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


  自我认同,即知道自己是谁,能确定自己的价值或生活方向。——Psy525.cn
  自我认同危机,是指人在缺乏自我认同感时所感到的混乱和失望,通常发生在青春期,但又不限于年轻人,许多中年人也有类似的经历。
  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埃里克森把这一个过程分为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用"通道"来表达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描述:从婴儿时期一直到老年都走在这个通道上,整个通道上有8个岔口,每一个岔口都面临两个不同的方向。通道上的岔口代表了人格发展上的转折点,他把这些点叫做"危机",解决这些危机的方式决定了人格发的方向,并影响到个体如何解决今后危机的方式。每一个阶段在克服危机的方式上都有两个特点:适应和适应困难。
  婴儿期(0-1岁):信任------不信任
  学步期(1-3岁):自主性------羞愧和怀疑
  儿童早期(3-6岁):主动性------内疚
  小学期(6-12岁):勤奋------自卑
  青少年期(12-20):认同感------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20-40):亲密------孤独
  成年期(40-65):繁殖------停滞
  老年期:自我完善------失望
  (1)、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他的啼哭是否得到及时的注意。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会产生信任感,认为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接近的;反之则会产生基本不信任感,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动因是照料者。
  (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1-3岁):有了强烈的个人操控感,产生了自主性意识(想自己吃饭、穿衣、讲究卫生等)。但如果父母过度保护,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就会阻碍自主性的发展从而产生一种羞愧和怀疑的感情,对自已感到不确定,变得依赖于他人。动因是父母。
  (3)、主动性对内疚(3-6岁):儿童通过寻找游戏玩伴、学习怎样组织一个游戏以及参与其他的社会性活动,主动性得到了发展,且发展了企图心和目的感受。反之会产生内疚感和退缩性,缺乏目的感并在社会交往中很少表现出主动性来。动因是家庭。
  (4)、勤奋对自卑(7-12岁):大多数儿童刚进入小学时都会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了竞争---为学习成绩、为得到大家的欢迎、引起老师的注意。不可避免地要将自己的聪明和能力与同龄儿童进行比较,如果体验到了成功,则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从而产生勤奋感和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这为他们今后成为积极的、有成就的社会成员铺平了道路;但如果是失败的体验,就会产生不适感,对今后的创造和生活都期望不高从而产生了自卑感和对自己的天分和能力的低评价。动因是老师和同伴。
  (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11-15岁):是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开始思考"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如果回答是成功的,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形成了,他们理解自己是怎样的人,接受并欣赏自己,能确定自己的价值或生活方向。反之便会感到角色混乱(不知道自己是谁、不能确定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方向,感到混乱和失败)。动因是社区中的同伴。
  (6)、亲密对孤独:开始寻找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在这种关系中得到成长,亲密感发展的结果一般是结婚。情感满足就会体验到亲密感,反之就会体验到孤独。动因是配偶或亲密朋友。
  (7)、繁衍对停滞:进入中年,人们开始关心下一代,通过对孩子的教育丰富了自己的生活,没有子女的成年人通过与年轻人接触也会感受到这种生活的丰富。,父母在扶养孩子的过程中生活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意义和有趣的事情。但有些父母却很少在扶养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而是充满了厌烦、对生活感到不满。在孩子的发展中不能展示自己的潜力,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可悲的。动因是配偶、孩子和文化规范。
  (8)、自我整合对失望: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将经历作为不得不是这个样子而接受、是必然的、是以人的生活是人自己的责任这样一个事实来接受,即以一种完善感走完最后的发展阶段,就能达到一种自我整合;反之就会落入失望的境地。动因是生活经历及个体对这种经历的诠释。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谷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