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年轻是曾当过劫匪,后来加入刘表和黄祖,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此后甘宁率军主动投入孙权麾下,也正是拉开了甘宁一生的高光时刻。甘宁对峙关羽丝毫不落下风,还夜袭曹营立下无数功劳。不过甘宁并非是一名容易控住的将领,他敢公然违抗军令,所以孙权对甘宁的态度也有所起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甘宁的为人,以及他在东吴的处境。 在江东十二虎臣之中,甘宁的表现无疑是最为亮眼的。他作战敢为人先,又悍不畏死,可谓是孙权手上的一把尖刀。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孙权却从未信任过甘宁。尽管甘宁为江东集团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权却从未给过他单独领兵作战的机会。不仅如此,甘宁终其一生,也没有被封侯,更没有进入过东吴统治集团的中枢。由此可见,孙权对甘宁的态度,是始终不放心的。 众所周知,孙权唯才是用的能力,其实是不下于曹操的。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什么不肯相信甘宁呢?难道是因为甘宁的能力不足?答案是否定的,甘宁的威势,曾让曹操关羽都为之忌惮。《三国志·甘宁传》注引《江表传》曰:"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儿百馀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当时曹操率兵来出濡须口,并号称有四十万大军。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甘宁却带领了百余名骑士闯入其营帐中,给了曹操一个下马威,也壮了吴军气势。这是何等的勇猛豪迈?也难怪孙权会在事后,对甘宁有这样一番评价:"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不仅如此,当初甘宁与鲁肃镇守在益阳之时,还震慑过关羽。据《三国志·甘宁传》记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馀里浅濑,云欲夜涉渡。"听闻关羽将要渡河而来,甘宁并没有被其威名吓到,反而要求带领800人守在河流对岸,准备给关羽迎头痛击。关羽在听说了甘宁的打算之后,也明白其骁勇善战,便放弃了渡河的打算。"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这样的甘宁,又是何等的自信? 再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孙权虽然知道甘宁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但他更了解甘宁的另外一面。而让孙权都为之忌惮的地方在于,甘宁的"地痞"身份。而粗猛好杀、背信弃义,则是隐藏在甘宁豪迈勇猛的另外一面。 据《三国志·甘宁传》记载:"(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甘宁是锦帆贼出身,看看和他打交道的一些人,都是无知的轻薄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下,甘宁难免会受到影响。纵观其一生来看,他确实算得上背信弃义。 鲜为人知的是,甘宁最初是被刘焉招降的。后者乃是第一任益州牧,同时也是刘璋的父亲。据《后汉书刘焉传》记载:"初,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焉悉收以为众,名曰‘东州兵’。"甘宁也是南阳人,他便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益州的。《三国志·甘宁传》注引《吴书》曰:"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丞,顷之,弃官归家。"可以看到,甘宁在益州并没有收到刘焉父子的重视。于是在刘焉死后,他便伙同其他人,生出了谋反之心。《三国志·刘璋传》注引《英雄记》曰:"焉死,子璋代为刺史。会长安拜颍川扈瑁为刺史,入汉中。荆州别驾刘阖,璋将沈弥、娄发、甘宁反,击璋不胜,走入荆州。" 在甘宁谋反失败之后,他只好来到荆州地界。后来甘宁听闻刘表很有见识,便打算投奔于他。不过甘宁身上有过背主行为,刘表又如何能相信他的为人?一段时间以后,甘宁得不到刘表重用,便打算在前往东吴,谁知半路却被黄祖拦了下来:"黄祖在夏口,军不得过,乃留依祖。"就这样,甘宁只好暂时留在了黄祖麾下效命。不久之后,甘宁找到机会,顺利投入到了孙权麾下。并向后者出了一计,成功帮助孙权解决掉了黄祖这个心腹大患。 如果说甘宁反叛黄祖,是因为黄祖不重视他。那么接下来的这个例子,却实实在在证明了甘宁的不守承诺。据《三国志·甘宁传》记载:"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为了能除掉自己的仇人,甘宁亲自来到吕蒙家中拜访。为了稳住甘宁,吕蒙和他的母一同为甘宁准备了一场宴席。而甘宁见状,只好骗吕蒙自己不会杀掉那个厨子。就这样,吕蒙放下了对甘宁的提防。面对吕蒙的信任,甘宁的做法却令人心寒:"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 可以看到,尽管甘宁作战勇猛,为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但是他粗猛好杀,又曾有过数次背信弃义的举动。而面对孙权的命令之时,甘宁有时也不会听从。试问这样一个反复无常的甘宁,孙权又如何信任他呢?没有认清为人臣子的本分,这是甘宁最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