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生活中如何给孩子退烧


  发热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疾病的信号。若疾病没有得到控制,即使热退下来还会再次升高;退热本身也不能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疾病。一般发热低于38.5℃时,可暂不给予退热治疗,如小儿精神、饮食等方面都较好,可密切观察一段时间;如精神很差,食欲明显减少,说明小儿病情不轻,应尽早到医院诊治。高热时(>38.5℃~39℃),无论小儿精神等各方面状况如何,均应及时给予退热治疗,下面来看看生活中如何给孩子退烧吧?
  1、物理降温 不使用药物而通过增加人体散热达到降温目的的方法为物理降温。小儿高热时,若周围环境温度不很冷,采用揭去被子、解开衣服等是促进人体散热的最好方法。包被过厚过严,反可加重发热,容易诱发高热抽风。周围环境较冷时,可将小儿移至较温暖处,采取上述方法。揭开衣服后,加用温湿敷更易于退热。温湿敷方法如下:将孩子的衣服脱去或暴露躯干部位,用温毛巾(温度40~50℃)敷于暴露部位,及时更换毛巾,保持温度基本不变,最好能持续30分钟。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可给发热的小儿进行温水浴。水温同样应保持于40~50℃。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有时也可采用酒精擦浴的方法。用纱布浸泡30%~40%的医用酒精或白酒,涂擦腋窝、大腿根、颈部、肘窝等处。这些部位的大血管位置浅表,酒精的蒸发可带走一定的热量,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一般不提倡使用冰袋或低于体温的凉敷的方法。低于体温的温度可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不利于皮肤散热。对于医院有时采用的冰枕的方法,一般家庭不易效仿。冰枕主要适用于恶性高热或顽固性高热时,应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使用。孩子出现高热时,应用市售冰袋可防止体温继续升高。冰袋不是退热的主要方法。
  2、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虽然效果不错,但作用较缓慢。对于有高热惊厥史或有抽风史的患儿,如不能及时或很好采用物理降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护士或家长进行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可通过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多种途径进行。一般家庭多选用口服途径。退热药物种类很多,对于小婴幼儿应该首选扑热息痛或含有扑热息痛的药物。目前医院常推荐的药物包括:百服咛、安佳热、恬倩、泰诺、美林等。这些药物均为水剂,适于小儿服用。对于较大的儿童,也可选择片剂药物,例如:阿司匹林、APC等。服用退热药物后,体温是否能很快下降,除与药物种类和剂量有关外,关键是能否使散热增加。也就是说,前面提到的物理降温是保证退热的前提。服用退热药物后,应注意避免仍然包裹孩子过厚、过严,孩子的体温不易降低;或被捂出大汗,引起脱水等不必要的并发症。
  遇到孩子高热时,家长应根据孩子与自家的情况,选择采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以使小儿温度尽快降至正常范围,且不致出现高热惊厥等危险情况。
  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活中如何给孩子退烧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网站目录投稿:青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