的原因彻底将明朝葬送了。陕西在崇祯朝开始的几年里发生大旱人相食,这在明朝历史上是有过这样的灾难的(虽然崇祯当时是小冰河原因),但崇祯时大明对基层管理能力已经丧失,由于他过于相信大明官员的自觉性自废武功(摧毁阉党和使锦衣卫势力不出北京城)好像朝代不会灭亡似的,到处漏雨,只会看见没堵住的地方,可是人家已经堵了不少,房子总要塌的。
网站目录投稿:采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