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财务管理人才是高校亟需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在全面梳理"双创"时代财务管理人才需求,深入调研我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借鉴美、英等国家成熟的双创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业能力"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将创建"一目标-两层次-三环节"的培养机制,搭建"创课教育-仿真实训-项目擂台"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设计与"双创"教育理念相吻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环境变化,持续动态优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相應的保障体系,推动模式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模式 财务管理 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高校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财务管理专业作为高校增长速度最快的专业之一,各高校都结合自身教育资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财政部下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财务会计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双创"时代的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计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使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以及社会对财务分析和管理能力的要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作为社会需求最大的专业之一,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更是创新创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力量,企业组织开展的各类财务活动如财务规划、财务预测、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等活动,关系着整个企业的经营效益,能力与需求的不匹配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变革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契合"双创"时代人才新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创"时代财务管理人才需求 识别人才需求,顺应经济发展新形势。2015年,国务院在实施意见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创新和发展要以技术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双创"时代下,除了技术创新之外,社会越来越重视企业管理的创新,作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财务管理,更是需要进行创新。目前,社会需要大量的具备系统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金融及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灵活的处理创新型、创业型企业财务业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既能从事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又善于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行创业活动的高端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将是"双创"时代的迫切需求。 二、创新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现阶段,我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以及创业能力提升的训练。以"注入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的培养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财务管理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吻合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建立或者虽已建立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并未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缺乏针对性。(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虽然大多数高校设置了实践课程以及毕业实习等环节,但是学生将其接受并运用于实际的效果甚微。 (二)国外培养模式分析 与国内相比,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国外趋于成熟,其更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并形成了契合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和加拿大模式,其各具特点。美国模式:(1)强调知识的广博与贯通;(2)专业课程的核心更为详细;(3)注重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4)紧密结合学历教育与后续教育。英国模式:教师负责提出框架,学生则是阅读过程延伸的关键,这是一种紧密联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形式。加拿大模式:紧密联系课程实践与实地训练;通过日常生活案例分析及联邦政府出资提供教育培训的方式,实现理论知识与相关业务实践紧密结合,获取更多有用的会计实务操作与实践经验。 比较上述三种模式,可以看出国外培养模式的特点:(1)课堂上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延伸为主;(2)课程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3)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际业务。 (三)构建符合"双创"时代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时代所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是知识、能力及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端复合型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人才。创新是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即是具备活跃的创新思维,创业要求具备高水平的创业知识和能力,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创业则是创新的行动和结果。 因此,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紧密围绕创新创业两大中心,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进而形成创新思维。同时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创业实践教育,重点培养创新创业型财务管理人才。在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借鉴国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将尝试创新建立"一目标-两层次-三环节"的培养体系(如图1),即以培养创新创业型财务管理人才为目标,通过学堂教育、多元导师两大层次,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贯穿理论、实训、项目三大环节,形成教导适度分离又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以适应"双创"时代的人才需求。 1.建立与人才需求相契合的"学堂教育"。在充分整合高校自身优势资源、准确识别"双创"时代下财务管理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明确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双创"时代需要的是拥有严谨的创新创业思维、宽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新型财务管理人才。因此,本文建立了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教育体系,构建了基于"知识-素质-能力"(如图2)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与能力的培养。此外,学堂教育除了以往的课程教育之外,我们还将通过讲堂的形式将有关创新创业人物的经验、观点融入到学堂教育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应的创新创业意识。 (1)创新专业课程。为培养学生与"双创"时代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职业能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模块分为了基础理论与实务训练两部分,其中,基础理论模块由校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负责,实务训练模块由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校外教师负责。同时,搭建"创客"俱乐部等互动式交流机制,定期开展专题讲座等分享会,促进学生与校内外各方资源的密切接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提升其创业能力打下思想基础。 (2)变革教学方式。在创新专业课程的条件下,教学方式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变革。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采取理论、案例与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除了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外,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如下页图3),进而更好地培养财务管理创新型人才。同时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创新性实验计划与创新创业项目,使学生所学的创新创业理论能够在项目中得以应用。 2.建立与"学堂教育"相配套的多元导师制度。高校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和创业培训,而这些需求只在课堂教学或实践中并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在学习、研究、创新等方面给予针对性帮助。为此,财务管理专业应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资源,形成学业导师、创业导师、实践导师组成的"多元导师"制度(如图4),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以及完善提供咨询指导以及经验力量。 学业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创业导师由具有创业经验的人员担任,引导学生深入市场、了解相关政策并引导学生创业;实践导师由具有企业财务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负责基础的校内外实践及创新创业实践工作。除此之外,协同创新主体间的信息交流、沟通也非常重要,因此还应搭建信息平台,协同合作推动双创人才培养。 三、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与持续优化 构建评价体系,持续动态优化新模式。财务管理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与持续优化可以帮助系、学院及时掌握财务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实效,同时能够帮助学校各级部门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学校既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主题,也是创业教育的评估主体。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对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并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作为评估创新创业教育的标准,对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成果及时反馈,作为衡量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最直接的尺度。本文从"创课教育"效果(见下页表1)、仿真实训效果(见下页表2)以及项目擂台效果(见下页表3)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评估,并侧重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方面的评估。 (一)"创课教育"效果评估 "创课教育"效果在整体效果评估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五个维度进行评估,具体参见下页表1。 (二)"仿真实训"效果评估 通过考察学生的集体和大局观念、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以及是否积极参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评估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否增强,创业能力是否提高,具体指标参见下页表2。 (三)"项目擂台"效果评估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评估的原则和特点,学校通过评估指标体系,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双创项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反映,同时对评估报告进行立档管理。反馈的评估报告作为学校制定相关措施,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及相关配套机制的依据,从而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具体参见下页表3。 高校实施双创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密切联系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相关配套机制运作,通过多重教育机制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财务管理人才的创业实践能力。因此,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还应关注本地区和本单位创新创业的进展情况,精准地把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确保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达到最优化,提高财务管理人才的创新创业素养,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既是对传统人才培养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也是对现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这一建立过程需要完善保障措施,形成相应的支持体系,确保财务管理创新和创业培训模式的有效运行。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培养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必定需要具备强大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人才的选拔与引进,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创业者担任创业导师,具有企业财务工作经历的教师及企业优秀财务工作者担任实践导师,通过他们丰富的创业实践经历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建立专业导师与实践导师之间的轮岗制度,在提升专业导师财务实操能力的同时强化实践导师的财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安排教师参加培训,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关于财务管理创新创业教学的培训和研讨,并定期分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财务实践,利用企业管理平台强化实践能力训练。 (二)整合校内外资源,合力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各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以及与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沟通渠道,创建与附近财经院校人才培养交流机制,搭建与校外企业、专业咨询机构对接的平台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通过企业等管理平台,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与职业素质,增加学生的财务能力与发展渠道。在校园及课堂引入企业资源、财务管理实训、财务管理创业经验等资源,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共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促进财务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加适应社会发展。 (三)保证评估体系的实用性,促使人才培養模式持续优化 各高校应结合时代背景,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以促使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首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分析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设计相关教育评估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衡量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其次,深入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培养方式,量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吻合的评价指标,并持续动态优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检验评估体系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进而衡量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性,并将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建立评估档案,根据评估档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协调高校创业教育以及相配套的机制,保证高校创业教育评估的良好循环,促使人才培养模式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吴大新,高山,孙文刚.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挑战与应对[J].财务与会计,2015,(02):44-46. [2]康玲.中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比[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4,(06):89-91. [3]尹翔,郗芙蓉.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5,(03):75-77. [4]贾波,金绍荣.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型创业的逻辑与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63-65. [5]程平,黎明.基于协同创新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5,(21):50-53. [6]李虹,孙畅.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考核背景下创业教育评估体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48-153. [7]谌灿霞.建立基于企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财务与会计,2015,(18):10-11. [8]储丽琴,曹海敏.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2,(2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