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正午,还散发着阵阵的热浪,我悠闲的在大街上闲逛。走街串店,左顾右望,眼见橱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各色各样的奇装艳服,五颜六色的头饰,情不自禁顿足不止。遇有称心如意地侃上一通,掏出适量的钱买一件中意的衣料,倒有一种挥霍自由潇洒自在的感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人,不论是青春少女,妙龄少妇,还是中老年妇人,大有逛街与求美之嗜好。穿一件时尚的衣裙,颇有气质地飘逸在街头,引得过往人们羡慕和妒忌的眼光追随。买一件时髦而又货真价实的衣料,拿到同伴好友中去炫耀,大有满足其虚荣心之意。这不都是通过逛街才得有这种潇洒和享受吗。 逛街不仅是女人共有的嗜好,而且具有一种不可言传的共性,那就是:看而不买,瞧而不厌,甚至滔滔不绝地侃价后空手扬长离去,这也是女人的"通病"。因为有这通病,二十多年来丈夫与儿子极不愿意与我逛街。 回想逛街的往事,记忆犹新。想当年,我们夫妻牵着儿子的手高高兴兴去逛街,渐渐儿地爷俩马不停蹄地径直往前走,而我眼花缭乱几步一站几步一停,惹得人家大步流星走马观花去了。有时我不厌其烦地选货侃价,大人孩子嫌我磨蹭而气鼓鼓地打道回府,毫不客气地将我晾在街头。到后来儿子长大能独守家门,干脆我单枪匹马独逛大街,倒有一种自由自在遨游之感,不必担心有人催促,不必打着招呼,免去被甩下的忧虑。如此干脆地随心所欲;进服装店看时装、试高档鞋。进百货店买化妆品。总而言之,买与不买自己说了算。那份随意,那份惬意,真是在不言中。 但生平一件想来担惊受怕之事,却暂时治了我逛街的"病"。记得儿子五岁时,我在星期天下午带他上街,想买一件可心的衣服。左转右逛,幼小的儿子已有厌烦之意,我好言相劝,买了冰糖葫芦才权且压下他大喊大叫之举。正当我左挑右选看见一件如意的服装之时,儿子却不见了踪影,顷刻之间,刚要掏钱的手变得不听使唤了,左呼右叫,仍不见动静。这一下可懵了。那个年代不曾有随身的通讯工具。只得跑到公用的电话亭,给正在单位值班的丈夫去电话。十分钟后,丈夫骑摩托车风风火火赶到街上。各家各店挨个进去,见人就问,见人就打听。那一阵子正流传"摸了小孩脑门就会不声不吭地跟着走"的言论,尤其是男孩子是使用这种"迷魂药"的目标。这种可怕的传言实在不敢多想下去了,我头昏脑涨,四肢发软。眼看太阳落山,天渐渐黑了下来,迫不得已,我们赶紧去附近派出所报了案。恰这时,孩子老舅骑自行车气喘吁吁寻了过来,"快甭找了,孩子被人送到姥姥家,老太太正生气埋怨你呢。" 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我暗暗舒了口气。儿子没事了,可老母亲这一关怎么过呢,我又暗暗发怵。老太太在外甥出生56天后就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到这么大,这不该发生的一幕,怎不叫她后怕呢。 哎,都是逛街惹的祸。我不由得自责起来,如果不是自己旁若无人地无止境地挑来选去,儿子怎么会不告而别而自己勇敢地踏上回家之路。他刚刚才五岁呀,还不曾自己上过街,怎么能自己走好回家的路呢。当时,多亏遇上姥姥家的邻舍,就带回了还有四里路的姥姥家。 不幸中的万幸啊!我又暗自发狠:记住!以后上街买什么二话不说掏钱取货,即减少时间,又免去麻烦。那天晚上我犹豫不绝末敢去姥姥家接儿子,而是乖乖地关在自家小屋里"闭门思过"。 在那段岁月里,我确实上街购货如快刀斩乱麻,在家列出购货清单,油盐酱醋进食品店,服装衣帽去百货商场。也好,免去了好多口舌,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最终这简单的上街购物模式"出了毛病"。 有一次,我将星期日的战利品--一件羊绒大衣,穿到单位去炫耀,而同事身上一模一样同一个柜点买的一件竟然与我差价200元。我当时惊得目瞪口呆,200元啊,我还可以美美买一条高档裤子享受一番啊,怎么叫卖主活活宰去了呢。"这都是你不会侃价的错啊!" 调皮的女同事直言地逗笑我。 是啊,现在市场经济随着结构的调整,随行就价价格灵活多变,会买会卖虽是一个矛一个盾,可这也是生活中一门不可欠缺的学问呀。 看来买东西货比三家,这是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真谛。即便是大商店、超市里的货价随经营方式和进货渠道的不同,价格各有所异,更何况自由市场,小商小贩那的价格更加灵活自如了。 其实,现代人的商品意识已经逐渐的提高。侃价并不是小气俗气的意思,这是生活中一种求真求实的比较会买会卖的技能。 所以要想有滋有味的生活,跻身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走一走转一转,多见识广,有比较有鉴别,以合理的价格买到称心如意货真价实的物品,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朋友,投身到逛街的行列中来吧,亲自体会一下逛街给你的生活带来的美感和实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