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元波 图 / 李哲民 卢红波 ♫.♪~♬..♩ 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的新冠肺炎疫情,是70年来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于160万鄱阳人来说,这是一次危机,其程度之严重、其局面之严峻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这也是一次大考,其应对、其举措事关能否化危为机。 在这场大战中,县人民医院是主阵地,该院医护人员是前线战士。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鄱阳县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为大我舍小我,以行仁义为己任,博施于众,爱济天下,充分诠释了家国天下的豪情与担当。 他们敢于用生命托起生命,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舍生取义"的壮烈篇章,展现了医者的风骨与仁心。 他们—— 永远值得铭记 ——2020年春季鄱阳县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追记 峥嵘岁月,记忆犹新 【峥嵘岁月 记忆犹新】 在宁波出生的卢红波,在湖城也曾经叫"芝城"居住了47年。 他的父亲是抗日老干部,转业后进入卫生医疗系统工作。他童年的记忆是白大褂、棉签、针头和福尔马林的气味。后来,他继承父母的衣钵也进入卫生医疗系统工作。 这一切似乎顺理成章,但在他看来,又有点宿命的味道。 芝山春天的苍翠欲滴;东湖夏天里粼光闪闪的水和鱼记忆如新。他熟悉这里的一切,街头每一处风景,巷口好吃的夜宵摊儿,还有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 他在这里长大、恋爱,结婚生子,幸福而平静地生活。 这里于他,"像是呼吸,所有认识的人都在这里,所有的记忆也都在这里,他已经和这座千年古城血肉相连。" 1月21日中午,吃完午饭的他小憩一下,这是他30多年来的生活习惯。 已经是腊月二十七,街头上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越来越浓的新年喜庆的氛围,一年一度最美好的时光如期而至。 人们奔波忙碌了一年,都在筹划着怎样过大年。 谁也想不到一个潘多拉魔盒正在打开,庚子鼠年注定因此而进入中国历史…… 1月22日上午9时许,召开全员大会。院党委书记程关群、院长章国仁等院领导神色严峻,会场气氛凝重。 不出卢红波所料,会议内容,就是关于武汉发生新型冠状肺炎。 曾经参加抗击"非典"的程关群说:"武汉发生新型冠状肺炎形势严峻,现在发生在遥远的武汉,与鄱阳无关,但随着在武汉鄱阳人回鄱过春节的增多,很快传到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千万马虎不得!" 程关群的话,医院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李荣来、江晨光等与会人员深有同感。 作为此次会议记录者,卢洪波将一条条会议诀要记录在案: ——成立医院新型冠状肺炎领导小组,程关群任总指挥,章国仁任组长,李荣来任新型冠状肺炎专家治疗组长; ——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安全通道,组建了18个医生、护士和发热门诊梯队,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制; ——紧急采购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对参战的医护人员进行防护安全培训演练……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这样打响了! 认识卢红波的人都知道,他是书画大家徐乃武先生的关门弟子,在鄱阳乃至整个江西书坛都有一席之地青年书法家。平时,工作得空他就要练几下,生怕手法生疏。 在那段时间,医院经常开会,有时一天开三四个会,甚至开到凌晨5点,这时负责记录的卢洪波屏息凝神奋笔疾书,时间久了,厚厚的笔记本写完了,足足20万字。 如今,卢红波回首近50天的忙碌,如同梦境中穿行,不只是空间在跨越,时间似乎也变得恍惚了。 好在,这密密麻麻的文字提醒他曾经发生的一切! 白衣披甲 勇敢逆行 【白衣披甲 勇敢逆行】 现在,我们还是将目光投向鄱阳县人民医院。 你听,这里全是坚决果断的宣誓声。 你听,这里全是奔跑的脚步声。 疫情发生以来,该院许多医护人员纷纷放弃休假以及新春佳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自愿报名要求加入疫情防控前线,退掉高铁票、飞机票,毫无怨言。 1月22日,医院党委委员、心血内科主任江世亭带领的第一治疗梯队在院领导的一声令下,立即整装开拔一线。 众志成城、勇士出征,危难时刻显身手,不辱使命载誉还。 这也意味着鄱阳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 上前线,意味着冒险,意味着战斗,可江世亭团队成员都是主动请缨要求加入的。 按照医院安排,肖慧芬、吴琛和余鹏原本都不是第一治疗梯队的成员,当看到第一梯队有人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到岗,肖慧芳、吴琛、余鹏主动找到院领导强烈要求调换到第一团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队员余梦计划1月22日即腊月廿八赴湖南结婚,已向院方办好请假手续,看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医院组建救治团队,她不顾男友及家人反对,主动要求加入第一团。 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却选择了逆行。 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姓名:江世亭/吴琛/姜小娥/肖慧芳/余鹏/周丹/高玲燕 …… 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例举。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汇聚,逆行担当。 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 谁说90后年轻人"矫情""玻璃心""吃不了苦""任性",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公共事物,于社会少有参与的热情。但在疫情、危难面前,他们的无所畏惧,奋不顾身,让你看到骨子里的血性。 在万家团圆的时刻,医护人员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身穿防护衣,手持体温计,认真询问病情,详细查体。 这些看起来有点"臃肿"的人,是这个冬天最美的逆行者。 「家国情怀 博施于众」 这个春节,表面看,少了些亲情、友情,但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白衣战士的家国情怀。 这个春天,大家还没有踏青赏春,沐浴阳光,但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 相信从这个春天开始,大家都会学会当阳光,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 医院做出决定:对发热患者应收尽收,刻不容缓! 对确诊、疑似、密切接触和发热等"四类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对他们进行分类集中收治和隔离。 该院内六科任质控护士周亚娟,她的丈夫黄彬照是心内科的主治医师。两夫妇临危受命,抽调到该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预检组,周亚娟为组长。 随着返家过年打工人员增多,因发热来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病人陡增,大年三十当日达138人,正月初一达117人。工作量大幅增加,门诊预检分诊组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任劳任怨,从无一人畏战退缩。 大年三十下午,工作了一天的周亚娟按时下班回家,准备与家人团团圆圆吃一餐团圆饭。 可刚到家,却见丈夫黄彬照穿着整齐准备出门。一问才知道下午因发热来院求诊病人急增,医院急需医师增援,本该在家休息的黄彬照接到医院领导电话后,毫无怨言地放弃与家人团聚机会,毅然决然赴院参战。 门诊护士长何依凤与放谢科医师王鹏也是一对夫妻,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夫妻同心奋战在第一线。何依凤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的才3岁,对妈妈的依恋性特别强。 大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饭,因何依凤夫妻均需工作,家里是"冰锅冷灶",只好随便炒了几个菜,全家人算是过了一个年。正月初一,王鹏是全日班,需24小时在岗,何依凤又是重任在肩的普通门诊及发热门诊的护士长,忙起来常常中饭都顾不上吃,没办法,两个孩子只好请婆婆和小姑子帮忙照看。 像何依凤、周亚娟这样的舍小家顾大家的"夫妻兵",鄱阳县人民医院还有很多。 这个春节,似乎少了些亲情、友情,但我们却看到了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 "爸爸,儿子不孝!鄱阳当前抗疫形势十分严峻,儿子作为一线医师,不能请假回家亲自送您最后一程,请您老人家一路走好,原谅儿子!" 2月8日中午,鄱阳县人民医院第七救治梯队医师彭复运从病区回到休息区,看到手机上有十几个未接来电,赶紧回拨过去,当得知父亲病逝,不禁失声痛哭。 第七救治梯队队长、主治医师陈剑闻声赶来,边抚慰边征求彭复运意见要不要请假回家奔丧? 彭复运稍作思考,决定以工作为重,放弃回家奔丧,继续坚守抗疫一线。 早在1月底,鄱阳抗疫形势日益严峻,也正是其父亲病情恶化的时候,家人们都知道父亲时日不多,希望彭复运请假在家陪护,以尽孝道。 彭复运向家人们说,疫情当前,医护力量紧缺,自己作为医师怎能在国家用人之际龟缩不前? 自古忠孝难两全,父亲就请家人们多加照顾,最终获得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人民和历史不会忘记! 平凡英雄 真我风采 【平凡英雄 真我风采】 由于当时全国各地医疗战线全线铺开疫情防控战,医用口罩、医用隔离服暂时出现供应短缺,尽管医院领导积极协调购进,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给抢救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为节约医疗物资,江世亭胸怀全局、体谅医院困难,明确要求团队成员克服困难、减少浪费。 江世亭和他的队友们生活上为节约医用物资"勒紧裤带"、少吃少喝,工作上更是披荆斩棘、"向火而行"。 一次,江世亭与吴琛对一名患者第一次痰液采样送检,结果是阴性。为了慎重起见和明确诊断,江世亭与吴琛决定对该患者再次进行喉部深部痰液采样。 因戴着护具,视线不良,给采样带来极大困难。尤其要命的是,因采取痰液标本时,与患者脸对脸相距很近,患者被取痰时喉部反射性剧烈咳嗽,痰液直接喷到医师脸部防护面罩上,加大了江世亭和吴琛被感染的风险。 他们就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核酸提取、体系配制、扩增检测……每个操作程序背后,都是危险和希望并存。 尽管如此,痰液取出送检后,江世亭还要与县疾控中心检测师确定所取痰液标本合不合格,如果不合格,还需重新取样,直至检测医师满意为止。 对于很多人来说,医院收治新冠病毒性肺炎的病区,是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地方。 在这个全封闭的医疗环境里,医护人员们是怎样开展救治工作的?病人生活的怎么样? 虽说每班工作时间只有8小时,但仅仅穿脱防护服一项就要耗费一个小时左右。由于防护服等医用物资紧缺,为了节省医疗资源,各梯队医护人员自觉少吃少喝,争取穿上防护服后,尽量减少如厕次数。这不仅仅因为穿脱防护服耗时耗力非常麻烦,而且一旦进了卫生间,防护服就得进行更换。为了做到这一点,医护人员们想方设法,除了少吃少喝,有的还用上了成人尿不湿。 一个班下来,许多医护人员脸上被口罩、防护服等勒出了深深痕迹,甚至捂出了一脸红疹,有的女护士还因为突然来例假搞得尴尬无比 …… 尽管工作环境如此恶劣,鄱阳县人民医院所有梯队医护人员,没有一个叫苦叫累,还未入驻的纷纷请战,争分夺秒参加院感培训和进行防护知识储备;已经入驻一线、轮岗休息的,例如第一梯队队长江世亭刚刚休整完毕,就向院党委递交申请,坚决要求再次入驻抗疫一线。 与死神赛跑,与疫魔抗争,全力以赴每成功抢救一位病人,医护人员的自豪感、成就感、获得感就增加一分,就感觉自己的医护职业愈加神圣,这已成为鄱阳县人民医院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共识。 在抗击疫情这场严峻斗争中,他们在火线上经受考验、接受洗礼,在斗争中更见信念、更显忠诚。 谁对尘世不曾怀有眷恋?谁不想长久陪伴家人?而只要一着白袍,即为战士。 但是,这些并肩战斗的医护人员们,却是我们心中的盖世英雄。 其实,没有谁天生就是英雄,医护人员也是血肉之躯,面对病毒,救人者有时也无法自救。 只不过,他们选择了抱薪赴雪、义无反顾,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无畏,从疫魔手中,抢回了一个又一个宝贵的生命。 爱心耐心 医者仁心 【爱心耐心 医者仁心】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 穿上防护服前,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穿上防护服后,她们是战场的"逆行者"、是英勇的抗疫战士。 她们知道这场战"疫"不是演习,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和病魔抗争实战。 面临日益严峻的抗疫形势,医院院护理部主任金桂凤倍感责任重大。她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协同院感科对全院护士加强院感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对10多个梯队护理人员进行科学调度、合理划分封闭区域、制定流程、督查消毒。 金桂凤对一线护士工作上精心指导、思想上用情疏导,对轮换下线进入隔离状态的护士关怀备至。 她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常常连单位食堂打来的饭菜都顾不上吃,全身心投入抗疫工作,带领全院护士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凯歌。 一项项接踵而至的战"疫"任务、一天天超负荷的工作量,不仅没有击垮这些外柔内刚的白衣女战士们,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坚守一线的信心和决心… 进入梯队前夕,该院护士韩水英的公公瘫痪在床,病情突然加重,吞咽功能障碍,不能自主进食,需要留置胃管给予鼻饲,还需定时帮助翻身,但韩水英以大局为重,说服家人,仍坚持义无返顾加入救治梯队。 护士汤洁的妈妈遭遇车祸刚刚去世,因为事故尚未处理,医院领导同意汤洁可以晚点进入梯队,可听说护士人员紧张,汤洁积极主动要求和姐妹们一起上了一线。 进入全封闭的救治病区,由于没有家属陪护,加上患者自己精神压力大,护理任务显得尤为繁重。 在确诊患者中有位86岁老人,因年龄大,天气又格外寒冷,病区因通风需要不能使用空调,护士就加大对老人的护理力度。 看见老人生活用品未备足,护士长吴永华就联系医院后勤科帮她购买了内衣、拖鞋、袜子、热水袋、指甲剪等生活用品。担心医院食堂饭菜不合老人胃口,吴永华又掏腰包买来苹果、蛋黄派、猴菇米稀、麦片,方便面等食物给老人吃。 高云、张秀爱、赵君等护士还将自己食用的纯牛奶、香蕉、麦片送给老人食用。 治疗期间,老人情绪低下,口口声声说自己年龄大了,没有必要治疗,想一了百了。护士们就像孙女一样不厌其烦地安慰疏导她,让她感受亲人般的温暖,最终同意配合治疗。 还有一位年龄更大的89岁患者,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基础疾病较多,生活自理能力差,语言沟通能力受限,刚入院时,医生就开了病危通知单。 为了救治这位高龄老人,护士长程素娟带领护士们每天除了必要的治疗外,还特别注重老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定时给老人喂水喂药,交代食堂为老人提供口味清淡、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两位老人均已康复出院。 救治患者中,年高的有上述80多岁的老人,年幼的却只有几岁,最小的患者年仅1岁半,吃喝拉撒全靠护士这群"临时妈妈"护理和照料。 护士长游欣灵在护理中得知小患者父母买的生活用品不够齐全,就自己掏钱为小孩购买了爽身粉、米糊等物品,并对小患者精心护理照料。 护士长黄柳莹负责的患者中有个4岁的孩子,因年龄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黄柳莹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就主动联系食堂要求每天额外增加一个水蒸蛋给孩子吃,菜也特别供应,交待不能放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