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网络名誉权侵权怎么认定


  什么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各国学者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许多学者认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种类复杂,难以在法律上做出准确的定义。那么网络名誉权侵权怎么认定呢?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进入本站了解详情。
  在我国,对侵害名誉权概念问题,学者并未展开深入探讨。根据《民法通则》101条规定,可以将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概括为:行为人因为故意或者过失对他人实施侮辱、诽谤等行为,致使他名誉遭受损害。侵害名誉权的责任的构成要件是: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并指向特定人,行为人的行为为第三人知悉,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并且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下面对这几个要件具体阐述。
  (一)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并指向特定人。根据《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并指向特定人,诽谤作为其主要的形式,因此认定行为人的行为与各构成对了人名誉权的侵害。首先应当确定行为人是否对他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行为。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在侮辱他人的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都具有毁损他人名誉的故意目的,侮辱行为通常表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恶意。侮辱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暴力行为。所谓暴力行为,是指故意对受害人施以暴力,使他的人格名誉受到侵害。如往他人衣服上吐唾沫,往他人身上泼粪便、剥光他人衣服、强令他人从胯下爬过去等。
  ②语言侮辱。用语方对他人进行嘲笑、辱骂,使他人蒙受耻辱,名声败坏。如用下流、肮脏的语言漫骂他人等。行为人做出一定的姿态表演有辱他人人格的,也属于语言侮辱。
  ③文字侮辱。即通过书写文字、图形对他人进行侮辱,侵害他人名誉。如书写和张贴丑化他人、侮辱他人人格的大字报、小字报、标语、漫画等。
  侮辱行为只有造成一定影响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所谓造成一定的影响,并非指造成了受害人严重的损害后果,而是指是否影响了受害人在公众中的社会评价降低,即可认定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2、诽谤行为,所谓诽谤。指因过错捏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行为的特点捏虚假事实并予传播诽谤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口头诽谤和书面诽谤。
  ①口头诽谤又称言语诽谤。即通过语言将捏造的虚假事实加以散布,使他人名誉受到侵害。实施该行为的行为人主观上一般都具有故意,行为的方式也较简单。
  ②书面诽谤又称文字诽谤。即通过书写文字把捏造的虚假事实进行散布,败坏他人名声。该类行为的方式较为复杂。责任主体也可能具有多样性。过错的形式也不限于故意。例如新闻出版社因审稿不严发表了诽谤他人的作品、属于过失侵权、但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其他毁损名誉的行为,侵害名誉权行为的种类很多,除侮辱、诽谤行为外,还应当包括其他毁损名誉权的行为,如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等。公民隐私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披露,为现代法制对公民基本权利予以严格保护之本质要求,隐私为公民不希望社会外界知道的一种个人秘密性客观事物,如为外界知悉,则会因世俗观念,偏见等因素,降低对该公民的社会评价或不为该公民周边社会所容纳,甚至陷入极端困苦,孤立无援的境地,成为社会抛弃的人员。行为人虽然散布、宣传的内容是真实的,但行为后果有损他人人格,造成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其行为方式为法律所禁止,所以应当承担名誉侵权的责任
  (二)妨害名誉的行为必须指向特定人,无论是侮辱,诽谤还是其他行为,要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行为,必须具有特定的侵害对象,也就是说妨害名誉的行为必须指向特定的人。从名誉权的特点来看,任何名誉权都具有特定性,即只能为特定的人所享有,因而侵害名誉权只有针对特定人实施。才能造成对该人的社会评价的降低,从而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这里所说的特定,并不仅限于某个人,而是指依据行为实施的环境,可以确定某一个人、某几个人或一群人的名誉受毁损,便可以认为行为已指向特定的人。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未指向特定的对象,仅泛指包括原告在内的一般人或某方面的人,不能具体认定指向谁,则不能认定侵害名誉权。
  以上就是这一期的知识产权安全小知识,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有哪些的具体内容,可以来关注我们的本站,海量的知识内容帮您排忧解难。
网站目录投稿: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