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强发表了《关于职业选择:Follow your heart》的主题演讲。 对于职业选择,黄伟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崇尚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喜欢的另外一面不是不喜欢,是投入。 他用10年的创业经验,给在中国职场的年轻人总结了一些黄金建议,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做出真正追随内心的职业选择。 我是一个专注于心理学领域十六年的互联网人,从03年开始学心理学,08年开始创业,今年是我创业的第十年,我创办的壹心理,已经经历4轮融资。 创业多年,我送走很多小伙伴。很多人离开的原因是:不喜欢、太累了,没有价值。给出的理由是,我想Follow my heart。 的确,我们要听从内心,乔布斯也在喊Follow my heart,听从内心有错吗? 听从内心没有错。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是什么。 大部分人的工作枯燥、重复,没有任何意义,好像世界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一样。面对这样的工作,我们该怎么做? 绝大部分人,都要经历职场的三个阶段 我用心理学的需求理论来解释职业需要经历的3个阶段。 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对应人在职场的状况。而一个职场人,必须要经历这三个阶段。 1. 职场累积阶段 马斯洛提到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对应的是职场积累阶段。 刚开始进入职场前三年,甚至前五年,处于职场积累阶段。这时,职场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好房子可以住,吃的好一点,出行方便一点。做的工作不会有生命危险,不会有健康方面的威胁,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职场积累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要能在这个城市体面地生存。比如,我怎么写一个文案、怎么排版设计一个图片,甚至怎么跟人打交道,这些很常识很基础的能力。 这个阶段可能要经历三年甚至五年,有的人厉害一点,两年就过了职场积累阶段。 2. 职场晋升阶段 当有一天我们在某方面独当一面,有了自己的方法论,可以进入职场晋升阶段。 这个阶段决定我们能不能跟更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做更大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自己,有更大的成就,受到更多人的尊重。我们要的是社交和尊重方面的需求。 这时,人会分两个方向走,P线和M线,要么走专业的路线,要么走管理的路线。 专业的路线是在一个领域成为绝对的专家,就是最牛的,比如说做最牛的设计,最顶尖的文案。 M线是做管理,管理一个团队把任务做出来,不是自己要做一件事情,而是让一个团队做出这件事情。 3. 职场自由阶段 可能很多人在职场的第五年到第八年,都停留在职场晋升阶段。 当我们的财富和经验积累到一定地步,开始追随内心时,人会进入职场第三个阶段——职场自由阶段。我们可以做内心热爱的事,工作不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梦想、使命、天命。然而,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进入职场自由阶段。 喜欢的另外一面不是不喜欢,是投入 一个人不可能每件事情都是自己喜欢的,做不喜欢的事情时不要拒绝投入。有能力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之后,你会发现你以后会更有能力做好你喜欢的事情。 "我自己非常喜欢稻盛和夫的一句话,喜欢的另外一面不是不喜欢,是投入。" 1. 在职业自由之前,每个人都经历积累期、升级打怪期。 再牛的人都会有苦逼的青春。 唐僧是有背景的人,皇帝是他哥,他是观音和如来佛内定的人选,但是他要到达目的地,取到西经,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马云刚开始创业时,为了推销自己的企业,也会一家家公司敲开别人公司的门,还被人骂是骗子。 职业自由之前每个人都要经历苦逼的阶段,这是不可能避免的。 2. 大多数人过度忽略了积累的重要性。 大多数人过度忽略了自己在职场第一阶段——职场累积阶段的重要性。 让我反思的是,日本很多百年企业、千年企业,做的事情就是重复。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他的徒弟跟他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扭毛巾。扭了很多年之后学习煎蛋,煎蛋十年,之后才可以成为职人。成为职人的时候,徒弟泪流满面。 魔鬼永远在细节处。 工作过程中有很多魔鬼,如果你不够细心,便不能发现魔鬼在哪里。 比如做编辑,怎么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有很多的细节值得琢磨,琢磨出来,积累阶段就过去了,没有琢磨出来,便永远停在职场重复的阶段。 3. 在职场晋升阶段做最初级的事情,可能都是瞎忙。 高晓松有一个谈话节目《晓说》,跟一个寿司餐厅的厨师聊天,这个餐厅做了十年,菜单没有变过。 他问厨师,你烦吗?每天做一样的事情。 厨师说,我每天都在精进,每天在做不一样的事情。 重复没有意义,不停地精进才会有价值。如果做了五年还是一样的水平,一定不是用心在做事情。 职业选择那么难,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需要什么 我讲了那么多,可能你会说,你说的很对,为什么我选择工作还是那么难。 经常,我们要做一件事,或者不做一件事,第一考虑的是这个东西有没有收益,成本有多高。收益很明显就去做,成本很高的就不做。 但是,往往选择不是简单的单一维度,另外一个维度就是不确定性。不确定做了这个决定有多大的收益,不确定这个事情做了之后需要多大的成本。 往往让我很难做出选择的原因不是做一件事确定的收益和成本,而是不确定的收益和不确定的成本。 为什么选择会这么难? 1)不确定性。 没有人告诉你选择这个东西得到什么和失去什么,没有任何一个算法可以算出来做这件事可以得到什么和失去什么。有一头驴在两堆草之间,可以吃左边,可以吃右边,陷入选择困难,就会饿死。 2)选项过量。 选项过量造成认知负担,让人丧失决策的能力。 为什么诺基亚会死掉?是因为苹果出现吗?这是外因,内因是诺基亚有太多的选择,可以做三个智能系统,一个是塞班系统,也可以跟微软合作做系统,还可以做安卓系统。 知乎上有人总结诺基亚死掉的原因:人不会死在悬崖前,人只会死在十字路口。当选项过多时会造成认知负担,这时左右为难反而让你做出糟糕的选择。 3)不了解自己。 不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比如说,现在最挣钱的事情是什么?犯法。你会做吗?不会做。因为你不是这样的人。 之前在一个电视创业节目,我跟另外一个女性创始人聊天。 她问我,公司快做不下去了,投资人答应给你一笔钱,前提是让你跟他上床,你做不做?这不违法,也不犯法,只关乎你是什么人,要什么。 女性创始人说,我会做,因为我想做创业这件事情,所以我可以坚定地做出选择。 选择没有好与坏之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选择。很多时候让我们左右为难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这是我理解的选择障碍。 同时,你也尽量保持自己内心的纯净,在自己价值观之外的事情不去做。 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要接纳选择的不完美 1. 我们要接纳选择的不完美。 往往做选择,不是好与不好之间选择,是好与好的选择,不好与不好的选择。 好与好的选择意味着一定会丧失掉一个好的部分。不好与不好的选择,意味着一定会接受一个不好的东西。 问一个问题,请你感受一下: 如果一定吃一个东西的话,咖喱和大便选择哪个? 咖喱。 一定要你选择大便味的咖喱和咖喱味的大便选哪个? 我选择是大便味的咖喱。 这个选项中有完美的答案吗?没有。两个答案都不是你想要的。没有完美的选择,只有适合你的选择。为了避免有人问我有没有吃过屎,我选择了大便味的咖喱。 对于人生,我们选择不了完美的答案,因为完美的答案不存在。 2. 体验比选择更重要。 心理学家在1982年做了一个实验,让一群人对是否做一件事情做出选择。当选择做这件事情的结果很糟糕时,大部分选择做的人比选择不做的人更后悔。 过了几十年,心理学家又重复做了这个调查。他们发现,选择不做的人比选择做的人更后悔。所以,他们又推出了另外一个后悔的时间性模型。 在短期内,做出选择的结果糟糕,做的人肯定会后悔,但是把时间放到长远来看,不做的人要比做的后悔。 心理学家发现的另外一个做决策的理论是"十十十"理论。十天后看一下这个决策怎么样,十个月看一下这个决策怎么样,十年后看这个决策怎么样。 梁宁在"得到"上开的课说,人生的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想在商业取得成功,人生的成功比商业的成功更重要。也可以说,当下的选择意义很重要,但是体验的价值比当下选择的意义更重要。 我们之前出过的丑、犯的错误当下看来很难堪、很难过,但是十年后看,一定是毫无意义的吗?不见得,或许这是我的财富之一,是人生很美妙的地方。 3. 小事尽量选择用脑,大事选择用心。 小事不会影响未来的方向。 我们经常做的选择是比较收益和成本做出的,用下大脑思考就可以。但是,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用心。 这里说的用心,是价值观要正确。在利益面前,一定要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因为体验比选择更重要。 在人生选择过程中,会有很多的诱惑出现。有人会抛出很多各种诱人的选择项,甚至让你背叛自己、背叛朋友、背叛自己的信条。如果你认为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也许是给你的利益还不够大。当利益足够大时,你可能会动摇。 之前网上有一个问题是,给你一千万,让你把男朋友女朋友让给他。给10万时,你觉得挺傻逼,给你100万时,你开始怀疑,500万时,你就会动摇,1000万,你估计也会让出去了。 小事无关痛痒,大事时建议大家不要选择利益,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多年之后,你才不会后悔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选择。 祝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做出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选择。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