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第十一关联的领悟


  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至少我们有一点可以明确,未来,本质上就是不确定的。
  ——尤瓦尔·赫拉利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而这个时间——在空间本质上,也只是我们脑中对于过去事物所作的一种标记。我们无法留住过去,也抓不住未来,只能活在自己的此时此刻中!而此时此刻也是虚幻的,因为我们留不住任何一个"此时此刻"。关照此刻就是关照生命,关照今生就是关照有情,关照今世就是关照信爱。
  所谓强大的人,都是因为自己内心坚信了某一套逻辑自洽的信仰体系,不管是全然接受某一个现有的宗教体系,还是自创了一套独有的宇宙法则,本质上人的内心都是有着某种信仰体系的此在,无论科学还是宗教。
  宗教在肯定,在发明、在臆想、在以为;科学在怀疑,在探索、在实证、在发现。二者走的路径完全不同,或许有那么一天,当主观与客观不再分别的时候,它们能够有所交集,并由此修正自身的缺陷而关照体在的真样。以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世界和一个主观营造的世界彼此认可,"空有"和"有空"就会重叠,不再是难以言说的色空论,无常即是有常,有常即是肯定的实在绵延而不绝。
  科学是发现,宗教是发明。科学是实证和数学算法相结合所映证出来的实在。而宗教则是人的思想和觉悟冥思相结合所创立出来的存在。实在等于存在,但存在却不能完全等同于实在。因为有些存在是臆想(或意想)人为的被"发明"出来的。
  大概和精准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我们是喜欢大概推理的族类,至简为上上智也是普遍被肯定的。
  灵魂等约于算法的编码存在,而意识只是这算法通过生物神经元程序运算后所得出的云模糊概率事件下的选择呈现。人们常把二者混淆为一体,宗教界更是如此,常常会把末那识,阿赖耶识,灵魂信印三者合为一体来表白。相信,未来二十年内,有关个体自由意识,灵魂,程序,智能等存在关系必然会有更新后的见底吧。
  猜想:灵魂是"算法"迭加矩阵的回路元;意识是回路元上"算法"的生成波。
  在此也顺便说上一句:不要轻信,包括我的这个说法。存疑思考举证筛选过滤才是明见。
  存在与存在关系,作为成年人来说都有自己的一个判定准则,而这个准则是否正确,却因"我执"的光芒掩盖了其它成立的实在。人,很难从自我正确中走出来,否决自己的确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心力作为支撑的。世人好为师,这是常态,但在为师之前、和正在为师的时域里,你是否想过这样一句话——好为师也是一种恶念。进步,常在师与学转变过程中实现他自身的此在成长;自洽,总是在否定与肯定前身转变过程里实现他自身的迁跃扩容。
  之所以不要轻易下结论。禅师是从佛学的个体种因相报观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所在。但还有没有其他的论点去关照个体、社会的存在关系呢?譬如,公共的生存环境与氛围,契约的社会条件是否公允等等。而什么又是公允的支点?
  因果不是个体独立的因果,因果是环环相扣相抱的因果。倘若将因果强制分离成某一截面去分析,所得的结论,也只是在这个截面上是成立的,而不能推而广之。这是好师者经常容易忽略的必要的约束条件。自己也是经常犯这样的错。纵向与横向怎能勉强把它们分离开呢?在四维世界里,因果关系理应也是四维的,而不是线性的存在,它们彼此是相互关照的,它们是概率事件发生从属度上的因果关联的存在。
  检讨自己是必须的,但除了检讨自己外,对于其他不公允的存在,还有没有必要去抗争去解度?许多禅师在这个问题上表面上是大乘学引,但根子,依然是落在小乘自我修复上的。说这句话,并不是否定小乘引,它们皆是一个导引,只是思维视觉观有点不同罢了。
  有问:何为"生,住,异,灭"?
  答:过程中的享受,或享受中的过程,如此而已。
  对与错都是认知层面的不同,所带来的思想错觉的以为是。对与错往往在不同层面会得到不同的确认。提升自己或许是接近"真在"的必要。
  佛陀是孤独的,在世的时候,他几乎没有可以同思的伴侣,拈花一笑只是一个子群交错中的领悟体觉。而后人因为喜欢造神,因为喜欢自喜,难免会把他的思想肢解成可以肢解的理成,包括他映画中的躯干和面容,那个本来真体早已面目全非。
  老子是孤独的,他不像孔子那么张扬,因为他明白,道不是用来悟的,也不是用来传播的,道的本体就在那里,作为异生体存在的人来说,只需按道的法则行走便是了。遵循道的约束和自由,哪里会有那么多的理去过度诠释啊。而后人,道教的生成不过是借用了他的某一体感过程的反应呈现,便把"道"玄之又玄地挂在了高高的塑像云端,以至于你我是不能言说的苟同存在,老子被寂寞了。
  而墨子呢?那个博爱众生的墨子,如今你又在哪里?你想告诉世人在世界真正的存在与存在关联嚒?世界生成的第一动力就是源自彼此爱的初元嚒?我知道,你不想孤独,你一直在进取,你比孔子更积极,但终究你依然是个孤独,以至于淡出世人的视野之外,你被你的墨给墨成了一个点,你成了一个点集的寂寞。
  "宗教就是一份契约,约定了社会行事准则和道德观,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灵性确是一个旅程,它通常以神秘的方式把人们带向未知的目的地。遇佛杀佛讲的就是:在灵性的道路上如果发现佛教已经落入制式、僵化、固定的窠臼,就必须要摆脱。"
  我爱你们!我想与你们交流,但终因自己心力的浅弱而无法抵达你们思的彼岸。但我依然愿意踏上桥面,去追索你们的踪影,和你们思觉过程中的那份体验……
网站目录投稿: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