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朱元璋觉得朱标不像他为什么还会立他为太子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都会想要在众多儿子当中选择一个很像自己的,也许是因为他们相信,既然自己能够坐拥天下江山,那就只有像自己这样的人才能够继续坐稳江山。所以,如果自己的嫡长子和自己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面不能保持一致,就很容易让自己感到不满。不过,朱元璋其实也觉得朱标不像自己,然而却还是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皇位,这又是为什么?
  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对继承人往外是非常挑剔的。很多开国皇帝感叹嫡长子"不类我",因此在传位问题上迟迟下不了决心。比如,秦始皇觉得嫡长子扶苏"不类我",把他发配到边关修长城。刘邦觉得刘盈"不类我",就算已经立刘盈为继承人了,也想把他换掉。朱棣觉得他的嫡长子朱高炽"不类我",迟迟不愿立他为太子。赵匡胤也是觉得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都"不类我",没有很快确立他们为继承人,才给弟弟赵光义留了机会。康熙皇帝(他从功绩上说,其实也算一个开国皇帝)也是觉得他立的继承人胤礽"不类我",因此,虽然很小就把他立为太子,但后来两次废黜了他。
  1.说起来,朱元璋也是觉得嫡长子朱标"不类我"的。但是为什么,朱元璋却毫不怀疑地把朱标确立为继承人,从来没想过要换他呢?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说朱元璋认为朱标"不类我"?朱元璋是一个从底层草莽中一路拼杀当上皇帝的,他杀伐果敢。尤其是上台以后,严厉而残酷地打击那些他认为可能对他的皇权构成威胁的人。手段非常毒辣。可是,朱标却是一个温文尔雅、敦厚善良的人。他非常反感朱元璋的残杀,还想办法救了宋濂等不少人。以至于因为这些事,和朱元璋吵了不少架。
  让后世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名山藏》记载的,有一次朱标再次劝谏朱元璋不要滥杀人,朱元璋把一根棘杖放在地上,让朱标拿。朱标不敢拿,于是朱元璋把上面的刺全拔了,再让朱标拿。朱元璋用这样的方式让朱标警醒。但是,朱标依然不醒悟,还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气得朱元璋抄起一根凳子就追打他。而且,按照《明史》的记载,朱标正是因为观念与朱元璋不合,最终郁闷而死了。
  由此可见,在朱元璋眼里,朱标是完全"不类我"的。
  2.可是,朱元璋对朱标的培养,对他的信任,却是空前绝后的。
  我们比较一下朱元璋和康熙。康熙为什么两废太子?就是因为他怀疑太子想提早夺他的皇位,康熙甚至直言不讳地说胤礽曾和索额图勾结起来,"潜谋大事"。但是,朱元璋却一点儿也不担心朱标提前夺位。他把自己的官员,又都全部封为东宫太子的官员,这到康熙那里是不可想象的。康熙连一个索额图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全部官员"交通太子"呢?那不是立马就会引起造反吗?还有,朱元璋经常把政事交给朱标,让朱标直接处理,不用给他请示。这也有"预先干政"的嫌疑啊!可见,朱元璋对朱标是完完全全放心的。
  3.既然朱标明显"不类我",为什么朱元璋却对他深信不疑呢?
  有人可能说这是因为朱标是嫡长子。这个道理显然是行不通的。前面我们讲到的秦始皇、刘邦、赵匡胤、朱棣、康熙都因为嫡长子"不类我",而撤换太子的事。因此,嫡长子并不是这些开国皇帝们的第一选项。再说了,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就应该继续在儿子中轮班。但是他没有轮班,却直接传位给了孙子。由此可见,他也不是考虑所谓的"嫡长子制"。
  4.朱元璋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我觉得,朱元璋之所以一定要把皇位传给朱标,恰恰是因为朱标"不类我"。也就是说,朱元璋其实是非常欣赏朱标这种"不类我"的。《名山藏》里记载朱元璋因为朱标"不类我",抄着板凳追打他这种事,多半是作者自己的一种臆想。
  朱元璋明白,"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不可以治理天下"。要治理天下,确实必须讲究"仁德",行"尧舜之道"。但是,这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只有把那些有功之臣都给诛杀了,把那些刺头给捋平了,才能行"尧舜之道"。也就是说,朱元璋想的是,他自己来做这个"暴君",把做"仁君"的机会交给他的儿子。朱标生性仁厚,是最恰当的传位人选。
  为什么朱标去世后,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等儿子,一定要传位给孙子朱允炆,也是因为朱允炆和朱标的性格一样,是一个仁厚的人。
网站目录投稿: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