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问题与对策建议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 领导力 培训 问题 对策
  一、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素质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在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骄人成绩。同时,研究也发现仍然存在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Richard A. Posthuma等学者(2013)对近20年来(1992-2011)的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9大类型、61项要素的高绩效工作系统框架,其中的培训与开发子系统包括7个要素:培训延伸性、使用培训来提高绩效、职位或机构特定技能的培训、职业发展培训、跨职能或一专多能培训、新员工培训与入职培训、培训效果评估。目前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在上述7个方面的表现需要创新完善:
  一是在培训延伸性方面,信息技术的延伸不够,向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延伸不够。
  二是在使用培训来提高绩效方面,缺乏科学的绩效分析,未能根据绩效考评结果设计培训内容,因此培训对绩效提升的作用有限。
  三是在职位或机构特定技能的培训方面,由于缺乏职位能力模型和机构能力模型,因此培训内容和职位工作任务或机构职责的关联性不够紧密。
  四是在职业发展培训方面,目前有些课程是与职位相关,有些是自己个人的需求,但是部分自己希望上的课程最后由于某些原因不能上,并且有的课程只是与个人发展相关,未必和目前工作相关。此外,由于缺乏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设计,因此培训缺乏个性化,培训内容不太符合中小学校长职业发展实际需要。
  五是在跨职能或一专多能培训方面,缺乏轮岗等形式的跨职能或一专多能的培训。跨职能是指团队成员为整个团队目标负责,而不是壁垒分明用职能头衔把人区分开。一专多能,指团队成员的能力为T型结构,除了有自己的专精领域外,对完成整个项目任务需要的多个项目技能领域都有涉猎,这样的知识结构能更好的适应跨职能团队要求。
  六是在入职培训方面,存在培训形式较单一、培训内容简单等问题,同时由于中小学校长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还需要完善,因此入职培训仍有待改进。
  七是在培训效果评估方面,存在培训效果评估不够深入、缺乏个人绩效评核和组织绩效评核等问题。
  本文欲借鉴各先进国家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策略,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解决上述部分问题提供参考。
  二、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对策建议
  本文试着从培训机构、培训种类与课程、培训策略三个方向提出建议,具体说明如下:
  1.培训机构
  第一,找出培训特色。在部分国家,设有专门负责培训不同类型(如公办和民办)中小学校长的培训机构,此举与我国目前作法类似,于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下设有不同类型的领导力培训中心,分别负责不同类型中小学校长在职培训,建议可找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而不仅以不同类型来区分培训机构之不同。
  第二,与民间培训机构合作。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目的在提升中小学校长工作绩效、教育品质,但是公办、民办机构在本质上不同,公共部门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营部门以营利为目标,公共部门的目标较复杂且不易界定,是否与民间培训机构合作仍有待考验,可考虑在不损及公共利益、中小学校长权益的前提下,与民间培训机构有更开放的接触或合作,降低成本提升培训质量。
  2.培训种类及课程
  第一,根据领导力模型设置课程。依据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模型,区分课程种类,例如中小学校长需具备知识、能力、品德等素质,如此可使受训学员更清楚自己职务上所需核心领导力,就自身所缺乏的领导力加以提升。
  第二,重复性课程采取在线授课。网络时代的来临,在线数字学习是目前世界各国学习的趋势之一,对例行性、基础性、技术性等课程,透过在线学习的方式授课,则可节省不少训练成本,也可降低资源的重复设置。
  第三,国际交流。与其他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交流,不论是在学员、师资或课程上的交流,除了思维上的启发,人际上的互动,也在文化、社会上相互激荡,更有机会了解制度背后产生的原因,及成功运作的原因,对其他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政策有更深入、更全面性的理解。
  第四,定制化课程设计。面对目前快速变迁的中小学教育环境,每位学员面对的问题可能不尽相同,虽然相差不远,但仍有少部分的差距,传统的全套课程仍会因个别差异而有不足之处,若能于全套课程外再辅以定制化的课程,可使培训课程更加完善。
  3.培训策略
  第一,训练弹性化。训练可实行各种方式办理,委托各大学、民间培训机构办理,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可自由选择适合、符合需求的方式办理。
  第二,提升国际能见度。透过与其他国家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在学员、师资、课程上的交流,除可提供更优质的培训课程外,也有机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
  第三,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培育。我国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不一定必须由公共部门独自完成,可实行与大学院校合作方式,共同培育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师资来源可由学界与优秀的现任中小学校长担任,使课程理论与实务兼具。
  综上所述,本文从培训机构、培训种类与课程及培训策略三方面提供建议。此外,本文并未就基于绩效分析的培训、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建议往后的研究可朝向此方向进行剖析与了解。
网站目录投稿: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