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主探究学习是新一轮课改下提出的新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文中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心得分析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措施,提出了自主探究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化学的生命线。"可见,自主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化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努力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如下。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自主探究应以目标引领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根据目标去寻找信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一体化进行教学,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自学的信心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尝试自学。化学对高中生来说是一门新鲜而神奇的课程,他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借此让他们寻找自己身边的有趣的化学现象,如酸碱指示剂的学习可让学生采集花朵自行制作酸碱指示剂,并用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同学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教会他们自己从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学生在自学中形成的成果予以中肯的评价,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合理的表扬,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保持和增强他们自学的信心。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教学生学会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注意粗读和精读相结合。例如,对于教材新内容的预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将知识条理化,明白本部分内容在整体中的作用,只需粗读就可以了。但对于教材中的概念、物质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实验现象及物质的用途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读、用心体会、思考和记忆,就必须精读,这样才能探究问题的实质。 2、教学生学会思考。思考是学习的核心。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问题的思考。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能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而一进行发散和收敛的方法……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以下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1、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要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2、启发讨论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法。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理科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2)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实验探究式。在教学中把身边的化学现象、趣味化学作为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通过创造条件,提供器材,使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机会,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实验——认识——再实验——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提供了确切方法。 五、及时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当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之后,如果不整理,则不利于记忆贮存,相近的知识概念还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学生每进行完一个阶段的自主探究学习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得到系统与升华。 参考文献 [1] 陈佩遐.中学教师合作教研的个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 何永红,李长化,吴星.有关普通高中化学问题解决归因特点研究[J].化学教育,2005. [3] 刘建德.实施互动教学的几种策略[J].湖南教育,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