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我国著名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编著者。他出生于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时期,家道中衰,『J庭不振。自幼生活困苦的他决心发奋读书,光耀门楣,奈何却屡试不第。在饱经半世风霜之后,蒲松龄对于世态人情都有了深刻认识,于是将满腔不平倾注在《聊斋志异》之中。 他的《聊斋志异》来源广泛,除了自己的亲身见闻和虚构外,有很多是来自民间的传说故事,而广征素材的办法之一就是设置茶摊了。因此,在清代康熙初年时,每逢盛夏午后,人们总是能够看见一位三十来岁的瘦汉,在淄川的蒲家庄大路口的一株老槐树下摆了一个凉茶摊,这个瘦汉就是蒲松龄。他的茶摊并不以营利为日的,往来的路人只需在歇脚聊灭时,将自己听过或见过的奇闻异事跟他聊聊,茶钱分文不要。这个不成文的"规矩",由此也就传开了,过往的行人不管有没有真实的故事,都到他的茶摊去蹭杯茶吃,然后胡编一个故事应付。对此,蒲松龄并没有斤斤计较,茶钱照例不收。久而久之,蒲松龄积攒了很多关于魑魅魍魉、狐仙妖魔的故事题材。他运用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想象力,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时,《聊斋志异》已经初具规模。后来,蒲松龄又几经修改、润色,终于在晚年,著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_乾隆嗜茶趣事自宋朝开始,君主之中,爱茶者甚多。而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嗜茶趣事轶闻,不胜枚举,比宋徽宗、康熙帝等君主要多得多。 乾隆皇帝秉承了圣祖康熙帝的爱好,经常在闲暇之时南下,乾降帝一生六次下江南,在乾隆南巡期间,还留下了很多茶事佳话。相传乾隆每到一处吃得好茶之后,便将那些茶封为贡茶,要求当地每年进贡到富里。他在杭州饮过龙井茶之后,对该茶品质十分赏识,一时兴起,将当地龙井胡公庙旁的十八株茶树敕封为"御茶",下令年年贡奉御茶。同样,乾隆帝在湖南品尝到"君山银针"之后,将其御封为贡茶,更是命令当地官员要每年进贡此茶十八斤。当乾隆帝在福建崇安尝过乌龙茶"大红袍"时,初嫌"大红袍"的名字不够文雅,当了解了名字的由来之后,竟然御笔为之题匾。此外,在福建安溪品尝到另一种乌龙茶后,再次御题钦赐其名为"铁观音"。江南的这些名茶至今仍然享有盛誉,而乾隆帝的嗜茶趣事更是对名茶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自古以来,中国都被称之为礼仪之邦。凡事都讲求"礼"字,茶事也具有一定的规矩,即茶礼。主人在向宾客敬茶或给宾客杯中续水时,宾客通常以中指和食指略微弯曲,在桌上轻轻点几下,向主人表示谢意,这种茶礼至今仍然广泛流传,相传它的起源也与乾隆下江南有关。乾隆帝一次南巡途经苏州时,与几位侍从一同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一行人行走期间,乾隆帝一时荣瘾大发,恰逢行至一茶馆门前,于是也等不得茶博士的照料,兀自拿起茶壶为自己和随行侍从斟起茶来。一旁侍立的随从见状一时间竟手足无措,跪下接茶吧,怕暴露了皇上的身份;不跪吧,又与礼不合。这时,侍从中的一个人灵机一动,伸出手来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对着皇上轻叩几下,形似双膝下跪,叩谢我主圣恩。乾隆帝对于侍从的这一创造极为喜欢,龙颜大悦。从此,这一茶礼便流传开来,成为茶人们至今仍然沿用的致谢方式。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