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出海企业生死簿


  中国定制化?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国内这个超级庞大的市场,带给了他们足够的利润空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也阻碍了他们国际化的脚步。
  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从市值上看都在2 000亿美元左右,已经算是国际大企业了,然而两家企业却总是给人留下国际化程度不够的印象。
  阿里和腾讯现在的技术水准已经很高了,但是他们的发家核心业务都不算是技术导向型的,而是根据中国市场所定制的。
  比如,腾讯的社交工具QQ和微信,在全球社交网络的排名上,分别排在第四和第五,然而两者的用户里,绝大部分是华人。因为以中文为第一语言开发的产品,一旦走出华人区会不可避免地受到阻碍,所以,微信在东南亚发展相对轻松,但是越往西方走就越费劲。相反,来自于英语国家的产品就比较容易"国际化",因为没有语言障碍,比如Facebook。
  同样,淘宝这个概念在世界上大部分地方完全不适用。中国的物流太强了,中国充满了大量的每天无所事事需要赚点小钱养家糊口的人,所以无论是送货的,还是开网店的,都是淘宝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试想在欧洲那些国家,各种服务业你上班他上班,你下班他也下班,压根没有土壤来孕育淘宝这样的网站。从这个角度说,把淘宝的运营模式搬到国外,未必走得顺畅。
  所以要做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做别人还没做的事情,而不是已经被证实行得通的事情。中国企业一天不改掉这个"中国定制化"的产品思路,国际化就一天难以实现。
  先发市场与新兴市场
  全球电子商务市场正保持着高速增长,预计到2016年总销售额将达到1.9万亿美元。价格、共享地理边界、语言以及文化差异等一些关键性的驱动因素也导致了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化。
  那么,对于电商来说,最好的市场在哪?
  根据预测,从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来看,由于市场规模基数小,中东和非洲以及拉美地区增速将达到23%。而亚太地区2016年规模预计将达到7 086亿美元,电商规模将是全球最大。
  相比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的欧洲和北美,东南亚、非洲及拉美地区显然蕴藏着巨大的机会。特别是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电商着力开拓的新"蓝海"。
  究其原因,这些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在迅速提升,但本土电商力量却相对薄弱,毫无疑问,这给了中国电商进入其市场的好机会。据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147家电商平台中,有46%的商家已经开展了海外业务,34%的商家正在计划向海外市场进军,国内电商向海外开拓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人民币玩家,买买买
  近年来,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情持续高涨,2015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总值1 335亿美元,同比上升78.7%。
  目前,中国新一轮海外并购主要以安邦保险、万达集团以及复星集团为主。在这些"扫货团"中,以技术作为并购目的的企业较少,它们更青睐于能够直接产生现金流的产品、业务、市场。而这样的特征也反映了其迫切的需求,通过买入业务、扩大市场,来扭转萎靡不振的业绩。但是国内企业的购买方式体现的是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实质意义上质的提高。
  市场更担心的是这种出手阔绰且志在必得的并购风格可能会带来风险,似乎目的纯粹是想把手里的钱花出去一样。
  比如安邦在竞购喜达屋时不断提高报价,但最终被认为未能展示出支持其收购喜达屋的融资能力而失败。这让人想起日本在1980年代的经历,那时日本企业雄心勃勃要"买下美国",尤其是以过高的价格收购酒店、写字楼、公寓等不动产,但最终都以巨额亏损告终。
  中国一些企业似乎在重蹈覆辙,因为他们可能过多考虑的是汇率因素,而缺乏对目标公司的管理运营能力,同时又溢价过高。
  在这方面国外企业则与国内企业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法,从微软、谷歌、Facebook等西方科技巨头花巨资并购小公司的案例来看,他们收购的目的在于技术、专利,而不是市场。
  对比国内外不同收购策略,我们不难看出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未来中国企业的买买买,将会是以技术和专利作为驱动力。
网站目录投稿:沛绿