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就直面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防止课外培训"被有些人用来干扰我们的教育秩序,煽动社会焦虑情绪,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工具",减负是一个需要综合施策、全社会共同发力才有望解决的系统工程,作为政府要优化管理。 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以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确需要担负起主要责任。除此之外,我认为,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曾有过类似案例,某地方教育局禁止学校节假日违规补课,却遭到了家长的集体抱怨,家长们甚至还到教育局请愿要求补课。 首先,在观念上,家长应端正目的。一般来说,家长让孩子参加课外培训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补差",二是发展特长。对于前者,有些孩子因特殊原因对学习感到吃力,想要课后补习,这无可厚非;对于后者,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其全面发展,自然也是可取的。 但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参加培训班的目的"培优",这是应试主义的典型表现。这样的培优班,无疑会加重孩子的负担,严重时还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行动上,家长要理智选择。孩子是否需要培训、如何培训及怎样培训,不能盲目跟风和攀比,要根据孩子特点和实际需求审慎选择。理想意义上的课外培训,应当只是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升学压力之下,许多家长都处于一种被裹挟、被绑架的状态。未必心甘情愿,却总是身不由己地将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 家长不理智的过分追捧,极大地刺激了市场。由于需求大、利润高、门槛低,大量无证、无资质的人员和机构涌入了培训市场。滥竽充数、虚假宣传者比比皆是,安全隐患重重,超纲教学,乱收费等,各种问题可谓层出不穷。从这个角度看,一些家长无意间成了培训机构野蛮生长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可到头来家长与孩子却成了一些不良机构的牺牲品,岂不冤且悲哉! 要整治校外培训,还需要家长对不规范的校外培训进行举报,必要时可以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去维护孩子的合法利益。培训机构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都可以举报和投诉,比如,消防与卫生安全存在严重隐患的、严重虚假宣传而名不副实的、涉嫌校内外勾的、超纲超前教学的、存在歧视或体罚学生的……家长敢于主动维权,才能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 "不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在家长心中根深蒂固,更是催热、壮大了培训机构,继而引发诸多市场乱象。因此,取缔无证无资质的"假机构",规范校外培训促使其健康发展,自然离不开家长的鼎力支持。家长们真正参与进来共同整治,才会事半功倍,才能共享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