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诺鲁孜节 "诺鲁孜"是波斯语,"诺"是"新"的意思,"鲁孜"是"日"的意思,合起来即为"新日节"或"迎新日",也叫撤拉哈特曼节。"诺鲁孜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盛大节日。节日的具体日期在农历春分节气(公历的3月21日或22日)。 维吾尔族人民欢度诺鲁孜节,除了聚餐,吃美味佳看和互相拜节祝贺外,还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可以大展其歌舞风采,人人都兴致勃勃地欲歌欲舞。他们的"诺鲁孜歌"的歌词是:"春节光临,给人间带来了繁荣;春雨飘洒,田野上要五谷丰登;饥饿榜悴的穷苦人们将有饭吃,饭饱茶足,穷汉也会欢乐无穷。如今是母鸡孵出小鸡的日子,岁首节临,心头的忧愁无影无踪。妇女的脱尔坎宣布春天光临,男女斜戴的绣帽上花儿鲜红。相聚在一起玩乐啊,尽情尽兴;疲乏和忧伤啊,全都遗忘干净。"其中充满了维吾尔人对明媚春天来临的欢乐和兴奋,也充满了他们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现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人民对这一节日仍十分重视,一般要过半月之久。尽管过法有所不同,但场面极为热烈和隆重。 哈萨克族诺鲁孜节 "诺鲁孜"系哈萨克语音译,意为送旧迎新、预祝丰收之意。 "诺鲁孜节"在农历春分日欢度,这个节日也就是哈萨克族人民的新年。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同胞,他们都用本民族的传统方式来欢度新年。 届时,他们用羊肉、奶疙瘩、大麦、小麦、大米、小米等多种食物混合在一起做成"那吾鲁孜"饭。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从一个"阿吾勒"(就是牧民的村庄)到另一个"阿吾勒"走亲串户,到亲朋好友家去祝贺节日,共食"那吾鲁孜"饭,共唱"那吾鲁孜"歌,相互拥抱,共同祝贺新年,预祝新的一年里牲畜兴旺,庄稼丰收。青年男女往往在这时汇聚在一起,开展摔竣、叼羊、姑娘追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 关于叼羊游乐活动,最早是从阿尔泰一带兴起的,哈萨克族人民把这种娱乐形式继承下来了。这是一种扣人心弦、激动人心的马上游乐活动。活动方式有三种:一种是两个人的对叼,就是每人抓住"阔克拉合"(即羊尸)的一端,拼命地争夺,谁把羊尸夺得,谁就是优胜者。"阔克拉合"就是用青灰色的山渴羊宰杀后,把羊头割下,扒去羊的内脏的羊尸体。第二种叼羊方式是分组叼。在旧社会是一个部落为一组,是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争夺战,获胜了就为部落争得了光荣。现在当然就不是按部落分组了。第三种叼羊的方式是集体叼。各路骑手在宽敞的广场的周围列为两队,主持人把"阔克拉合"放在宽敞场子的中央,鸣枪开始,骑手们就急驰奔出,绕场一周后就勇猛地向场地中央扑去。最前面的骑手迅速把马鞭子衔在口中,双手也丢开经绳,飞身去抓住"阔克拉合"后,就箭一般地冲出了重围奔驰而去,其余的骑手则快马加鞭急迫过去,抓住了"阔克拉合"就开始了两个人的争夺,再有人上来抓住就是几人的争夺,周围的众多观众则呐喊助威。就这样争来夺去,互不相让,睁着抢着就把羊身上的羊毛抓剥殆尽了,最后叼到的骑手,提着羊环绕目的地一周后,再飞马回到人围中将羊放回原处,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柯尔克孜族诺鲁孜节 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二日,是柯尔克孜族人民的诺鲁孜节。"诺鲁孜"一词来自古波斯语,意为"春雨日"。柯尔克孜人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新年。年节这一天,柯尔克孜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的民族服装,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各家的家长要首先起床,在房屋的正中燃起一堆松柏树枝,还要将冒烟的树枝在家中每个人的头上转一圈,预祝家人新年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柏树枝拿到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还要念诵《古兰经》,祝福人畜两旺。 有的地区的柯尔克孜族人,当节日到来时,每家的门前还要用蓝茬草生一堆火,先让家里的男孩和女孩,再是男人和女人,最后是全部牲畜都从火上跳过;这意味着驱走瘟疫、病魔、灾难和晦气,迎来全家老小新的一年的平安、欢乐与健康和牲畜的膘肥健壮。 随着时代的变化,过年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改变s柯尔克孜族欢度诺劳孜节时,男女老少都穿新衣,戴新帽,帽子上插上一朵鲜艳的纸花。男人们在鼓乐声中驰马射箭,歌舞饮酒;妇女们只能登高远望男人们进行的各种游乐和比赛。今天,妇女们可以和男人们一样,做马上角力较量,也可以和男人同登一个秋千架,同荡秋千,比翼齐飞。 柯尔克孜人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共六个更时。节日仪式是从黎明更开始的,日出更后,要做"诺鲁孜"饭,也叫做祈求平安的"克缺饭"。做法是:把炒过的、去皮的小麦、大麦、豌豆、黄豆、大豆等各种粮食用火煮,再故人羊肉块、胡萝f1块、奶油和奶皮,加上盐和葱及各种野生调味佐料等,煮成稠粥,这就称作"克缺饭"或"冲克缺饭"(即非常丰盛的稠粥)。吃这种祈求平安的"克缺饭"为的就是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事事如意,人人康健。 从午时更时起,可以成群结队地骑马去相互拜年。然后集中在草滩上,进行赛马、马上拉力、马上取物、打靶以及叼羊、摔跤、拔河、荡秋千、抢皇宫等各种体育娱乐活动。到日落更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再分别举行跳舞和唱歌活动,还要演唱"诺劳孜"歌和其他民歌。 塔吉克族诺鲁孜节 每年的3月21日左右,塔吉克族人要过欢乐而隆重的诺鲁孜节,诺鲁孜节也叫"肖贡巴哈尔"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在这个节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节日来临,房屋里要摆设七种春季耕种和收获的农作物品种。节日当天的太阳升起后,欢庆的仪式便开始了。一个小男孩牵一头家畜走进大房间里,绕室一周,往其身上撒一些面粉,再给家畜喂一些烤饼后,把家畜从屋里牵出来。人们在鱼贯走进屋里,绕行而出。此后就是相互拜贺年节,并用点心食品招待客人。在节日期问,塔吉克人还要举行赛马、叼羊、唱歌、跳舞等一系列的文化娱乐活动。 塔吉克族把这个节日叫"肖贡巴哈尔"节,也叫"诺兽孜节"意思也是迎新、迎春。节日隆重,一般要过3夭。塔吉克人认为,肖贡巴哈尔节是芍气的节日,没有宗教的色彩,所以人们毫无约束开展各种节庆的活动。 节日的前夕,塔吉克族妇女在家庭和院落打扫卫生。据说,过这个芍,不一定要宰杀牲畜,而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来定,但是一定要做"库姆齐"馕(一种又厚又大的馕)和"艾依喀开西"馕(妇女给自己父母拜节用的小馕)。妇女们还要做一种带花纹的"阿尔孜克"(一种油炸的面制品)和有麻点的油饼。这些都是过节必备的食品,无论走到哪个塔吉克人家里,主人都会拿出这些食品来招待你。 在节日的前一天,塔吉克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就是要往家里的墙壁上撒面粉,有的还要用面粉在墙上印图案,以求吉祥和好运。节日期间,人们随一刊立"肖贡"(被大家推举的一位带领大家去拜节的人)去各家拜节。"肖贡"无论到谁家去拜节,都会受到欢迎,因为他代表大家的祝福,送去祝愿和带来幸福。节日的第二天,是妇女们走动的日子,她们要带上自己做的"艾依喀开西"小馕,看望自己的父母,祝愿老人健康长寿。对家里有去世的亲人,还要带上祭品,去墓地吊唁和缅怀亲人。 在节日中,人们还常常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进行庆贺,但大家都是那样友好,那样虔诚,那样充满激情的去庆贺自己的节日,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 乌孜别克族诺鲁孜节 "诺鲁孜"是波斯语,是送旧迎新之意。"诺鲁孜节"是乌孜别克族人民喜庆的传统节日。欢庆的日期在农历的春分日,也就是公历的3月21或22日。这个节日也可以说是乌孜别克族人民的迎春节日。 乌孜别克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诺鲁孜节是从伊朗传过来的习俗(伊朗的诺鲁孜节在春分日,也是伊朗的岁首),在我国新疆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中,有悠久的历史;如唐朝史学家所著的《西域见闻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述:"老少男女,鲜衣修饰,帽上各替纸花一枝,于城外极高处,妇女登眺,男子驰马较射3鼓乐歌舞,饮酒酣跳,尽日而散,谓之诺鲁孜。"如今,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等少数民族对诺鲁孜节仍然十分重视,尽管欢度的方式和内容会有某些改变,但欢乐的场面的确极为隆重,节期往往可持续十天或半月之久。 伊朗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伊朗人民的传统节日,"诺鲁孜"是波斯语语音意为新的一天。也就是伊朗的新年,相当于中国的春节。 诺鲁孜节在伊朗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据传说,伊朗人的祖先古阿里亚人把一年只分成暖季和冷季两个季节;暖季之初,人们把畜群从畜因里放牧到水草茂盛的牧场去;冷季开始又把畜群赶回音因里。冷暖两个季节的第一天都是节日。暖季节日叫做"勃哈尔节"(也就是春天节),这也就是"诺鲁孜节"的前身。早在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就开始欢度"诺鲁孜节"了,到了公元1088年的塞尔柱王朝时,就把"诺鲁孜节"正式固定作为伊朗的新年,一直沿用至今。"诺鲁孜节"是伊朗全国性的喜庆节日。 伊朗历法的元月1日(相当于公历的3月2I日,或中国农历的春分日)至13日期间,开展各种辞旧迎新的庆祝活动。辞旧迎新的第一件事就是"抖楼房子"(也就是大扫除),去"巴扎"(即集市或市场)购买年货,制作各式传统甜食和酥饼。1日到3日,人们走亲访友,互祝节日快乐。主人拿出各种美味甜点和于果来款待客人,宾主或坐在茶炊旁饮茶,或围着一个大水烟袋轮流着吸烟,谈天说地,欢度节日。 在上一年的最后一个星期三这一天,要举行饶有趣味"跳火" 活动,以迎接新年的来临。这个星期三的夜幕刚刚降临,便见大街小巷都燃起了一堆堆第火(用荆草燃烧),登高俯视,灿若万点星光。一家家的男女老少围着火堆,在朗朗的欢笑声中开始"跳火" 活动。小伙子一马当先,奔腾飞跨;少女们体态轻盈,朗朗起舞,飘然飞越;老年人在条粟的余烟中缓步穿行3人人口中念念有词: "黄色(指面黄体弱)给你,红色(指面红体壮)给我。"祈求在新的一年中无病无灾,永核健康。"跳火"结束后,少女们带着面纱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一边敲击着银勺,一边哼着小曲,走邻访舍,索取糖果,名曰"讨吉利"。 除夕,全家要团聚吃"团圆饭"。桌子上摆着波斯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均为S的七样食品和物件,但各有各的含义: 1.麦苗或豆苗,含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之意。 2.苹果,含硕果累累,鲜美滋润之意。 3.醋,含生活美满,有滋有味之意。 4.蒜,含驱除邪恶病魔之意。 5.金币银币,含招财进宝,发家致富之意。 6.香料(调味品),含生活香甜美好之意。 7.麦芽糖,含生活甜甜蜜蜜之意。 此外,桌子上还耍摆放着《古兰经》和伊斯兰教四大哈里发之一阿里的画像,以表示对宗教的虔诚3另外还摆放着象征光明、诚挚、前程似锦的镜子以及蜡烛、彩蛋和金鱼等。 伊朗人认为"13"是个不吉祥的数字,所以,1月13日就全家出游、踏青、野炊,以避邪恶。少女们却远离人群,跪拜在草丛中,一边打草结,一边许心愿:"今年觅得有情人,来年结出爱情果"。13日的大小公园和绿野草地,游客如云,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