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炬 段俊杰 孙延坪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与企业实际需要存在一定脱节,体现在工作中表现为教科书式的管理。本文结合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高职院校培养本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一些新的探索,力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实际工作要求。 关键词: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实训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的是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为企业培养出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避免眼高手低,空有理论,不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企业需要的是能迅速胜任工作岗位,并能忠诚工作的员工。因此,中小企业不追求天才,只有"适才"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才会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 所谓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或中小企,它是与现存所处行业的大型企业相比在人员、资产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营利性经济单位。中小企业具有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次少、决策较快、员工数量较少等特点,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具有与大企业不同的需求。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中所占比重较大,也是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经过我们大量的走访和调研发现,中小企在人力资源管理用人方面明显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第一,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其职能部门及岗位的划分比较粗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职权和职责不明确。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是人力资源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整个企业的事。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要么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员,要么就是由企业行政主管兼任,要么就是有一二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员,并且隶属于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所以,这类企业在用人方面,不仅要求招录的人力管理人员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被招录人员必须同时有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即就是要求知识全面,能够一才多能,一人多用,并且最好是不需要培训就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岗位要求,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 第二,企业从自身利益和实际情况出发,在实际管理方面并不完全按照我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好多中小企业在实际用人和管理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人规则和方法,特别是在人员管理方面,并不是按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六大模块内容操作,甚至在人员的管理方面也不是严格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去做。 第三,中小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由企业决策层来主持和决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部门负责人只是起协助作用。其人员进出的频率相对较高,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管理人才要求更高。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工作压力比大企业大,工作的强度也较大,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经常进行超强度的工作,如果薪酬待遇或个人的发展机会不像预期的那样好,他们很容易就从企业流失。这就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各方面的要求更高。 第四,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位,要求人力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文化底蕴。企业文化是企业积累起来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实现永久性、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保证,但现实中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不重视,或者这方面人才的缺失导致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和对企业的认同感,与经营者倡导的价值理念错位,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根本无法吸引、留住人才,造成管理方面的空白。这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 我们设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创办该专业几年下来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以及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并不完全适应中小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改革与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走的路。经过到企业大量的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座谈和自身教学过程体会,发现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缺乏针对性,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1.教学课时的改革设计 当初在制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重点走访多所高职类兄弟院校,并借鉴其课程设置中运用课时安排,普遍对该专业六个核心模块课程《人员招聘与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各72面授课时。现在看来并不适应高职学生培养的目标。经过这次大量的调研中小企业,反复论证,我们认为在整体课时安排上采用"2+1"模式,集中2年在校面授,1年在企业实训,并将原来6个核心课程课时修改为"36+18"(理论+课堂实训)较为科学,更符合中小企业所需的"招来就能上手"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的改革设计 注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只占用36学时,另外18学时作为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课堂实训,做到课堂实训必须结合实际,内容丰富,串通理论知识或者几个关键知识点的情景教学,初步达到课堂与实践有机衔接。使在校学生基本具备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日常事务处理能力、掌握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等综合能力,以初步具备中小企业所需的"一人多能"人才。 针对中小企业的用人特点,在课程内容中增加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教育的内容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设计的课程内容。同时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当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案例,加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实际应用性,以便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和充实,激发和吸引学生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的改革设计 如何真正做到"教、学、做"相结合,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学方式多为单向的、灌输式的。并非理论不重要,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我们认为,"教为辅、学为主、做为重点"的过程改革设计,更能使学生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动手能力、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教的改革创新。教师利用理论面授课时,应采用大信息量,重点讲授主要内容,尤其是企业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处理时怎么和理论结合,把每2节课作为一个教学单元,由教师引入典型案例,再讲解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规定。每个教学单元应有1/3的时间由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讨论引入案例,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知识点并抛出新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看书,查资料,准备下次上课前5-10分钟演讲或讨论。 (2)学的改革创新。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师课堂讲授及训练内容深入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教师结合课程项目布置的课后训练、调查任务。同时鼓励学生报考和参加本专业的专升本考试,激发学生对理论课程探求的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和参与本专业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及知识竞赛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印证理论。 (3)做的改革创新。要求教师针对所讲的课程内容做好相关项目实训练习的教学安排和具体实施方案,力争每个教学章节都有单项项目训练,每个单元章节都有单元项目训练,使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能够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运用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达到学有所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要求学生自己针对学习内容可以分组讨论,实际操作或者情景模拟,必要时可针对某些普遍性问题到实训单位走访和调查研究。总体上使学生达到熟悉理论知识,掌握操作要领,联系实务处理,充分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三、课程实训改革创新 目前,在中小企业乃至大中型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创造力强,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但是,由于普遍缺乏职业技能定向的学习和训练,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技巧方面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所以,实训课程改革与创新也是本专业学生必须要加强的重要环节。作为实训教学是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将来胜任工作能力的关键,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的不足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院校在本专业的理论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增强其应用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如开展相关的模拟训练、实训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和训练、教学案例讨论、人力管理游戏等活动,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乃至管理能力,但这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理解和要求,视乎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有些学生慢慢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实训教学环节的创新 (1)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整合和优化现有的实践教学体例。实训课程以及实践教学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所以,在教师的选任上就要严格把关,相关的教师必须自身有实践经验或者有在企业实务部门从事过相关工作的经历,或有过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挂职锻炼的经历,这样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教学活动时就会有针对性和仿真性,从而真正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要对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实践教学体例。在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应以实践创新为导向,通过企业实际调研或企业相关课题的研究,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系统全面地制定好实践课的计划、实践教学的设计、实务教材的内容、实施方案、实践教学案例集和教学要求,做到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实践实训课程的实验室,并配备好必要的场地、设备和器材,当然也要建立必要的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有足够宽松的环境和精神状态自发的参与实践实训,切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努力探索实践实训教学的方法,增强实训课程的真实性和互动性。实训课中,应结合专业技能要求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实践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除通过在理论课教学中穿插教学案例的方法之外,可以采取情景模拟和项目案例教学、观看视频录像、实验室体验和校企合作定岗实习等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企业社会人力实践调查和积极开展、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体验到相对的真实性,进而增强学生参与实践实训的主动性、能动性,激发其与教学的互动性。 (3)针对本专业核心技能项目进行分段设计实训方案。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要实践实训,而是要对本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项目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实训计划和方案。针对一年级同学,主要培养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注重职业修养和沟通技巧能力,进行职业认知训练,可以通过办讲座、参观高新企业、实地考察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和环境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认同感。针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二年级同学,则要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流程和实务具体操作,有针对性的开展项目实训。如利用企业常用软件进行公文写作、局域网的发布和运用、模拟招聘和人力测评、角色扮演、入职和辞职等,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务相联系,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使学生真正成为掌握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操作实务的专业化人才。针对更高年级的同学,则可以一方面鼓励参与教师和学校的相关课题研究与开发,另一方面通过由企业指导老师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指导下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专业综合实训,达到工作即能胜任的效果。同时,在学生毕业时,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所学专业模块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制作毕业设计,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创新解决企业实务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4)坚持校内实训和企业实训基地相结合,重点加强校外实训校内化。采取校外实训基地锻炼学生,能够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了解和认知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这是我们在专业理论教学完成后,与学生课程学习对接全方位现实感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必然要考虑的问题。但校外企业实训、顶岗实习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少。由于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规模较小,人员流动性强,特别是个别企业管理不规范,有时候会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认知起到不利的影响,甚至会挫伤学生对学习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优秀管理经验、方法及人事档案、人才流动等情况不愿公开,甚至认为学生顶岗实习会干扰和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不到真正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感觉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要真正解决好此类问题,我们认为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应重点加强校内实训实践、实验室的建设,将校外实训校内化。以虚拟仿真为主线,辅助于校外实训,仿真企业人力实际运行情况和模式,将其缩减到校内实训场所或实验室,这样通过仿真训练,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5)定期开展专业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竞赛和参加相关专业的比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定期在低年级同学中开展专业单项实训竞赛,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专业综合实训比赛,相互学习和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同时邀请企业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员担任评委进行点评和讲解,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问题所在。当然也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组织的比赛,以赛促学,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和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切实与企业需求相接轨。 参考文献 [1](美)德鲁克著,齐若兰译.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方晓波.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1(4) [3]韩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7) [4]钟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管理观察,2008(8) [5]杨宏伟.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8(3) [6]诺伊等著,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何淑明.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重庆学院学报,2005(9) [8]贺冬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8(7) 作者简介:赵炬,男,1957—,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段俊杰,男,1975—,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讲师,法律硕士。孙延坪,女,1974—,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讲师,法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