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是每一家公司一定会做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当然,效果也是千差万变。 我看到过很多的团队建设照片,是有效还是没效,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发自内心的笑"和"完成任务的笑"给人的直观感受太过明显与强烈。 明明是一样的活动,为什么别人家玩得很尽兴,到你们公司就没了效果?费钱不讨好的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有人说,问题出在"目的性"太强。这话我不敢苟同。不带目的性的团建活动,还不如不做。 团建本身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比如提升团队凝聚力、提升员工稳定性等等。 既然都带有目的性,为什么还是会有区别。根本上来说,就是"太官僚"。 企业想要通过团建,达到某种目的,但又将过多的"政治因素"考虑在内,而忽略了员工的感受。 举个例子,企业开展周年庆活动,有领导参加,然后为了不让领导冷场,就在活动之前给员工打了招呼。这样一来,活动开展了,员工也和领导一起玩了,但这种"玩"带着一种非常不纯的目的性。 可以这么说,企业理想中的"目的性",被另外一个更具政治意义的"目的性"给取代了,活动的结果,自然就和预想的有了偏差。 外出团建也是一样。一到吃饭的点,领导不动筷子,都不敢吃。领导看在眼里,也不知道打破这种局面,反而很享受。那员工自然会看眼色行事。然后饱餐一顿变成了给领导敬酒拉关系。 2:
很多人很鄙视保险公司的团建活动,将其定义为"洗脑"。我就纳闷了,难道你们公司的团建,不是某种意义上的"洗脑"吗? 那为什么,别人通过简单的活动,就把员工的心给抓住了呢。其实也不叫抓住,而是充分理解了员工内心,顺势而为而已。 员工内心是什么?就是相信不靠学历、不拼爹,凭自己双手能够拿到提成、赚到钱。所以他们愿意接受那一套,内心相信,这就是在给自己打气,而不是公司强制要求这么做。 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一个理论,叫做"社会构建理论"。 它指的是,每个人对外界的事物认知,不是由外界告知的,而是在自己认知水平上,自己构建出来的。说通俗一点,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之所以会有不同,本质就是因为他们在这件事上所构建的意义不同。 这里就告诉我们,员工只有内心相信什么,才可能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反过来则不行。 这就是为什么保险的团建很有效,因为先是员工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做出改变,进而才接受的这一行为。 所以,为什么你们的不行呢?就是因为们门并没有让员工内心相信这些,而是寄希望于外部力量,去迫使他们相信。 3: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前面的问题,团建的好坏出在哪,就很明显了。领导的决策和行为,给员工构建的认知,方向已经不在正确的目的上,就没办法让团建有效。 还是说回上面的例子。不论是周年庆,还是外出团建,想要员工真正的体会到团队是一家,具有凝聚力,领导就不应该摆出领导的架子。 不要想着要把领导陪好,去配合领导玩游戏,而是领导主动走进员工的游戏圈子里,和员工一起玩。 不要想着在饭桌上体现领导架子,而是该吃吃该喝喝,不要坐在那等着员工来敬酒。在饭桌上,就说一些饭桌上应该有的闲聊话,官话、套话放一边。 4:
所以,要想做好一个团建活动,应该具备哪几点呢? 第一,一定要认清目标。 目标是加强团队凝聚力也好,提升工作效率也罢,都是不可撼动的。千万不要在无意识中让目标变成了"陪领导"、"完成指标"。每当可能发生时,就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偏离了方向。是,就要赶紧回头。 第二,以员工为中心而非领导。 在团队建设中,员工才是主角,领导只是配角。不要让办公室的等级关系带到了团队活动中去。你不去表现,员工也知道你是领导。你不把自己当领导,员工才会感受到你的心,才会愿意接纳你。 第三,活动要持续。 团队建设不是吃一餐饭、旅一次游那么简单。团队活动也要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意识的培养,是长久且持续的,企业一定要不断的进行,才能慢慢将员工的这种意识培养出来。一次两次的团队,那不叫团建,真的就只是玩玩而已。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时间沉淀。不要因为短时间内看不到回报,就拒绝付出。山再高,往上攀定能登上顶峰;路再长,走下去总会到达终点。时间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奔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