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哪些沟通技巧很少人知道却很有用


  文/博煜
  有统计数据表明,我们每天平均要对别人说7000字,差不多要用1小时与人沟通。
  虽然每天与人沟通和吃饭喝水一样平常,但是非常顺畅的沟通却很少。
  如果沟通顺畅,我们会两眼放光,手舞足蹈,滔滔不绝的交流互动。
  可是这种情况很少。为什么?
  因为沟通是门学问,是学习锻炼出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成了最近的流行语。说话,就是与人沟通。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会沟通的人呢?
  有一种捷径是:学会换位沟通。
  所谓换位沟通,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明确对方的立场、逻辑、底线、需求。
  二是精准地传达出匹配度最高的话语。
  沟通的目的,很多时候是消除彼此间的认知偏差,达成共识。我们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也就学会了去弥补认知偏差,沟通的成功率就高了很多。
  下面,我们引用《换位沟通》这本书里内容,给大家介绍几个很有特点的沟通技巧。
  1、听出对方的潜台词
  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不能只听对方说了什么,就去判断一件事、一个人。
  比如,因为加班你爽约了,女友大骂你一顿,你可能会觉得女友是不在乎你、不体谅你,但事实却相反,她恰恰是太在乎你,正好想和你说一件很重要的事,才会这样斤斤计较。她的潜台词不是"我只喜欢愿意花时间陪我的人",而是"我非常需要你的关心"。
  很多时候,我们接收信息是有选择的,可能只是听进去了自己想听到的话。
  如果你是一个乐观的人,你容易接受积极的信息,如果你很悲观,很容易接受消极的信息。
  这样的话,你便只是停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那么怎么办呢?
  有格局的人,都懂得关注他人。
  比起在意对方说了什么,你更需要考虑的是,怎么才能更好地满足对方的需求。
  对于我们自己也是,对方并不能钻到我们的思想里来一窥究竟,更诚实、直接、简单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压抑着,让对方理解得南辕北辙,然后自己也委屈,要好得多。
  2、结论先行
  一件事情,你给别人讲5分钟,听者往往越听越迷糊,心里在想"你到底想说什么"。这是很多人在沟通中都会有的毛病。
  永远不要让对方替你去"画重点"。
  我身边有一个这样真实的例子:
  公司有2个项目同时出了问题,分别负责这2个项目的A和B一起商量了解决方案,并先后向领导汇报。
  A说的是:项目出了问题,具体问题是……,困难是……,(5分钟以后说)我觉得可以这样解决。
  领导心想:妈呀吓死了,你有解决方案为什么不早说,让我胆战心惊听了那么久!
  B说的是:对不起领导,有一件不太好的事要和您说,但是您别担心,我想了几种解决方案。请您先听我说完问题是怎么样的,您再指导我怎么处理最妥当。问题是……,方法是……。
  领导心想:不错不错,没有把问题推给我,也提前给我打了预防针,又吃了定心丸,让我能集中精力去听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表达的逻辑和倾听的逻辑往往不一样。
  表达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讲故事",从细节开始娓娓道来,有起因、经过、高潮、结局。不好意思,沟通不是写小说,尤其是和领导说话,最忌讳的就是起承转合,不能让领导听得心惊肉跳。
  或者在我们给人介绍产品的时候,也可以先说出一个观点,如果对方感兴趣的话,再听一下论据,如果再有兴趣,才会问你细节。
  所以,如果你认为别人没有耐心倾听你,或者没听懂你在说什么的时候,你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表达方式有问题。
  让别人听懂自己在说什么,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3、简明扼要
  想要对方听懂自己说什么,一方面是"结论先行",另一方面就是自己给对方"画重点"。
  为了让对方充分理解自己,我们总试图把话说得更详细,倾向于认为花的时间越长,话讲得越明白,但有时情况却正相反,很多时候讲话的效果与时长成反比。
  我曾经有一个说话很啰唆的同事,我慢慢发现其他同事对他的评价也是"人很好,虽然知无不言,不过废话也挺多,有时候觉得他有点儿磨叽,忍不住想打断他,或者提醒他说重点"。
  所以,在沟通讨论中,我们有时候需要设立一个讨论时间,就事论事,不要人为地扩大讨论范围,维持讨论的主线。
  除了说话啰唆、说一些不相关的话之外,在很多沟通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受情绪地影响,把沟通变成了辩论,双方都想说服对方,结果时间越说越长,分歧越来越多。
  有一个销售冠军在分享他的心得时说:"我从不与客户争辩。争赢了丢了客户,争输了难道客户就不丢吗?"
  不忘记自己沟通的目的,记住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表达自然也会变得精炼。
  4、不做"道理狂人"
  让人最不舒服的沟通有什么特点?——听者感到自己被强迫。
  遇到滔滔不绝的售货员跟在自己后面,会觉得自己被强制消费;
  小时候父母逼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还强调着"都是为你好",你会觉得自己不情愿又无力辩驳;
  自己只是说喜欢买化妆品,没想到变成了消费观的辩论,反而被人评判太奢侈太物质,觉得爱美也是一种罪过了;
  自己只是想有独处的空间和思考的时间,对方却咄咄逼人非要一个确定答案,也会感到自己喘不过来气,事实往往是:做决定快的人,反悔也快。
  所以,在人际关系中,"道理狂人"这种角色,往往不讨人喜欢。
  道理谁都知道,但是真正能影响人的,是需求的契合与情绪的感染,绝非道理。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人都定义为"好人",也不能把自己身处的所有环境,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都想象为绝对公正的环境。
  抛开立场不同和利益冲突来说,每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读过的书,交过的朋友,爱过的人,都不一样,以至于形成的价值观更是千差万别。
  真正无知的人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而学识渊博的人,并不等于可以不受由情绪决定的主观感知的影响。
  不以是非衡量,更残忍地说,只有得不到他人的爱和认同的人,一个自身没有丝毫影响力的人,才会搬出所谓的道理、道德去约束别人。
  哈佛大学80年研究表明,我们的人生是否顺遂,内心是否幸福,90%取决于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而有了好的沟通,才能拥有好的关系。
  提升自己的沟通水平其实并不困难,是有技巧和方法可循的。
  每一次不同观点的碰撞,不同灵魂的联结,都能把我们打磨得更加成熟。
  而好的沟通方式,也是我们的人生必修课之一。
  作者:山本昭生。职场沟通技巧,日本深受欢迎的人际沟通课程,让你在会议发言、即兴演讲、谈判、社交或销售等场合掌控谈话,达到你想要的沟通效果,随书附赠精美沟通实践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网站目录投稿: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