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谢是古代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的合称。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王谢一直是势力最为强大的家族,其影响力达到了后世难以超越的地步。不过在隋唐以后士族的影响力每况愈下,侯景之乱的爆发对士族产生了毁灭打击,此后王氏家族以不复存在,虽然王氏还有后人在唐朝当宰相,但和当年权倾朝野的情况相比,已经不算什么了。下面就为大家讲讲王谢的辉煌史,看看这两大家族在当时到底有多厉害。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首《乌衣巷》中,刘禹锡表达出了自己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而其中所提及的"旧时王谢",即是我们今天要来聊的主角——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说到豪门,看多了肥皂剧的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各式的"霸道总裁",或者"嫁入豪门"的各位女明星。总之,"豪门"在当下,是一个满含戏谑的名词。人们看待当代的豪门,绝大多数都是看看热闹,以作谈资。然而在古代,"豪门"便是真的有家业、有权势、有政治权力的顶尖权贵之家和门阀。而王家和谢家,更是这些豪门之中的顶尖豪门。 说到琅琊王氏,知名度最高的王氏子弟,应当是"书圣"王羲之。而王羲之背后的家族,有着更加耀眼的头衔——"华夏首望"。王氏是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或称"王谢桓庾")之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中原地区豪门的最佳代表。 王氏的历史,要认真追溯,可以直至周灵王时期(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普遍认为,王氏是周武灵王的太子姬晋的后代。姬晋曾因直言进谏而被剥夺太子之位,不过世人还是认可姬晋的高贵身份,遂称呼姬晋一家为"王家"。久而久之,姬晋的后代,就以"王"为姓氏。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王翦,就是姬晋的后代。 王翦与其子王贲,作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也是琅琊王氏的始祖。可以说,琅琊王氏有着其他豪门不可比拟的起点。王翦不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更是秦始皇亲自认可的太师。这样前无古人的殊荣,是后世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去"超越"的。 而琅琊王氏从初露锋芒到鼎盛,则是西汉到魏晋时期的事。汉昭帝时期,昌邑王刘贺门下有一以孝廉闻名的中尉王吉,即为王氏在西汉时期的第一位打响"王氏"名号的人。王吉因直言劝谏,躲过了昌邑王被废时的杀身之祸,并得到汉宣帝重用。他官至博士谏大夫,且在经学上颇有研究,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汉书》曾赞誉:"汉兴,有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指王吉)名家。" 而让王氏达到巅峰,以至于"王与马,共天下"的,则是王敦、王导一代。西晋永嘉之乱以后,王敦等人抓住此次分裂带来的契机,支持琅琊王司马睿称帝。作为东晋的真正政治支柱,王氏此时的实力,完全受得起"王与马,共天下",担得起天下。 宋人所作的《古今姓氏书辩证》中记载,"琅琊王氏自汉谏议大夫王吉以下,更魏晋南北朝,一家正传六十二人,三公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书二十五人。"经过梳理,人们发现琅琊王氏前后共出了三十六位皇后、三十五位宰相和三十六位驸马。"华夏首望",无人能及。即使是在王氏逐渐衰落的唐朝,王氏子弟中也出现了宰相王方庆、王睿等人。 相比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是要逊色不少的。然而即使不如琅琊王氏,谢氏作为晋代四大名门第二席,也是其他豪门甚至皇室所难以望其项背的。 陈郡谢氏的源头,是曹魏时的典农中郎将谢缵和他的儿子谢衡。典农中郎将虽然不是什么朝廷命官,却也如同太守,掌握着实权。且谢缵本人在当世有着极高的声誉,为谢家后人入仕提供了便利。 自谢缵起,之后谢家的五代人,有史可考的二十五人中,就有二十一人入朝为官。第四代谢安一代,及第五代,铸造了陈郡谢氏最辉煌的岁月。在决定东晋生死存亡的淝水之战中,正是谢安指挥,谢石、谢玄和谢琰率军,才指挥八万晋军大败二十万前秦军队的。而这次大胜,让谢家人一门四将,一跃成为当时可与司马共天下的顶尖豪门。 陈郡谢氏的显赫,在其所结姻亲中也可体现。魏晋时期,门第观念盛行,世家大族相互通婚,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豪门间,相对封闭的联姻圈。而谢家一崛起,就挤进了中山刘氏、河东裴氏、琅琊王氏的圈子。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陈郡谢氏还有一个其他豪门难以比拟的特色,即——文化成就出众。山水诗代表谢灵运、一代才女谢道韫、"竟陵八友"之一的谢脁、画家谢赫……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文人骚客,皆出自谢家。甚至在佛教和玄学研究上,谢家也是独领一代风骚。 正是由于谢家在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因而诸如南朝刘宋皇室,皇帝在登基时,都希望谢家人能来主持典礼。在这些皇室看来,亲近陈郡谢氏就是他们融入真正上流社会的一种方式。 "王谢",早已成为显赫的世家大族的代名词。然而乌衣巷的繁华已去,只留下了王谢两家一段又一段令人艳羡的美谈,容后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