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伊始,学生"减负"即成为会内会外关注的焦点。戴立益委员表示,学生负担过重表面是教育问题,实则是社会问题。而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更是态度坚定,表示要一座一座地搬走年幼孩子们本不该承受的重负之山,让他们真正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成才。 "减负"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而要打赢这场攻坚战,就需要学校综合施策,找准着力点。 在观念上求突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目前,有些学校的教育观念还不够科学,办学思想还不够清晰,科学的质量观还不够明确,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思维上,题海战术比较普遍,不少学生晚上十一二点还在做作业。因此,学校要在教育观念上求突破,革除落后的教育观和狭隘的质量观,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从育分转向育人。 在增效上下功夫。无效的教学时间和学习时间过长是增加学生负担的重要因素。课内学习效果差,就靠课外补救,许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而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就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减轻学生负担,应该在增效上下功夫。这就要求老师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试想,如果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有必要重复学习、加点学习吗?增效,学校大有作为,既要着力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更要切实加大课堂教学的监管力度。 在评价上做文章。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目前依然有小学和初中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名。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4%的受访者身边仍有公开学生成绩排名的小学和初中,60.2%的受访者希望老师树立坚决不排名意识,做好考试后续工作。对学生成绩排名容易加剧家长对教育的焦虑,也正是因为许多家长对教育焦虑,才把孩子送进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因而,各学校可以在评价上做文章,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坚决杜绝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