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成人教育应有的功能


  【摘要】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使农村弱群体在融入社会中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成人教育有责任帮助弱势群体提高素质,这样才能让农村弱势群体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中来,真正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人教育应该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来促进农村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首先,应该出台成人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来确保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开展成人学习活动,来大力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素质和能力;再次,拓展成人教育功能,不断满足农村弱势群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最后,培养自立自强意识,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成人教育;农村弱势群体;社会融合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11—0052—03
  由于自然、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农村弱势群体,他们经济收入少、文化素质低、竞争能力弱、权利意识淡薄,文化素质低下是他们弱势的最根本原因。由于他们自身知识水平和技能偏低,在融入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不良现象:遭受社会排斥、被边缘化等问题,这严重延缓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并且影响我们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人教育应该整合自身的资源,通过实行成人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来积极举办成人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成人教育环境、开发成人教育的功能、提升农村弱势群体自身素质等方法,使农村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一、社会融合的内涵
  (一)社会融合的内涵欧盟曾对社会融合做过相关的界定,在2003年的关于社会融合的联合公报中指出:务必要使那些被社会排斥和面临困难的人能够有平等的机会和一定的资源来融入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并且务必保证他们能够和其他人有同样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保障。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社会融合中,教育和培训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理论视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农村弱势群体,成人教育的培训和教育对他们而言就显得更有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特殊的国情,对于社会融合分为以下几个维度:
  1.政治融合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是终身教育的世纪。与此同时,对于成人教育在促进农村弱势群体政治融合方面赋予了新的要求,成人教育不仅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又要加快实现终身教育的步伐。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有懂技术的农民大力发展产业,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方面都需要相应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急需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教育和培训农村弱势群体使他们的知识容量、专业技能、道德品格都得到提高,进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对于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自身素质,进而来促使他们参与到农村的政治建设当中去,加强他们的政治参与度,使其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2.经济融合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失业人员和贫困人口数量逐渐增多、就业问题、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等问题,在这其中,农村弱势群体是最突出的问题,要想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问题。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实现全体农民的收入增长。在不断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时,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来参与建设,这就需要成人教育在服务农村弱势群体时,不断开发新型的成人教育新模式,不断整合农村成人教育的资源,并且制定有效率、可执行的发展规划,在农村弱势群体中积极开展各类成人教育,鼓励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逐渐完善自我综合素质。新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积极推动着新农村,并进而推动小康社会的建设。
  3.心理融合
  在心理融合指标中,"城市归属感"和"社会距离"对农民工的抑郁度有显著影响,城市归属感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工抑郁度的消减,与市民之间社会距离越大的农民工的抑郁水平也越高。成人教育是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综合素质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他们自身的素质提高了,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且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样对于促进农村弱势群体心理融合有很大的帮助。
  二、成人教育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功能
  (一)成人教育的概念解读
  成人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术型"、"研究型"教育的"应用型"教育,具有相当明显的职业技能特征,在不同历史时期,它可以对不同的对象来开展各个层次、各个类别、各种形式、各种规格的教育和培训,能够反映社会中各个领域的问题,如社会政治问题、社会经济问题和社会文化问题。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类似的是它能够改变劳动能力的性质和状态,可以把一个不具备任何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转变为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它可以把一个自然人中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并能够使这种劳动力转变为一种专门的劳动力。成人教育与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它学习的内容比其他形式更广泛,学习时间比其他形式更长久,它与社会的紧密结合性比其他形式更深。因此,在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过程中,成人教育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更有能力担当这样的责任。成人教育可以提供不同的教育来满足农村弱势群体学习需求,给他们提供公平的优良的成人教育资源,进而为农村弱势群体的处境改善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换句话说,成人教育为农村弱势群体全面发展架起了一座有效的桥梁,是最能满足并且切合他们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形式。
  (二)成人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从作用对象上可以分为育人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工具功能),成人教育也是如此,成人教育也可以分为本体功能和工具功能。成人教育的本体功能可以促进农村弱势群体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修养和素质,减小与城市人的差距,在未来的工作中更有竞争力,在城市中与人相处更融洽,从而更快的融入这个社会;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教育和培训促使农村弱势群体对整个社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农村弱势群体参与到整个社会的行为当中去,为整个社会作出贡献,这也让他们成为社会中的一员,促进弱势群体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去。endprint
  1.成人教育促进政治融合
  农村弱势群体通过培训再教育,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且来掌握一种生存技能来弥补自身文化和技能上的断层,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可以加快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共同走向富裕的脚步。
  2.成人教育促进经济融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促进经济融合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物质资本,这就要求当前在摆脱贫困和存进社会共融的进程中,需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对贫困人员的教育。因此,要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首要的是提高农村弱势群体本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这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依赖于教育。对于农村成人劳动力来说,这种能力和综合素质就需要成人教育来解决。
  3.成人教育促进心理融合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农村弱势群体在心理上表现为"城市归属感"和"社会距离",他们心理上会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城市,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距离,究其根源是自身素质不够,和这个社会的人脱节,无法和他们进行交流。通过参加成人教育,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其融入到社会中来。
  三、成人教育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途径
  (一)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投资力度,完善教育体制
  农村弱势群体在政治、经济、心理上与社会不融合的根源是教育不公平。《世界全民教育宣言》中提出,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获得有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求的受教育机会,不论这个人是处于人生发展中的哪一个时期。并且《宣言》中特别强调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要给农村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基础教育的手段和范围,采取措施"减少差别"。在政府方面,应该出台保护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政策和方针;在成人学校和职业学校方面,应该充分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的实践经验,结合本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结构和教育现状与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机会,完全实现全面教育公平。通过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为农村弱势群体营造一个优质的教育和培训环境,增加他们的文化和知识积累,提高他们对知识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是我们给农村弱势群体最根本、最长远的救助。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给农村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不仅是经济学上效益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必然价值与追求。
  (二)通过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
  纵观发达国家的成人教育,他们发展的比中国早,在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时有着更多的实践经验,其中在农业方面比较有效的是瑞典提出的"成人学习圈",这种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共融瑞典社会的最有效举措之一。事实证明,瑞典能够从一个欧洲落后的国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最稳定的国家之一,"成人学习圈"起了重要的作用。韩国的"新村运动"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运动的核心;日本也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起了"造村运动",在此运动中注重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增加对农民科技文化的培训,进而促进本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使农民与社会融合。我国在早期开展了一系列成人教育活动与实践,以此促进农村弱势群体融入社会。我国成人教育与培训通过不同的组织与形式来开展"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工程"、"对口扶贫支教工程"等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大大提升了农村弱势群体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教育和培训,才能使这些农村弱势群体掌握知识、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从而提升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积极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所以,只有给农村弱势群体提供一定的教育和培训,才能使他们获得一系列的成人学习机会,进而来增加自己的社会融合度,组织弱势群体参与一系列的成人学习活动已经成为各国成人教育促进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三)促进农村弱势群体自我发展
  成人教育扶弱的关键是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扭转农村弱势的消极观念,让他们不仅在技能上有所增长,在心理上也需要有所改观,他们需要在心中树立一定要克服贫穷,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信念。农村弱势群体长期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他们的资源比较缺乏,通过有效的成人教育和培训来增长其知识储备,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素质提高以后需要他们能够有自我能力开发的意识,通过自我能力的不断开发与提升来逐渐摆脱贫困的状态。在心理上,他们需要逐渐克服长久以来的自卑感,自主自立,自信自强,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且在自身的努力下学习和创造更多的财富,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
  【参考文献】
  [1]任建华,丁辉,徐君.成人学习促进欧洲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经验和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3):52-54.
  [2]徐君.促进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成人教育的应为与可为[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75-79.
  [3]蔡成芹.农村弱势群体的成人教育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J].职教通讯,2011,(11):45-48.
  [4]丁辉,李想.社会融合视角下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成人教育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2010,(3):24-26.
  [5]李志远.21世纪成人教育的功能、地位及作用新论[J].成人教育,2006,(6):7-9.
  [6]周洪娟.关于成人教育的功能的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5,(6):19-21.
  [7]周皓.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测量及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12,36(3):27-33.
网站目录投稿:寄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