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不少民众把从事白领工作当作步入中产阶级的阶梯,接受高等教育后一心寻找"金饭碗"和"银饭碗"。经过经济危机,更多人意识到"金碗"、"银碗"不如实实在在有个"铁饭碗"。当然美国没有完整意义上的"铁饭碗",即使公务员也难保一辈子可以不被裁员。美国人现在追求的"铁饭碗"实际上是指能够拥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最起码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日子不要丢掉"饭碗"。 中产家庭的满意度降到10年来低点 美国经济衰退对中产阶级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最大。根据皮尤民调公司2012年8月一份中产阶级状况的民调,2012年7月,77%的受访中产家庭对目前总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有了幸福感,其中对家庭总的生活状况感到非常满意的比例为30%,感到满意的比例为47%。而不满意的比例为21%。总体来看,虽然美国中产家庭对总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比例不低,但这一比例却是过去10年中中产家庭对生活状况满意度最低的一年,而且比2006年中产家庭对生活的满意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过去10年,2006年是中产家庭对生活满意度比例最高的一年,当年有87%的中产家庭对生活感到满意。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当年中产家庭对生活满意度的人群比例大幅下降,只有80%的家庭对生活感到满意。 如果将中产家庭按照收入分成三个层次,下层中产家庭对总体生活满意度最低,仅有66%的人对目前总体生活状况感到满意。中层中产家庭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人群比例上升到80%,而上层中产家庭对总体生活满意度的人群比例最高,达到90%。 生活状况是一个总的概念,如果将此细化更可看出当今美国中产家庭在生活诉求上所面临的转换和挑战。首先在家庭生活上,72%的中产家庭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另有17%家庭感到满意,两者合计为89%,而对家庭生活感到不满意的中产家庭比例为9%。论及家庭生活,美国中产家庭满意度最高,小康家庭过的就是日子,而且要过快乐、幸福的日子,即使经历了经济衰退,但大多数中产家庭还是觉得日子过得依然挺舒服。 反过来说,"差钱"成了中产家庭的心病,对于家庭财务状况有高达34%的中产家庭感到不满意,对家庭财务状况感到非常满意的中产家庭比例也只有29%,35%的中产家庭的回答虽然说是满意,但也有点马马虎虎的味道。拥有住房是成为中产阶级一员的基本条件。在家庭住房满意度上,60%的中产家庭感到非常满意,26%的中产家庭感到满意,14%的中产家庭感到不满意。由此可见,中产阶级的基石—住房—虽然在次贷风暴中受到巨大冲击,但还不至于大厦倾覆,动摇根本。而对于中产家庭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子女的教育是否成功,56%的中产家庭对子女教育状况感到非常满意,28%的中产家庭感到满意,两者合计为84%,而对子女教育感到不满意的比例为14%。 下层中产家庭对生活满意度最低 从收入上来看,年收入30000至100000美元的家庭都可算作中产家庭。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不同收入中产家庭对生活的感受,中产家庭按收入还可分为下层中产家庭(年收入30000~50000美元家庭)、中层中产家庭(年收入50000~75000美元家庭)、上层中产家庭(年收入75000~100000美元家庭)。从表2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收入越高的中产家庭对生活的满意度越高,收入越低的中产家庭对生活满意度越低。在对家庭生活状况满意度上,上层中产家庭认为非常满意的比例高达85%,加上9%的家庭对生活状况表示满意,两者合计有94%的上层中产家庭对家庭生活感到满意,而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家庭比例只为5%。中层中产家庭对家庭生活状况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同样也为5%,但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比例要比上层中产家庭的比例低了7个百分点。到了下层中产家庭,对家庭生活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16%,而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比例不到六成,更有24%的家庭对生活仅是感到满意。 比较有共性特点的是所有中产家庭对家庭财务状况的满意度都低于其他生活指标的满意度,即使是上层中产家庭也有12%的家庭对家庭财务状况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中层中产家庭对家庭财务状况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为26%,下层中产家庭的不满意比例更高,达到57%。学者认为,美国经济危机对中产阶级冲击最大,他们也是经济衰退最大的受害者。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中产阶级行列中,中层和下层中产家庭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也更容易成为经济不振的牺牲品。 表2的调查数据还反映出,尽管年收入30000至50000美元的家庭可以跻身于中产阶级的行列,但稍微不留心就有可能滑落到低收入和穷人家庭的大军之中。下层中产家庭中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对家庭住房状况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对家庭教育状况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比例接近三成,这表明下层中产家庭存在着较大的阶层滑落隐患,一旦遇到失业的"天灾人祸",转瞬之间就有可能成为穷人。 拥有稳定的工作成为中产家庭新要素 成为中产阶级中的一员是不少美国人追求的梦想,而且也变成了美国梦的一部分。20年前住房和汽车是成为中产阶级大家庭成员必不可少的要素,到了2012年,拥有稳定的工作成了进入中产阶级最主要的要素,这种变化深刻地反映了目前美国经济不振对美国民众的影响。民调公司对民众心目中成为中产阶级的五大要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过去20年间,这五大要素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1991年70%的民众认为要想成为中产阶级一员首要的条件是拥有住房,48%的民众认为拥有两辆以上的汽车才够格称作中产家庭,46%的民众认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大学教育才最有希望进入中产阶级,否则恐怕要一辈子成为蓝领人士。所以一幢房子、两辆车、孩子有好的教育是当年美国中产家庭主要特征,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虽然听起来有点平淡,但很实在。1991年,有41%的民众认为要成为中产阶级,家庭得拥有股票、证券、债券等投资,33%的民众认为从事白领工作才能进入中产阶级,由此可见20年前大多数民众并不认为职业是决定能否成为中产阶级成员的最关键因素。 到了2012年,在成为中产阶级一员的五大要素中,1991年垫底的工作要素跃居成为第一大要素。根据民调,86%的民众认为要跨入中产阶级门槛,首要之事是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第二大要素则为需要拥有医疗保险,66%的民众深信,没有医疗保险,那绝对算不上真正的中产阶级。至于拥有住房、自己和子女能够获得大学教育以及拥有股票等投资依然是成为中产阶级的三大要素,但重要性已明显下降。例如2012年45%的民众认为拥有住房是成为中产阶级的要素,比1991年70%的民众认为拥有住房是成为中产阶级要素的比例下降了25个百分点。同样认为自己和子女接受大学教育是成为中产阶级要素的人数比例,2012年比1991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认为拥有股票等投资才算中产阶级的人数比例,2012年比1991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至于一个家庭拥有两辆汽车的要素,在2012年中完完全全出局,一方面汽车在美国已经普及,再加上汽车价格不高,民众在这方面的支出和负担大幅降低。而伴随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开始进入退休阶段,看病吃药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医疗保险那是万万不成的,因此拥有医疗保险一跃成为中产阶级的第二大要素。 成年人就业率为30年来最低 拥有稳定的工作能够成为美国民众心目中进入中产阶级行列的首要因素,这反映出就业问题已成为美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一个瓶颈,同时它也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没工作就没收入,什么梦也是白日梦。根据统计,2011年美国16至64岁成年人当中,就业率仅为67%,只比1983年的66%就业率好那么一点点。2000年是美国人就业的黄金年代,当年16至64岁成年人的就业率达到74%。从2006至2011年,成年人就业率就一路下跌,并成为美国经济复苏中的一块无法抹去的阴影。 美国男女在就业上遭遇两种不同结局,一是男性成年人的就业率不断下降、女性成年人就业率不断提升;二是经济危机极大地打击了男性就业,而更多女性反而成了家庭中养家糊口的顶梁柱。1950年时,美国男性成年人的就业率高达89%,那时男人是家庭的大梁,而女性则多为家庭主妇,成年女性的就业率仅为36%。1981年时,男性成年人的就业率下降为76%,女性成年人的就业率上升到56%,这表明一半多的成年女性走出家门,不再是待在家里围着锅台转。到了2011年,男性成年人的就业率为71%,女性成年人的就业率为62%,两性之间就业率的差距缩短为相差9个百分点。 失去工作对经济和精神双重打击 美国的失业率至今维持在一个高点,这对众多民众造成的打击和伤害是多层面的。根据调查,在失去工作的人群当中,有87%的人不得不削减家庭支出,74%的人无法正常地支付每月的账单,57%的人在自己和家人医疗上遭遇困境,53%的人无法正常支付房屋贷款和房屋租金。以上是失业者遭受的经济困境,而在精神上,失业者受到的压力更大。由于长时期找不到工作,许多年轻人和中年人干脆放弃了找工作的念头,一切都听天由命。54%的失业者受到经常性的压力,39%的失业者身体健康状况恶化,38%的失业者根本没有幸福感,快乐更谈不到了。 另一方面,在就业人群中对工作的满意度也相对较高,经济不景气人们难以对工作挑三拣四,能保住饭碗就算烧高香。过去人们将跳槽当成提高收入的一个跳板,而现在人们更渴望工作稳定,不要被炒鱿鱼。在工作人群中,86%的人对现有工作感到满意,而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只有13%。如果按年龄段划分,18至29岁工作人群中有81%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30至49岁工作人群中有87%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50至64岁工作人群中有87%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65岁以上工作人群中有91%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按照收入来看,年收入30000美元以下的人群中有78%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年收入30000至49999美元之间的人群中有79%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年收入50000至99999美元之间的人群中有92%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年收入100000美元以上的人群中有94%的人对现有工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