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支撑海南特色经济的重要产业。然而文化产业人才数量质量滞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跟不上海南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十三五期间,为广泛吸引文化产业人才,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目标,文化产业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升级。本文旨在调研三亚市文化产业人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文化产业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三亚文化产业 人才现状 人才问题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从事文化产品生产,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在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们文化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亚市文化产业依托热带滨海城市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探索出地域特色的"海南文化岛"发展道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游客旅游效果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新兴媒体等行业的重叠越来越多,文化产业人才队伍逐渐暴露出从业人员数质量有限、各行业间配置不合理等情况。在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CPI居民消费指数偏高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三亚市文化产业人员就业生存压力大,人才引进和保留难度大,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市民、游客文化消费需求间的矛盾加大,人才的数量和结构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一、文化产业人才的市场环境 近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三亚市文化产业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在文化强省以及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等各项政策的引导下,各类文化产业企业不断走向市场,文化产业人才的就业市场环境良好。同时,2015年三亚市加强了城市综合自理工作,"双修"、"双城"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市民的生活环境有望得到较大改善。 1.传统文化产业分布情况 根据2015年三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市传统文化产业单位共计25家(个),相比2010年,剧院、艺术表演团队和图书馆数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新增的剧院分布于海棠湾、大东海以及市区大型娱乐购物中心,提供的就业岗位种类、数量可观,就业环境良好。艺术表演团队由2014年的3个增加至9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增列为三亚市第二图书馆,对市民进行开放。除此之外,在文化惠民工程中,建成107个建制村农村书屋和132个自然村农村书屋,安排送戏下乡演出30场(次),电影下乡1000场。 2.文化产业固定投资情况 2015年,三亚市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05.97亿,比上年增长12.1%,从投资结构看,在第一、第二产业投资额减少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投资较上年增长15.4%,完成投资683.60亿元,占总投资的96.8%。房地产开发投资466.65亿元,增长22.8%;其他投资239.32亿元,下降4.1%。第三产业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8.10亿元,较上年增长29.7倍,文化产业项目的投资力度明显增大。其他与文化产业关联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分行业投资额度增幅巨大,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和融合发展市场前景良好。 3.文化产业产品消费市场规模情况 游客是三亚市文化产业产品消费的重要客源,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接待游客人数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文化产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5年,旅游收入合计302.31亿元,较上年增长12.1%;接待过夜游客1495.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旅游文化产业是三亚市的重点产业,其消费市场潜力不可忽略。 4.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情况 三亚市政府一直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市政府制订专项政策《关于印发三亚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三府[2012]235号),每年划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对申报核准的项目进行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和绩效奖励。 2014年,三亚市有13项文化产业项目被中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列为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海南省总共入选的文化企业项目共计20项,也就说三亚占了全省重点扶持项目的65%。2015年12月,三亚市文化产业协会主办了三亚市文化产业博览会,通过搭建综合性交流平台,宣传企业、培育品牌,会上还评选出十大优秀文化企业、十大有效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十大精英人物。 二、文化产业人才的生存状况 1.行业就业人数 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根据2015年4月三亚市公布的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第三号)显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数3646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1088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数7979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2239人,教育从业人数12925人,单从这一统计数据的分类来看,文化产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人数占全市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43.68%,文化产业人员就业范围涉及较广,人员规模并不在少数。 2.人员组成情况 2015年笔者参与的三亚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调研项目统计了三亚市千古情旅游演艺有限公司、三亚市天涯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文化产业的主要企业1929名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信息 ,其中35岁以下人员1378人,36岁至40岁214人、41岁至45岁168人、46岁至50岁77人、50岁以上34人,博士研究生学历5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7人、本科学历404人、大专学历530人、中专及以下学历963人,高级专业职称11人、中级职称47人、初级职称11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20人、高级工12人、中级工31人、初级工51人。该调研为抽样统计调查,虽属不完全统计,带样本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亚市文化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层次较低。 3.行业收入情况 据海南省统计局2015年公布的海南省城镇单位平均工资调查数据显示 ,2015年海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57600元,比去年增长15.5%,三亚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0630,比去年同期增长12.8%,三亚市平均工资水平居全省前列,但增长率落后于省其他县市。从分行业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56348元,较去年增长18.1%;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8559元,较去年增长6.8%,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涨幅明显高于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和涨幅。统计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行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体育和娱乐业等。从统计数据看,这些传统的文化产业行业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从属或重叠于文化产业的服务业。 三、文化产业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 1.文化产业人才现状跟不上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文化旅游综合体成为三亚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势力,而文化产业人才的现状却无法满足旅游城市市民及游客的需求。在国内,"文化+科技""文化+贸易""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新理念新创意层出不穷,三亚旅游、赛事、会展依然是文化品牌的重要推广媒介,应突出发挥旅游城市这一重要区位优势,重点培育"文化+旅游""文化+贸易""文化+创意"等综合发展模式。相应地应该在旅游文化人才、品牌设计人才、创意人才等方面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的力度。 2.文化产业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有待增长和优化 由于文化产业服务面广,与其他行业交叠现象严重,单一统计数据较难说明文化产业人才的数量和结构分布,但结合三亚市文化产业市场的大背景来看,不难发现,对于工业薄弱、第三产业尤其是以旅游业服务业为主要支撑的三亚来说,当前的文化产业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三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而现有文化产业人才内部出现的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人才稀缺问题较为严重,有待于进一步培养与引进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优化文化产业人才结构。 3.文化产业人才的收入水平与生活成本悬殊 除了产业发展内部因素,物价、房价等外部因素也是制约文化人才发展的重要原因。影响三亚文化产业人才停留的一大因素就是三亚较高的生活成本。三亚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和持续增长的CPI指数,提高了文化产业人才就业的成本,阻碍了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动摇了文化产业人才定居的信心。在2016年5月民间公布的"30省房价收入比排行"中,海南省再次夺得榜单"探花",房价收入比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其次,三亚市物价也一直是市民吐槽的对象,蔬菜批发、零售市场存在哄抬物价现象严重,香蕉、芒果和椰子等热带水果零售价格甚至出现高于内地零售价的现象。2015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8%,其中食品类上涨2.1%;居住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衣着类上涨4.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2%;烟酒类上涨2.3%。 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当地生活成本,进一步加剧了收入水平与生活成本的差距。 4.三亚本土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滞后 目前,三亚市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一方面,正式教育体系下的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缺乏相关人才的培养。据了解,三亚市境内的两所本科院校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均还未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及课程,这无疑是高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大缺失,已无法满足高层次本土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另一方面,市场化的文化产业人才培训项目鲜见,当地企业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识和投入还有待加强,市场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机制均为形成,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