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券商股导演疯狂股市


  2014年底,恐怖的行情火爆上演。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外资投行的统计中,2014年12月,上海和深圳的平均日交易额一直在1100亿美元左右,而今年上半年仅为170亿美元。投资者读懂了形势。彭博的中国券商指数自10月下旬以来上涨近一倍。
  11月底到12月初的短短两周时间,上证综指涨幅近17%,券商、保险、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一枝独秀。
  这中间,券商是盛宴的最大赢家,不光是靠天吃饭的券商赚得盆满钵盈,而且券商股也是一飞冲天。
  疯狂的券商股
  不否认,这轮行情从7月启动,最初的推动因素来自沪港通。在该机制将引来增量资金的预期下,沪港通概念股、AH折价股率先上涨。但从沪港通开通后"北上"、"南下"的实际交易额看,它引入的增量资金是有限的。
  随后的刺激初看起来也并不是什么股市的"红牛":央行的定向降准和降息给股市带来了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同时股市财富效应也吸引来其他各路资金,但这毕竟作用有限。
  应该清醒看到,谁都不讳言,这番上涨主要是依靠资金推动,资金从何而来?
  显然,巨额增量资金过度依赖融资杠杆。
  据统计,截至11月底,A股市场中的融资余额已经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较8月初的4300亿上涨近一倍。
  融资买入排名显示,这些资金大都流入金融股。
  不错,考虑到金融股在A股中非常高的权重,金融股大幅上涨,不仅带领指数走出了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也让不少选错股的人"满仓踏空"。
  券商股之所以成为本轮行情的领涨板块,主要原因是券商获得了发行短期公司债的权力。
  券商自身的杠杆扩大,意味着利润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有专家估算,按照首批20家试点券商发行不超过净资产60%的比例测算,他们可以发债融资1579亿元人民币。这些钱可以用于融资融券业务和股票质押融资业务。若按目前融资业务利率8.6%计算,一年后,这些钱将为这些券商产生136亿元利润。如果让券商全行业都按此标准发债、扩杠杆,意味着该行业资产规模将扩大60%,这确实是重大利好,尤其在目前两融业务和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需求旺盛、收益稳定的情况下,券商股被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券商股如此疯狂已经脱离了基本面。如此快速、大幅的上涨很有可能透支未来的投资价值。
  其实,券商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毕竟券商还会面临经纪业务牌照放开风险。银行、保险等资金参与融资业务是迟早的事情,券商维持如此高的融资利率以及搞特许经营,难以为继。
  迷茫的散户
  瑞银集团警告,"实体经济基本面因素不能支撑股指如此快速的上涨,巨额增量资金依赖于杠杆。"
  券商却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反驳"的味道,针对近期市场对于融资融券被查,融资融券加速市场暴跌,券商两融额度用完等消息,申银万国选择用数据说话。
  第一,融资融券余额市值比为2.5%,跟国际水平(3%)相当,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融资融券交易占比18%,低于国际20%-25%的水平,不存在两融加速暴跌的问题。第二,证券公司净资产为8000亿元,当前加杠杆的业务仅有股权质押融资(3000亿),两融(1万亿),传统自营(包括直投、股票、债券5000亿),券商有效杠杆2.5倍,还是很低的水平。第三,证券公司增加杠杆,当前总体还是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给不足,证监会放开收益凭证、短期公司债等债务融资工具,券商离合理的5-6倍的杠杆还很远。
  其实,券商从来都是嗜赌成性,因为中国股市始终难以脱离一个"赌"字,赌"政策",赌"资金"、赌"预期"、赌"羊群",一切都离不开赌字当头,草莽气息萦绕市场、江湖霸气成就业绩、刀光血影中方可见真金白银。
  对于在中国市场中的散户而言,要想赚钱不难,若没有高人指点、明人指路或是干脆运气助阵,就需要拿出输的倾家荡产后突然醍醐灌顶、幡然悔悟,悟得真谛方能回头是岸。
  试想,辛苦十载积蓄瞬间化为乌有的感觉,谁能心止如水,对于散户而言,要打败的是时间、是经验、是恐惧。
  证监会不敢坐视不理。
  据悉,证监会窗口指导券商近期火爆的融资融券业务。这一消息已经得到官方证实,这种局面下,即使是要做些姿态,也令不少券商确实暂停了该业务,鉴于当前市场资金杠杆比例较高,融资规模较大,一旦短期流动性无法追加,很容易造成指数大跌。
  据称,证监会派检查组查券商两融业务,变例行检查为专项检查,部分券商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两融业务目前杠杆比例以1:2较常见,少数激进券商将比例增至1:3,监管部门预期标准杠杆为1:1较合适。
  这并非危言耸听,2014年初,相关监管部门就陆续发布两融"罚单"。中信证券(600030.SH)、海通证券(60083.SH7)等均因为相关业务被处以行政处罚。日前多家券商都上调了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包括国联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银河证券等。
  证监会的出手是终结这场疯狂的岁末演出呢?还是可以终结中国版券商的疯狂演出呢?
  巴菲特曾经说过,"不接下落时的飞刀"。
  如果说券商股的上涨是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的"疯狂",那么券商股的下跌一定是在高崖跳水下无条件的"自由落体",毕竟券商的本色不应该是市场股指的助推器。
网站目录投稿: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