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鬼避邪的爆竹 新春佳节,鞭炮声此起彼伏。放鞭炮是人们对欢愉心情的表达,也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据考证,过春节放鞭炮,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说起爆竹的起源,有个很有趣的传说。《神异经》上有一段关于爆竹起源的最早的记载:"西方山中有惠,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热,名日山担惊弹,后人遂象其形,以火药为之。"按照这个说法,能危害人的山越最怕火光和响声,所以每到除夕,人们便"燃竹而爆",把山魈吓跑,人们在这响声中寄托了驱魔避鬼的愿望。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时我国很多地区都生长着大量的毛竹。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就要燃烧竹竿。在欢乐的火焰中,竹筒烧裂,发出劈里啪啦的响声,这种清脆悦耳的声音使人十分振奋。后来,人们不再单纯燃烧竹竿了,而是把火药放进竹竿里,点着火,令竹竿发出更响亮的爆炸声。 无论哪种说法都认同燃放爆竹起源于燃烧竹子的习惯,这就是"爆竹"名称的由来。 然而燃烧竹子取乐实在太不经济了,况且在没有毛竹的地方又怎么办呢?于是,有人开始用纸卷进火药制成纸的"爆竹",这种用火药制作的纸爆竹很受欢迎,遂迅速发展起来,我们今日所见的爆竹便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