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夏季的一天,一个小伙子在福建省永泰县城一个建筑工地上做临时工,一个路人向他走来,想借一只吊桶打点水喝。小伙子告诉路人,这是一口废弃的井,井水不能喝,喝了会得吸血虫病。然后,小伙子将自己刚沏好的一杯茶送给路人喝。在交谈中,小伙子知道那人是福州人,来永泰办事,想回福州,但两天了,也没买到火车票,所以,他打算走回福州去。永泰离福州近百里,所以,小伙子劝那人住下来,明天他想办法帮助他买张车票。当天晚上,小伙子买了一瓶二锅头,又弄了几个鸡蛋,两人边喝边聊。那人说他是一个农场的场长,并让小伙子不要在这做临时工了,到他们农场去做销售员。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职业具有高度稳定性,你是农民,可能就得在生你养你的家乡土地上干一辈子农活。当时的工人分为三等,一是全民工人,二是大集体工人,三是临时工。全民工人,工作最稳定,待遇最高,农场的人都是全民工人,想成为农场的人,是很难的,所以,小伙子认定那人是随便说说而已,根本没有往心里去。第二天,小伙子帮助那人买了一张车票,送他上了火车。 转眼半年过去了,阴历腊月二十九那天,那个人又来到永泰,找到了那个小伙子,并邀请小伙子到他那儿过年。同时,他也告诉小伙子的领导,过年后,他准备留小伙子在农场干,不再回来了。就这样,小伙子跟着那个人去了农场,当上了农场的销售员。小伙子勤劳肯干,又精明,肯钻研,几年功夫,他就成了销售行业里的"人精"。改革开放之初,小伙子在推销行业淘得了第一桶金,1983年,他承包了福建省福清市一家年年亏损的乡镇企业——高山异形玻璃厂,开始做水表玻璃,后做汽车玻璃,到2012年,该厂已经发展成为福耀玻璃集团,拥有上百亿资产,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汽车玻璃制造企业,当年的小伙子就是这家大公司的老总,他就是曹德旺,那个引他步入商界的人就是王以晃。 尤其令人敬佩的是,曹德旺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到2012年,曹德旺已经向社会捐赠50余亿元,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慈善家。 作者感言:一杯茶水、一瓶二锅头、留住一夜、一张帮忙买到的火车票,这些当初没有任何企图的善良行为,为曹德旺创造了腾飞的机会,使他最终成为著名的企业家。毋庸讳言,假如没有王以晃的帮助,曹德旺的命运很可能被改写,而王以晃之所以能够帮助曹德旺,是因为自己遇到困难时得到过曹德旺的主动帮助。 我们说曹德旺帮助王以晃的小故事,就是想说明,成功的机会可能就藏在善行中,尽管当初它没有预兆,让人感觉不到,但它确确实实地潜在着,所以,人要多做善事,善事做多了,成功的机会也会跟着多起来。道理很简单,知恩图报是人际交往的常态,你在施以善心帮助别人的时候,看似无偿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积累善报的资本,说不定什么时候,回报不期而至,所以,帮助别人,就是给自己创造机会。 曹德旺帮助王以晃以及王以晃的回报是一种直接性报答行为,其实,很多时候,许多善举创造的机会和得到的回报都是间接的、隐性的,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你与人为善,经常帮助别人,因此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人缘,同事乐于与你共事,邻里喜欢与你相处,朋友高兴与你交往,上司也看重你,于是,你就多了被重用的机会,如果你有了难处,人们也会积极出面帮助你,因为他们曾得到过你的帮助。再则,朋友是最重要的机会资源,说不上什么时候,哪位朋友就会为你发展或走出困境提供了契机。所以,善举为你提供的机会是多渠道的、发散性的,多功能的,善举的回报率其实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