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也谈中职语文散文教学


  【摘 要】中职语文教材所选的散文以其贴近生活、感悟人生、传达个人的真性情为特点的优势,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重头戏。自主合作课堂是一种团队式合作模式,对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展语文散文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散文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散文课堂中,可借鉴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具有中职特色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中职语文;散文教学;合作学习
  一、散文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部分学生对理想缺失,对生活没有热情,对家庭充满冷漠,对学习散文没有兴趣。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说、读、写能力差。中职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学习散文只是处于消极应付的状态,对成绩不太关注,学好学坏无所谓。有的学生虽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学习散文有一定的难度。加之散文既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诗歌那样动人的韵调节律,也没有戏剧那样集中的矛盾冲突。它所写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琐碎见闻,点滴感恩,一个判断,一个侧面,给人以特定的感受和境遇。这样一来,学生更是不愿意用心去感受散文的魅力。
  二、构建散文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模式
  (一)方法与意义
  1.师生合作、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步变成了"指导——参与"关系,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同时还是受教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前提下,由教师创设的情境引起学生产生兴奋、兴趣、注意、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产生积极的情绪,通过表情、语言或肢体活动表现出来,直接作用于教学目标或内容。学生反应又反过来刺激教师,激起教师创造性教学的火花,产生灵感,于是精彩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淋漓尽致甚至超常的发挥。这种发挥再次作用于学生,自然使学生思维得到更有力的激活,从而产生教学相长的积极效应。《故都的秋》是经典的老课文,我已经教过好多遍了。再教一遍驾轻就熟。课文上完了,几个学生仍然在下面讨论着,有一位学生问我:"老师,朱自清和郁达夫是不是孪生兄弟?"我讶然:"何出此言?"学生笑嘻嘻地:"听您讲《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觉得是孪生篇章,一模一样。""真的吗?说说看怎么一模一样?""《荷塘月色》有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照应全篇,《故都的秋》也有文眼‘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统帅全文;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是首尾照应;而写景都是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表达;两篇文章都有精彩的比喻值得欣赏;最大的欣赏点都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还有许多一样的地方呢……这难道不是孪生兄弟吗?照此标准,来套我的那篇《秋天的校园》也不为过呢,好像天下写景的文章都是这个样子的。"我头上有些冒汗,学生的这种质疑,暴露了长久以来被掩盖着的一个事实:我们的许多习惯性的教学内容,只教了散文的一般性特征。与当下所阅读的具体篇目的特有的个性特征并不吻合!《故都的秋》应该还有更"核心"的价值隐藏着,被忽略了。没有挖掘出来。而我们讲了若干遍的那一套说辞。尽管自成一套体系,但实际上并没什么意义,不过老生常谈而已,对学生也没什么真正用处。正是因为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我才会听到这么有建设性意见的问题。
  2.生生合作、同伴互教、取长补短
  学生之间的广泛合作是当代教学理论中最受重视的学习模式之一,它强调的是学生在异质小组或同质小组中通过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中获得最优发展。中职学生相对而言,独立学习能力差,他们需要帮助,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合作实践帮助学生学会自主、互助。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善于引导,而且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启发,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开展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也需要参与其中,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看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的见解或出现创造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为例,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每位同学通过课外阅读写一篇小的读后感,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两名代表发言,而后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以读后感的方式让学生先自己体会母亲的经历、性格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代表发言,使学生对文章中母亲的形象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整体有所感知,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体味母爱的温暖与幸福。散文是最好的疗伤之药,因此只要教师在散文教学上下一番功夫。就能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品位得以提升,人格获得重塑。
  (二)流程与关键
  1.让导入牵引学生心灵
  当散文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教师引领学生去寻幽探秘时,就特别需要教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成功的导语,如同刚刚拉开的大幕,让学生看到了精美的置景一角;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对散文教学而言,导入语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因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文以情生,有人把散文化作心灵的扬声器,那些巧妙构思,生花妙笔的由来,植根于作者对于自己表现对象的深厚感情和精辟的见解之中。因此,教学时,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引起学生的共鸣,把学生带进作品描绘所蕴藏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去领悟,才能以情动情,引导学生、牵引学生走进作品中的情感世界,来正确理解课文,学好课文。教师适时地牵引住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快速走进文本之中。
  2.让生活与语文共融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现生活。这是大语文观所体现出来的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和生活是不能分割而论的。散文更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受流淌于笔尖的产物。因此,学习散文要鼓励学生融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用心感受生活,接受多元的刺激。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很多学生总是抱怨生活在"两点一线"之间,哪来生活的感悟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确实发现美的眼睛"吧。作为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把更多的生活资讯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既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又拓宽了文本,让文本与生活共融,领会了文本的内容意蕴又引领学生走进了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3.让意境尽显文本魅力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现代散文的魅力在于醇厚的意境。散文世界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成为最常用的写作方式,人们又常常以意境称之。散文的意境,具有难以言传的美感。这种美感,需要细致地感受一番。那种条分缕析的做法往往会割裂整体意境,削弱作品的美感,不宜用来学习散文。在品味意境时,首先要注意意境的整体性。其中既有对物象外观的艺术描绘,又有物象内蕴的传神写照;既有作者真情实感的倾注,又隐含着对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评价。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感受,切忌把意和境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有意识的在阅读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对生活的感知与思考结合起来。
网站目录投稿: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