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划龙节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是清水江中游施秉、台江段苗族一年一度的划龙节,苗语称"卡翁",直译为"划龙"。
  按照传统,划龙活动第一天于施秉县的平寨起龙,第二天在台江施洞镇赛龙,第三天在台江县的杨家寨结束。参加划龙的"龙",据说最多时达70余条,基本上每寨一龙,现在仅有30余条。划龙形式十分独特,每条龙上要有36名水手,一名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青少年。水手身着青布装,头戴细蔑斗笠,手执木桨站立龙身上,鼓头则身着长服,套黑边红色或青色背心,戴宽边麦草帽,坐于龙身正面,面向水手,少年装扮的锣手身穿盛装戴银饰,与鼓头相对而坐。
  苗族龙,用三根挖成槽状的原木绑制而成。中间一节长约20公尺,称母龙,两侧两节长约15公尺,称子龙。龙头用水杨柳雕成。龙头平顶,黑色的双龙角斜插其上,两耳处又伸出一对向上弯曲的水牛角。龙口半张,上雕胡须,口含圆珠。牛角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言语,龙尾插茅香草,称"风尾"。龙头一般高出水面2公尺。龙专为划龙时用,平时则抬上岸边,存放在专门建造的龙棚或龙亭内。
  划龙有一套独特的习俗。鼓头由全寨民主推举产生,且一年一换。划龙结束,鼓头要杀猪置酒宴请众寨邻,并重新选出来年鼓头,新当选的鼓头,负责保管鼓和龙头。龙下水时一般要杀鸡、备酒、焚香供奉天地山水,祈求诸神庇佑,待龙下水后,鼓头、锣童和水手即刻登龙。此时,凡屑同寨的人家,纷纷点燃鞭炮,向龙敬酒献礼物。礼物分为大中小,大礼物有马和牛,其次分为猪、羊,再次分为鸡、鹅、鸭和酒等。献礼物的人亦会在龙头上挂上红布条,以祈吉祥。龙上的鼓头亦会点燃鞭炮作答。
  划龙活动进行的同时,施洞等地岸边村寨照例会举行斗牛、赛马、踩鼓、吹芦丝、游方、走亲访友等活动,十分隆重热闹。划龙节的兴起,有一传说,古老古代,有位叫旺保垢雄的老人,独子被恶龙吞食,老人为子复仇,杀死恶龙,致使黑云遮天,五谷不长。为祈天明,老人依恶龙托梦所述,用树雕成龙形,现身江心,方使天上复明,五谷得以生长,为此;后人便在龙现身这天兴起了划龙节。纵观苗族的划龙节活动,处处凸现出苗族的古老观念和意识。首先,这里所划的龙属于牛龙,它有一对水牛角。在苗族群众的意识中,龙、牛是相通的。龙主雨,牛主耕,两者都关乎农作物的收成,即关乎苗家人的衣食。苗家的"招龙节"中的龙,就是一头水牛。苗家意识中的龙无所不在,如人头龙、娱蚁龙、牛龙、鱼龙、蛇龙、蚕龙、虾龙、狮子龙、象龙、泥锨龙等等。从划龙节的现存习俗看,清水江划龙节可能源于古代五月庆祝龙神的再生祭典,是南方水居民族传统的把典节俗。祈子和祈年,是划龙节的重要内容,也是古代人对自身生存繁衍的基本祈求。《楚辞与神话》记载:"船,以民族学眼光视之,即越人祭水神时所驾之舟。"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描绘了湘水男神、女神驾着龙舟在水上相约幽会的情景;而清水江划龙时鼓头由男性长老装扮、头戴宽边麦草帽,面向水手;锣手由少年男扮女装充任,与鼓头相对而坐,这与《九歌·河伯》中"驾两龙今掺虫离""与女游今九河"中描绘的场景何其相似,这不正是河伯娶媳妇的再现,显示民间祈求风调雨顺,水龙归流,以免江岸发生水息的巫术仪式的子遗么?
网站目录投稿: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