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间管理术》的书名很吸引我,不少时间管理类一上来会强调方法和结果,但像这种用"微时间"为切入点也是比较新颖。 作者强调的是:搞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很重要,大部分人碌碌无为,就是因为被每天的一堆琐事困扰,疲于应付大大小小的事情,被他们支配,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做事情,久而久之,人难以成长,也会离自己想要的样子越来越远。 解决办法是什么?那就是:每天花18分钟,以3个步骤订出一天的轻重缓急,并在每天进行检查回溯。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找出【自己觉得重要的点】是啥。这个事情说来轻巧,实际上大部分的人是困惑于自己想要什么,觉得什么想要。 如果你也有困扰,建议可以找个安静的时刻,和自己进行一场心理对话,围绕主题是"我想要什么"。 例如关于"我想要的工作是怎样的",可以参考以下的例子开展: Q:你想要的工作是怎样的? A:这个很虚耶,我也不知道呢,很难形容啊。 Q:那这么说吧,你在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会特别开心,或者觉得特别拿手的? A:我和数据打交道时会比较开心啊,数据比较直观,做数据也比较快。我不太喜欢写东西,每次要写东西就要花很长时间,也想不到什么很华丽的语句啊。 Q:那你会希望往数据方向发展么?你觉得自己做这些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A:我想啊,特别想,而且目前做数据确实也比较快,也能帮助到同事,但部门里面懂数据的人很少啊,我都是自己YY,觉得提升得很慢。 Q:那部门的人懂数据的少,那部门外的或者公司外的人是否可以帮助你呢? A:嗯是啊,我也在找,而且我找到一些群组在研究数据分析,在里面可以找到一些同行呢,他们也会有一些经验分析。 Q:那你是不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经验,针对我们这个行业做一些数据分析呢?而且让公司的人知道,数据的作用从而更加重视呢? A:嗯是呢,这也是我想做的事情…… …………….. 从这个对话中,能知道TA想往数据分析发展,但受困于身份懂的人少,难以交流,而解决办法是借助外部途径的资源帮助自己,并且产出行业内容提升公司对于数据的认可和重视。意识到这点,TA在以后的工作和个人提升就更有针对和方向性。 这个方法看着有点搞笑,但作用非常明显,每次在混沌看不清方向时我都会用这个方法帮自己梳理。如果没试过,可以找一位比较相熟的朋友练习一次,以后你就知道怎么做。 关于"找到自己"想要什么,跳出来看事物,作者总结了7条比较有用的建议,其中建议5、建议7是比较切中我们生活的要害。 关于建议5:别把工作当全部,除了心态,还有办法。 作者提出这个建议,是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关注工作,还要有自己的生活,而我延展一下,因为在现实中,更多人的矛盾不是"工作和自己",而是"工作和自己",犹如很多男士因为负责养家糊口,所以会放很多时间在工作上;职场女性为了个人发展和家庭保障,回归职场,忽略家人或者受到非议。于是家人会有抱怨,身在其中也会很郁闷,也觉得很委屈。 其实大家都没错,为了照顾家庭尽心尽力,也为家里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只是方法上可以再优化,例如设置固定时间和家人聊天。我见过不少职场妈妈,出差在外也会定时定点和小孩视频,保证在那个固定时间沟通;固定和另一半说早安道晚安,这更是一种仪式感,也是平衡家庭的一种方式。 关于建议7:不要因为你的反应影响了最终结果。 很多人顺着简单而直接的"事件-反应-结果"连锁行为来反应,就像这样: 遇有状况发生,你不假思索地反应,造成的结果不但于事无补甚至造成伤害。不由自主或未经思考的反应有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更好的选择是: 所以遇到问题/事件时,可以先构想和YY结果,看自己的反应是如何的。而不是直接因为给予反应,甚至用反应影响结果。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结果是客观的,但就像蝴蝶效应,你的反应,一个动作,一个念头可能就会影响到结果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