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岩英高跷节


  高跷,古人谓高足之戏,有长朗、踏朗之称。我国最早记载高跷的《列子。说符》中就有"以双校长倍其身,属其跷"的记载。可见早在春秋时期,高跷已经出现。在我国南方,高跷广泛流行于民间。黄平县岩英的高跷,则是较为奇特的一种。岩英高跷以杉木做烧杆,共分四级,头烧高达四文,二跷高三丈六,三跷高三丈二,四跷高二丈八。由于跷身特高,岩英高跷需五人共踏,除一人踩跷,二人拉跷外还需二人拾跷。因跷杆高长,没有抬跷者帮助,踩跷人是无法迈动跷杆的。
  每岁农历九月十五,是岩英人的祭晓日。人们在寨西的五显庙内,放五只碗,装满酒,摆上猪头等供品并点燃香烛,杀公鸡淌血于酒碗中,然后摔碎一碗即完事。直到农历九月二十五,五显庙各庙主酪金、出柴,买猪备酒。
  二十六日踩跷活动开始。清晨,四级高跷均聚于寨西高岩前。踏跷者先坐于高岩顶,将跷杆绑在腿上。起跷时,拉超人手持拉杆(长竹竿)将一端故于踏跷人两肩上,让其用手握住。
  一声号令,将跷拉立,是时,唤呐开道,抬跷人各抱一跷杆,随踏跷者指挥而动,踏跷人摇动哪只跷,抬跷入就抬跷前移一步。四级高跷依序出行,一步一拾,一抬一步,穿岩英街而行。跷抵街上,两旁观者盈集,男女老幼欢声不绝。人们不断地将瓜果食品抛往空中,让踏跷人在空中接住。亦有人故意将贵重物品抛得离踏超人较远,使之难以接住,于是,人们使得以观赏踏跷人在空中表演精彩的凌空接物技艺,喝彩声和呼叫声一阵接一阵。踏跷人往往备有口袋,将接得的物品装入袋中,事后,与同路人共享。高跷之后,儿童们拾着身穿彩衣的木雕五显神像随行,其情其景,甚为风趣壮观。
  五显会踩高跷,在黄平不止一处,但尤以岩英高跷最高最惊险。四丈高的跷杆,有三层楼高,莫说踩者要有一定的胆量,单单起跷就很困难。岩英寨西的高岩,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踏跷人可以先坐于岩顶起跷,这是独特的环境创造了踏此高跷的有利条件,其他地方就很难办到。岩英高跷的兴起年代民间传说颇多,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唐朝贞观年间,有一和尚到西域取经,沿途多食宿于寺庙,取经回朝后,感恩各地寺庙,便向唐王启奏,要求降旨广建寺庙,祭祀菩萨,以求除邪驱灾,国泰民安。唐王准奏,降旨全国,大兴寺庙,祭祀菩萨。于是,各地纷纷响应,岩英地方也兴起了抬神祭祀活动,以期年年丰收,岁岁平安。
  当地群众为了显示对菩萨的敬意,利用环境优势,将高跷做得比其他地方都高,以示其诚,这活动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网站目录投稿:寻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