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苏华认为,只有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质不优"的现实问题,积极回应老百姓"有园上、园好上、上好园"的需求,深化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做到"加量加质不加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作为在学前教育领域工作将近三十年的一线教师,我非常赞同这几点提议。可以说,这几点建议体现了问题导向,符合当下的国情。 经历了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入园难得到有效缓解。到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要达到80%至85%,在园儿童至少将增加1000万人,需新增435万名合格教师和3.3万所幼儿园。时间紧任务重,相信随着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实施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实现目标并不是难事。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数量、提高幼儿园的保教水平而不增加保教费用,使孩子们享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是广大老百姓所期盼的事情。 在"有园上、园好上、上好园"的递进关系中,"有园上"最为基础,这就需要增加幼儿园的数量。当然,这个问题还需靠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可以探索以社区为依托、正规与非正规托幼机构和家庭教育服务部门相结合的网络式早教模式,把服务对象向下延伸到0—3岁,将6岁以前的学龄前儿童全部纳入到早期教育的网络中来。对于幼儿园的设立,要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园方针,改建、扩建、新建公办园,小区内配套幼儿园优先办为普惠园、公办园。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办园,并在资质审批、分类定级、注册登记、教师职称评审、师资培训等方面与公办园一视同仁。 "园好上"则要统筹规划,根据人口分布特点来选取园址,让孩子尽可能地就近入园。对于一线大城市入园难的问题,教育部门要审时度势,在幼儿园合理承载的状态下适当放开一些学位,缓解入园难,做到让孩子都能就近入园。 当然,在幼儿园数量增加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监管和督导,切实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科学施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园"的期盼。可以发挥优质园、示范园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强对园长和教师的培训工作,边干边研,让学前教育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引领下,快速"解决温饱奔入小康",让"幼有所育"落到实处。 国家大力提倡普惠性幼儿园,但普惠性幼儿园的保教费用难以支撑幼儿园的日常运转。对此,可以参考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实行生均公用经费补贴,减轻幼儿园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