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什么都不做的重要性


  Managershare:本文作者ManfredKetsDeVries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领导力发展和组织变革著名教授。
  在当今这个网络社会中,我们都有成为信息过载受害者的危险。工作应接不暇,各种诱惑难以抵御,让内省和沉思的古老艺术几近失传。可工作更勤勉并不意味着工作得更聪明。事实上,定期留出些"什么都不做"的时间,可能是培育想象力、改善心理健康的最佳途径。
  可什么都不做一直无法被人接受,我们会觉得那是不负责任之举,是在浪费生命。若没干点什么,我们大都会有负疚感。而当忙得不可开交时,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欣快感。不停查邮件这类让人分心的行为,会刺激大脑将多巴胺注入血液,它给我们带来的快感让我们很难停下来。可如果我们不留些不受干扰的自由思考时间,我们的自我成长、洞察力和创造力就不会得到提升。
  厌倦也有好处
  什么都不做和厌倦可谓骨肉相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虽然大都觉得厌倦让人难以忍受,可厌倦也是高潮的前奏。它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将厌倦视为一个"阈限空间"(liminalspace),一个促使我们探寻未知的重要动力。
  在网络时代,我们始终面临着无数种消遣选择和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所以,我们很难摆脱忙碌状态去选择"无所事事"。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校准行为和省思之间的平衡,我们可能就会成为"心理倦怠"(psychologicalburnout)的受害者。
  令人遗憾的是,在现代组织中,工作狂总是备受推崇,因为这样的行为对组织是有利的。你想找个时间什么都不干?组织则会诘问:"我给你提供了相当不错的薪水,可为什么你不坐在那儿好好干活儿呢?"
  但工作勤勉与聪明地工作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组织营造出的工作狂环境可能导致严重的个人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其表现包括士气低落、意志消沉、药物滥用、职场性骚扰、关系破裂以及严重缺勤等问题。工作最富成效的是那些既能起而行动又能静坐省思的人,他们能推繁拨冗,摆脱忙个不停的强迫性冲动。
  让潜意识孵化创意
  什么都不做或者无事可做,是激发潜意识思维的良好契机。潜意识擅长整合和关联信息,它会在我们头脑的庞大数据库中进行关联性搜索。与我们专注于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相比,这种思维受传统关联性的约束更少,更可能生发出新奇的想法。
  这种思维的结果不会马上进入我们的意识,可能需要时间来"孵化"。我要说的是,什么都不做,或者"偷懒",不但是最有益于我们心理健康的行为,而且还可能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佳途径。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在停下有意识的工作后,潜意识会继续工作。为此,很多高管现在会借助冥想来帮助自己做出决策、解决问题。
  意大利画家乔尔乔·瓦萨里对此有过精彩表述:"天才有时候会在工作最少的时候取得最显赫的成就。"比如阿基米德的浴缸,牛顿的林肯郡花园等等。为某个问题殚精竭虑、百思不得其解?令人惊奇的是,在将这个问题搁置一旁一段时间之后,它在你眼里会变得迥然不同,你会发现,答案就在直视着你。
  编译/艾鲁
网站目录投稿: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