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歌坪",又称"赛歌会"、"参堂"等,是盛行于黔东南的天柱、锦屏、剑河、三穗、镇远一带的侗族歌节。因此,每年自然形成十余处赶歌坪,如天校渡马的七月二十坪,邦洞的晒油坡歌坪,鱼塘的白腊助歌坪,远口的坪芒歌坪,汉寨的石洞歌坪、水洞歌坪,锦屏剑河两县交界处的高坝歌坪等。其中最盛大的是天柱渡马的七月二十坪,共赶三天,参加歌节的,最盛时可达两三万人之多。各处赶歌的时间不一,如二十坪赶歌坪是农历七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高坝歌坪是农历七月二十日,晒油歌坪是农历四月八日,白腊助歌坪是农历三月三日等。 赶歌坪是怎么样流传至今的呢?各处歌坪都有自己的传说。天校渡马七月二十坪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位年轻歌手,人称"歌仙",他的歌声悦耳、委婉,行人听了忘记赶路;鸟雀听了,不敢开口;姑娘后生们纷纷拢来听歌、学歌。消息传遍了百里侗乡的村村寨寨,学歌的人逐日增多。农历七月二十二日这天,慕名而来的歌手与"歌仙"对起歌来。整整对了三天,二十坪顿时成了一个闹市,从此,这一带的侗族人民就把农历七月二十至二十二这天,作为大家聚会对歌的节日,就叫做"赶歌坪"。 每年赶歌坪不管天晴下雨,百里侗乡成千上万的侗族、苗族、汉族男女青年们身穿节日盛装,撑着阳伞,摇着花扇,吹着木叶,赶来歌坪聚会。 赶歌坪赛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聪明才智、颂民族英雄、讲述历史、控诉剥削,向往幸福生活;倾吐男女相爱之情……赛歌先以村寨为单位进行;然后各自寻找对手,有一个对一群的,有男对女的,也有男女对唱,还有一男对多女或一女对多男的。他们不怕旁人干扰,欢迎旁听,欢迎评说,围观的人越多,他们唱得越起劲。经过反复较量,直到少数"歌王"显身手时,赛歌才达到高潮。 赛歌结束,大家各自交朋友,赠送礼物,有的男女青年还物色到了自己满意的情人。 这一天,歌坪上还有斗牛和传统戏的演出。远近客商,跋山涉水,来歌场摆摊设点,生意十分兴隆。老人小孩成群结队赶来看热闹。声势浩大,场面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