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


  【摘 要】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变革,走班制势必会成为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存在一些新特点、难点,最为突出的便是班级成员的流动性。针对走班制下出现的班级管理不足,笔者指出了一些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如选取有能力的辅导员、制定合适的制度、加强监督等等。
  【关键词】走班制;班级管理新特点;班级管理难点;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授课制度,最先是由夸美纽斯所提出的。班级制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以及学生集体作用的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班级制度是在一个固定的场所、时间里,由固定的老师和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但随着当代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情况注定不会继续一成不变。
  2018年广东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已形成初稿,该改革规定: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数、外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增强了教育的自主选择性和灵活性。而早在2014年底,上海市、浙江省两地就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向传统的高考模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要求,传统的班级势必会受到影响。而在这种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选择性的教学模式下,"走班制"势必会逐渐兴起,甚至直接代替掉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
  所谓走班制,即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此方法下,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班集体。但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师,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显然,这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也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不一样的体会。
  一、在走班制下,班级会出现一些新特点
  1.班级学生流动化,教师、教室固定化
  在走班制的方法下,学生除了学习语、数、外三门固定的学科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例如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未来的规划等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其它课程。学生的课程组合不再仅仅局限于文科的语数外、政史地,或者理科的语数外、物理化,而是有着更广阔的选择余地。例如政治、历史可以和生物进行搭配,地理可以和物理、化学进行搭配。这样的组合方式有二十种,全凭学生自己自由的选择。
  于是,不同的学生便会选择不同的科目。一旦某一个学生选择了某几门具体科目,那么他便要到那门科目所在的教室进行学习。所以,原来固定的行政班一到该上某门选择科目的时候,便会瞬间"分散",班级成员自动地流向不同的教学班。对于教学班也是如此。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一般是教师和学生长期在固定的教学场所教学。而在走班制下,教师被固定在同一个教室内,而一个教室也只代表着一门学科。
  2.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对象复杂化
  传统的班级里,会有属于自己班的固定的班主任以及一支班干部队伍。在他们的相互作用之下,班级的管理可以很有序的运行。而到了走班制这一新的方法下,便会发生一些变化。
  原班集体内,班干部成员由于选课的不同,分散到了不同的班级内,在那个班级里,势必会组建一支新的管理队伍,增添了学生成为自主管理者的可能性。而对于老师也是如此,原先班级里的任课教师不承担主要的管理职责,而一旦到了教学班里,任课教师自然要转变角色,变为"班主任",承担主要的管理职责。
  传统教育中固定的班集体模式解体,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这可能给管理者带来很大的挑战——班级成员的来历、知识水平、性格习性等都更难以把控,作为管理对象的学生在管理者眼中是极其复杂的。
  二、走班制下,班级管理会出现一些难点
  1.教和育相分离
  在传统的班级里,学科知识的教授由科任老师来负责,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以及各种心理辅导上的问题都由班主任来负责。在一个班级内教育是紧密相联的。而在走班制下,由于流动性,学生不可能常常待在一间教室内,这无形之间增加了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难度。
  在教学中,学生上完一堂课后,便急着赶往下一个教室继续上课。如果之前在课上有些问题还不知甚解,也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教师进行讨论,而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也往往力不从心。
  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不仅不能很好的在一个班级内部完成,就连单独的教育和教学也面临着分离的挑战。这样的形势下颇有一种"教师抓不住学生,学生跟不住教师"的无力感觉,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班风建设困难
  一个班级集体意识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干部促进班级凝聚力的能力大小。一般来说,一个新的班级在组建了属于自己的一支干部队伍之后,才会称为"班集体"。而在走班制下,对于行政班来说,班干部被打散了,班级失去了一个恒常的、长久性的领导核心。在此情况下,学生们的集体凝聚力显著下降,集体观念淡化,对于班级事物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在教学班内,对学生来说,原先的班级可能已经"先入为主"在心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对他们来说,教学班只是自己暂时学习知识的场所,加之没有严格的约束,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班级。因此,对于班上的各种事务会采取漠不关心或非常随意的态度,自然也就无心参与到班级班风的建设活动中去。
  另外,学生们在走班制下有点类似于大学的模式,都有了各自的事情以及另外多个班级,班主任进行集中思想教育的时间会大大减少。不仅如此,组织一场全班性的集体活动也会难以实现。这样一来,建设良好班风的重要途径便被阻碍了。
  3.班级管理的效力会降低
  走班制下,同一班級的学生分散到不同的教室上课,这样就使得原来班级同学们内部的相互监督机制失灵。更为严重者,校园欺凌、打架斗殴现象也会逐渐增多。同时,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次数和效果必定会下降。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班级管理效力的降低。
  班级管理效力低会直接导致教学班的秩序混乱。没有了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的监督,教学班的管理主心几乎不存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纯粹要依靠学生的自制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较好地约束、控制自己。就算可以自我控制,也难保不会被其他人所影响。
  三、走班制下优化班级管理的策略
  我相信,走班制将会成为教育方法的主流。虽然它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塑造一个值得运用的好模式。
  1.为教学班选取有能力、有素质的辅导员
  班主任不可能同时兼顾到不同教学班里的学生。所以,为教学班选取专门的辅导员就非常重要,辅导员是班主任工作的补充。一名辅导员负责一个教室内的几个教学班的管理。有能力体现在可以有效的针对教学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同时,制定属于这个教室的相应规则,来到此教室的学生都必需遵守。这样也可有利于教学班"班规"形成。有素质体现在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并且,以身作则,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2.详细制定对口的制度
  例如对应的激励制度:对于遵守各班纪律、认真学习、从不缺勤迟到的学生专门建立一个花名册,用于期末的奖励。特别是考勤制度,很多学生因为监管的漏洞而逃课、打架斗殴。建立有效的考勤制度,不仅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一局面,还能够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每个班级都有其不同的环境,针对环境来制定合适的制度,有利于让学生有规则意识,敬畏规则,生活在适当的约束之下,主动适应规则,让班级管理有序进行。
  秦显法在《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初探》中提到:自己所在的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包括考核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评优制度等在内的各项班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强有力的执行,培养了学生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团结合作的精神,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也使"教学班"的管理和发展在规范执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形成稳定有序、责职分明、运行高效的管理环境,提高了依法治校、依法治班的水平。
  3.加强班级的监督功能
  在走班制下,很多问题的出现其实都是源于缺乏监管。所以,加强监督对管理好班级来说至关重要。笔者认为,除了一般班级的监督措施,例如班主任、教师或学生干部的监督外,还可以大力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建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小组成员必须来自于同一个行政班。这样的好处是,同一行政班的学生,彼此之间是相对熟悉的,既可以负责教学班的考勤、避免学生逃课,又可以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当然,学习小组并不是孤立的。老师要组织学习小组的相互交流,彼此沟通。这样才能使整个班级融会贯通,成为一个团结的班级,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全方位的内部监督。
  4.行政班班主任要加强同科任老师和辅导员的交流,整合教与育
  班主任要主动同科任老师取得联系,关注班上同学的学习状态和心理情绪,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同辅导员交流,共同商定恰当的班级管理措施,将教学班的情况与行政班相结合、对比,寻求优化班级管理,共建良好班风的有效方法。班主任不能因为与学生的割裂就弱化了自己的管理职责。相反,班主任要积极的去强化自己的管理职能,因为在走班制的情况下,班上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指导与帮助;科任老师和辅导员也要自觉的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班上的状态,背景、学习能力等,以便于更好的因材施教,因势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构建网络信息平台
  这个信息平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的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学生的各方面要素收集整理成一个信息系统,为学生建立一个与走班制相适应的"电子档案"学生的各类性息通过检索便可以一一呈现出来。
  蓝日模在《"走班制"与高中管理模式创新》中也说到:"班主任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对各种散乱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班级管理多元化、立体化、信息化,实现教学管理的程序化、网络化。同时,信息平台的运用,可以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第二部分是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例如微信群。通过和家长的交流互動,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信息,另一方面,班级管理加入了家长,将会实现家校之间的联合,很多中间的障碍性因素便都可以被打碎,教师与家长间畅通的交流,将更好的促进对学生的管理。
  目前,在走班制的实践中,班级管理存在着误区:例如班主任在对班级的管理中会直接将过去传统班级的管理方法套用到新的班级管理中,或者教学班的科任老师直接取代班主任,进行程序上的简单交接。这些情况都没有考虑到具体班级与之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走班制势必会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目前这一模式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很新鲜的尝试。而班级管理能否做好就决定了这一制度可行性的大小。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要重视对班级管理的思考,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促进班级管理有序、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蓝日模."走班制"与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创新[J].教师教育论坛,2016(8):66-69.
  [2]秦显法.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0(11):53.
网站目录投稿:半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