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太平寰宇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编纂最早、影响最大的地理总志。乐史撰。始修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在《寰宇记》前冠以"太平"二字。取名《太平寰宇记》,既点明了写作年代,又表达了作者歌颂赵宋初年安定团结的局面和渴求 "太平治世"能够长期永存的愿望。
  乐史认为旧有的地理著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已不适用。他说: "虽则贾耽有《十道述》,元和有《郡国志》不独编修太简,抑且朝代不同。加以从梁至周,郡县割据,更名易地,暮四朝三。"(乐史:《太平寰宇记·序》) "臣今沿波讨源,穷本知末,不量浅学,撰成《太平寰宇记》二百卷并目录二卷,起自河南,周于海外。至若贾耽之漏落,吉甫之阙遗,此尽收焉。万里山河,四方险阻,攻守利害,沿波讨源,伸纸未穷,森然在目,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观万邦,图籍机权,莫先于此。" ( 《太平寰宇记》序)
  《太平寰宇记》流传到清初已经残缺不全,据朱彝尊《曝书亭集·太平寰宇记跋》云:"缺河南道第四卷、江南西道十一至十七卷",即共缺八卷。四库著录浙江汪启淑所进抄本时,又说只缺七卷。光绪九年(1883),杨守敬在日本枫山官库发现了宋残本《太平寰宇记》,找到了散佚多年的第113—118卷《其中114卷缺湘乡以下五县)。后来,黎庶昌将其刻入 《古逸丛书》 中。
  清人对《太平寰宇记》做过许多整理校勘工作。自乾嘉以来,通行刻本有三:一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崇仁乐氏祠堂本,为乐氏后裔所刻; 一为"嘉庆"八年(1803)南昌万廷兰刻本; 一为光绪八年(1882)金陵书局刻本。金陵书局本汇集了乐、万二刻本和清初朱彝尊所见的旧抄本,经过校勘和评注,是目前较好的版本。此外,还有《四库全书》本、《古逸丛书》本、赵氏藏书本等。本书因传抄和翻刻产生的错误不少,不同版本之间,差异较大,不论是户口数字,还是人物姓氏,都有明显的不同。
  乐史 (930—1008)字子正,抚州宜黄县(今江西宜黄县)人。初在南唐为官,官至秘书郎。宋太平兴国五年(980),以见官举进士。上书言事,擢为著作佐郎,知陵州,雍熙三年(986),因献所著书,受宋太宗嘉奖,迁著作郎,直史馆。后又在舒州、两浙、黄州、商州等地为官。乐史擅长著述,生平所撰有:《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总纪传》一百三十卷、《坐知天下记》四十卷、《商颜杂录》、《广卓异记》各二十卷、《诸仙传》二十五卷、《宋齐丘文传》 十三卷、《杏园集》、《李白别集》、《神仙宫殿窟宅记》各十卷、《掌上华夷图》一卷,又编己所著为《仙洞集》一百卷。所撰书中,《太平寰宇记》最称巨著,乐史之名亦因此书而传。
  本书共200卷,约200万字,以雍熙四年(987)疆域政区为准,分十三道叙述全国的府州,始于东京,终于四夷。后晋割让给契丹的幽、蓟十六州,书中仍列其名,借以表达当时人们盼望恢复幽、蓟十六州的心愿。十三道和四夷的分卷情况如下:河南道卷1—24;关西道卷25—39;河东道卷40-51;河北道卷52—71;剑南西道卷72—81;剑南东道卷82—88;江南东道卷89—102;江南西道103—122;淮南道卷123—132;山南西道卷133-141;山南东道卷142—149;陇右道卷150-156;岭南道卷157-171;四夷卷172—200.作者以州县为单位,详细记述其四至八到、山川、古迹、人口、贡赋、风俗、姓氏、土产、人物、艺文等内容。
  《太平寰宇记》不仅记载了宋初的疆域政区,而且详细叙述了唐末、五代十国和宋初行政区划的变化。例如,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距唐元和年间相去一百七十多年,经历过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和宋初的统一战争,州县废置颇多,情况比较复杂,乐史在撰述 《太平寰宇记》时,尽可能注意并反映了这种变化。专门叙述了唐末和五代新设的州县的来龙去脉,周世宗从辽收回的雄、霸等州,也 一 一作了记载。北宋太祖、太宗二朝在唐和五代的基础上,在全国设立了许多军、监组织。宋代军、监分二种,一与府州同级,隶属于路; 一与县同级,隶属于府州。《太平寰宇记》详细记载了四十五个军和十八个监的设置目的和生产情况。《太平寰宇记》记载山川、古迹不仅条目多,而且内容详细。有些条目还附有考证。乐史在这些考证中,或者弥补了前人著作中的脱漏,或者校正了过去史书中的谬误,或者辨析了有歧异的疑难问题。
  《太平寰宇记》是 《元和郡县志》以后的又 一部大型总志,内容丰富,价值较高。乐史编纂此书,取材十分广泛,征引的著作近 二百种,大大超过以前的正史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图志》。除正史材料外,他还大量引用各朝的地志、杂记、诗赋、碑刻和文集。仅以地志而言,就引用了袁山松《郡国志》、乐资《九州记》、阚骃《十 三州志》、晋 《太康地志》、刘澄之 《宋永初山川记》、《周地图记》、陆澄 《地理书抄》、顾野王 《舆地志》、虞茂 《隋区字图志》、郎蔚之 《隋州郡图经》、魏王泰 《括地志》、贾耽 《贞元十道录》等。清人洪亮吉说: "史撰此志,征引繁富。多南宋以来所未见。"( 《更生斋文甲集》卷三 《万刺史廷兰重校刊 〈太平寰宇记〉序》)许多今已失传的珍贵资料,皆赖《太平寰宇记》 保存下来。
  《太平寰宇记》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在体例上,它不仅继承了《汉志》以来正史地理志的传统,沿袭了《元和郡县图志》的体例,而且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内容上,不仅 "沿波讨源,穷本知末",记载了唐末和五代的地理沿革,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唐、宋之间封建政治经济的新发展。正如 《四库提要》 评价的那样,"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清人程晋芳认为: "唐以来舆地专书,当以 《元和郡县图志》及 《太平寰宇记》为第一"。( 《勉行堂文集》卷五)可见《太平寰宇记》在总志编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太平寰宇记》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作者虽然注意到唐末和五代以来的地理变化,但在记述河南、河北、山东一带黄河两岸的县治时,却照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的方位、里距,没有把这些县治多次迁移的情况反映出来,对于海岸线的变迁,也多因袭旧说,未能详加考察。
网站目录投稿:又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