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民航气象服务的现状与展望


  【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民航运输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伴随航班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飞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天气情况是影响航班飞行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民航气象服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对于当前民航气象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就民航气象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民航气象服务工作的质量,保障航班飞行安全。
  【关键词】民航气象,服务,现状,展望
  一、民航气象服务的现状
  我国的民航气象服务系统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当前,我国的民航气象服务系统已经逐渐趋于完善。民航气象服务系统是由民航气象中心、民航地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站)三级气象服务机构承担,并接受中国气象局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三级气象服务机构包括民航气象中心、7个地区气象中心和200多个机场气象台(站),9个国际航空气象监视台(由地区气象中心或机场气象台兼任),1个中国民航飞行气象情报交换中心(民航气象中心兼任)。在业务运行体系方面,已基本形成了一体化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高效与分级服务的"民航气象中心—地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自上而下的逐级运行管理、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的一体化运行模式。民航气象系统先后建立了运行信息通报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天气会商与协调机制、技术装备维护维修技术支持机制、系统应急联动机制和用户反馈机制,建立了分级预警预报与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当前我国空管系统共有航空气象观测人员、航空气象预报人员、设备和信息维护维修人员2000多人,以本科学历为主,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但博士研究生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少。
  二、民航气象服务的发展展望
  (一)提高探测能力
  民航气象服务系统想要进一步提升探测能力,首先就需要对机场、终端区的基础探测设备进行优化和完善,例如建设高精度的机场气象雷达以把满足航班运行的需求。依托中国气象局天气雷达探测网,结合卫星探测和航空器空中气象探测,全面提高航路及区域天气监测和探测能力。应用探测新技术,实现从进近到着陆阶段、起飞到进近阶段的全程風场监测预警;在飞行密度较大且大雾天气多发的机场开展探测大雾和低云天气的应用;在雷电多发枢纽机场开展雷电探测新技术的应用。利用中国气象局的探测资料,结合卫星探测资料、AMDAR资料等,初步建设区域及航路天气综合探测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及航路危险天气自动化告警。
  (二)提高预报准确性
  在民航气象服务中,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是极为重要,也是气象服务工作的核心,通过引进国内外成熟的数值预报产品,依托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实现数值预报航空气象释用业务化,实现基于集合预报的概率预报,逐步发展航空气象数值预报,完成在航空重要天气预报、航空气象数值预报释用、短时临近预警预报、气象信息融合、航空天气综合探测、航空气象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建设对流、低云、低能见度、冰雪等航空高影响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提高预警预报产品制作发布的便捷性,提高预警发布的提前量,提升预报准确率、时空分辨率、更新频率。融合多种探测资料,开发重要天气综合分析与集成显示系统,进一步提升预报员在关键性转折天气中的分析预报能力。
  (三)增进服务产品与用户系统的融合程度
  在气象服务工作中,气象系统的各级服务机构应提升产品之间及服务平台间的兼容性,服务需提供统一的产品内容和格式,民航气象系统的各级服务机构将提供统一产品内容和格式,并增进产品之间及提供产品平台之间的兼容性。打破现有提供产品以电码、缩写明语或者图形格式为主的局面,以航空气象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基于天气对航空运行的影响,将气象信息纳入空管、航空公司、机场等用户的决策系统,向用户提供针对特定机场、扇区、航路、区域的个性化气象服务,实现气象信息与航空用户运行决策系统的全面集成。为管制用户开发CDM和MDRS等不同形式的决策支持辅助系统,实现运行决策系统与气象资料的高度融合,实现管制-气象信息一体化。为航空公司集中运行控制、签派放行、飞行机组和机场提供机场自动观测、天气雷达探测、闪电定位等资料和高空风温度预报、逐时次或者更小时间尺度的温度(高原机场、高温情况下)预报、RVR预报、风预报等气象产品。为航空公司集中运行控制提供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标准化数据格式的信息融合和决策支持产品,为飞行前、飞行中提供动态的、全航程的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提供极地飞行的空间天气产品,提供全球航空气候资料以及全球重要天气跟踪告警信息。力争为机场建立气象服务席位,提供机场范围内精细化的气象信息。
  (四)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伴随我国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服务也应向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民航气象服务应依托高速通信网络,架构信息资源高度集约、计算资源动态调度和设施设备统一管理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支持资源集约、海量存储和大数据挖掘,将民航气象信息系统建设成为信息收集、融合、处理的唯一权威信息源,实现全国民航各级气象服务机构内部的信息快速同步,实现对政府、空中交通管理部门、航空公司、机场、通用航空等用户的信息自动化共享,实现与中国气象局、国际间的信息交换。各类气象信息应以标准化数据格式实现在各航空气象业务系统内的高速传输、充分共享和集中存储,确保用户及时、高效地获取航空气象服务信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航气象服务应以"全面、系统地提高观测和预报能力,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为服务目标,全面提高我国航空气象服务质量。未来我国民航气象服务必将呈现丰富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更高的产品,也将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融合的航空气象服务体系,从用户需求出发,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为航班运行的正常、安全和效益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中国民航从民航大国迈向民航强国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靳学梅,王振飞.浅析我国通航气象服务现状及需求.江苏航空,2016(1):33-35.
  [2]周建华,林彩燕.现代民航气象业务进展.气象科技进展,2012,2(5):61-63.
网站目录投稿: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